【中信书店】风险价值VAR(第三版)

【中信书店】风险价值VAR(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伏虎万峰杨瑞琪 译
图书标签:
  • 风险管理
  • 金融工程
  • VAR模型
  • 价值评估
  • 金融风险
  • 计量经济学
  • 中信出版社
  • 投资分析
  • 金融建模
  • 风险度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书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18708
商品编码:10104538203
丛书名: 风险价值VAR第3版金融风险管理新标准风险投资系列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0-04-01

具体描述

书名:风险价值VAR:金融风险管理新标准(第3版)

原价: 78.00元

作者:菲利普·乔瑞(Philippe Jorion)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4月

ISBN:9787508618708

版次: 第3版

开本: 16

《风险价值VAR:金融风险新标准(第3版)》:
FRM考试指定核心读物
各家风险管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控制和管理风险的必备武器
金融、投资专家郑伏虎、万峰、杨瑞琪复旦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李文连联袂推荐

《风险价值VAR:金融风险管理新标准(第3版)》中强调了经营风险,涵盖了风险管理方面的新技巧,总结了巴塞尔协议的规范.补充了使用VAR进行风险预算和全面风险管理。《风险价值VAR:金融风险新标准(第3版)》的及时更新旨在为那些力图驾驭来势迅猛和变化迅速的金融风险的管理者提供帮助。

Part 1 风险管理的背景
第1章 为什么需要风险管理/3
1.1 金融风险/4
1.2 金融衍生产品/10
1.3 风险管/13
1.4 金融风险类型/22
1.5 小结/28

第2章 从金融灾难中吸取的教训/31
2.1 损失带给我们的新教训/32
2.2 风险案例研究/37
2.3 私营机构的反应/43
2.4 监管部门意见/44
2.5 小结/47

第3章 VAR在制定监管资本标准中的应用/49
3.1 为什么需要监管?/50
3.2 1988年《巴塞尔协议》/53
3.3 2004年《巴塞尔协议Ⅱ》/58
3.4 市场风险标准/60
3.5 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66
3.6 小结/70

Part 2 基础知识
第4章 风险衡量工具/75
4.1 市场风险/76
4.2 概率工具/79
4.3 风险/89
4.4 时序数据/93
4.5 时间聚合/98
4.6 小结/101

第5章 风险价值的计算/104
5.1 计算VAR/105
5.2 定量因素的选择/115
5.3 衡量VAR的精度/123
5.4 极值理论/129
5.5 小结/134
附录5.A 巴塞尔乘数说明/136

第6章 回NVAR/139
6.1 建立回测模型/140
6.2 模型回测之特例/142
6.3 应用/153
6.4 小结/155

第7章 投资组合风险:分析方法/158
7.1 投资组合的VAR/159
7.2 VAR工具/166
7.3 举例/176
7.4 适用于一般分布的VARS.具/181
7.5 从VAR到投资组合管理/182
7.6 小结/186
附录7.A 矩阵乘法/188

第8章 多元模型/191
8.1 为什么要简化协方差矩阵/192
8.2 因子结构/194
8.3 Copula方法/210
8.4 小结/215
附录8.A 主成分分析法/216

第9章 风险和相关性预测/221
9.1 是随时间变化的风险还是异常值/222
9.2 随时间变动的风险模型/224
9.3 相关性模型/235
9.4 运用期权数据/239
9.5 小结/242
附录9.A 多元GARCH模型/244

Part 3 VAR系统
第10章 VAR方:法/251
10.1 VAR系统/252
10.2 局部估值法和完全估值法/254
10.3 德尔塔一正态法/265
10.4 历史模拟法/267
10.5 蒙特卡罗模拟法/270
10.6 经验比较/273
10.7 小结/275
附录10.A 解析二阶近似/277

第11章 VAR映射/282
11.1 风险测度映射/283
11.2 固定收益证券组合的映射/289
11.3 对线性衍生产品映射/295
11.4 期权映射/305
11.5 小结/309
附录11.A 确定期限顶点权重/310

第12章 蒙特卡罗模拟法/315
12.1 为什么用蒙特卡罗模拟法/316
……
第13章 流动性风险
第14章 压力测试

Part 4 风险管理系统的应用
第15章 运用VAR衡量和控制风险
第16章 运用VAR进行积极风险管理
第17章 VAR和风险预算在投资管理中的应用

Part 5 风险管理系统的范围
第18章 信用风险管理
第19章 运营风险管理
第20章 综合风险管理

Part 6 风险管理行业
第21章 风险管理指南和缺点
第22章 结论

菲利普·乔瑞(Philippe Jorion),芝加哥大学MBA、博士,现为加州大学欧文分校金融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风险管理、国际金融、资产配置和固定收益证券市场。乔瑞博士著作颇丰,包括率先介绍美国大政府机构倒闭案的专著《巨赌之危:衍生工具与橘郡破产案》、《金融风险管理:国内及国际研究》,以及FRM考试指定教材《金融风险管理师手册》。
译者简介:
郑伏虎,北京千溥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创始人,澳大利亚西部矿产有限公司董事。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应用金融硕士,澳大利亚金融协会认证金融师(CFTP,FTA),具有澳洲金融从业资格。
曾任澳大利亚证券协会会士,中信公司董事长秘书,信瀚中国投资基金中国总代表,中信澳大利亚公司项目经理,具有丰富的投融资和项目管理经验。
万蜂,北京千溥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创始人。澳大利亚墨尔本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美国金融分析师协会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具有澳洲金融从业资格。
曾任职中信澳大利亚公司,具有丰富的国际贸易/项目投融资经验。
杨瑞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应用金融硕士,具有澳洲金融从业资格。现负责澳新银行(ANZ)中国区商品交易业务,为国内众多企业设计商品套期保值方案与内部风险管理系统;负责澳新银行在国内的黄金交易,参与人民币黄金现货期权产品研究。具有丰富的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经验。曾任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总行市场风险管理经理、量化模型分析师,专门从事金融衍生品价格模型研究,建立风险量化衡量系统等。
李文连,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运营管理科学系终身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统计学硕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统计、质量管理、实验设计和数据挖掘。



金融和保险业主要通过建立新的市场来分散这些风险。风险的底线,如通过银行存款积累资产,在收入出现问题时,有一个缓冲。个人贷款的推出,早始于希腊,通过借款保证消费的正常运转。保险合同,早始于巴比伦年代的防盗抢移动拖车。利用分散风险的原理防止事故或者灾难的发生。即使公众持股的公司,也被看做是将公司风险转移给不同的投资人。
然而金融市场并不能防范所有风险。造成收入和就业波动的广义宏观经济风险,就难以规避。这也是为什么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安”而对此加以防范,而私营企业却做不到这一点。从这方面分析,福利社会也可以被看做是风险共担的社会。
不幸的是,政府也会引发风险。例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缺乏长远规划,给脆弱的金融领域带来灾难性后果。而政府一次次介入银行体系导致从根本上破坏了信用体系,终导致银行业危机。同时一些国家将汇率人为地定在不合理的价位,造成本国经济的严重不平衡。这一表面稳定的假象,鼓励机构大量举借外债,制造了本国货币灾难性贬值的外部条件。这说明了为什么大规模经济体,如欧洲,采用要么允许本国货币自由浮动,要么趋向货币统一和货币同盟性质的一体化的原因。
但是统一的货币未必能提供更高的稳定性,因为风险可能只是转移到了另一个地区。放弃货币兑换的波动性,换来产出和失业方面更大的波动,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①


【中信书店】风险价值VAR(第三版)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深入探讨了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 VAR)这一在现代金融风险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概念。VAR 作为一种衡量市场风险的常用工具,旨在回答“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资产组合在未来特定时期内可能的最大损失是多少?”这个问题。本书第三版在继承前两版经典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引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模型和技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实用的VAR理解框架。 第一部分:风险价值(VAR)基础理论与方法 本部分将建立读者对VAR的坚实理论基础。我们将从风险管理的宏观视角出发,阐述VAR在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及其重要性。 风险价值的定义与内涵: 详细解释VAR的数学定义,包括置信水平、时间周期等关键要素。深入剖析VAR所衡量的“最大损失”的统计学含义,以及它如何量化潜在的极端事件。 VAR的优势与局限性: 全面分析VAR作为风险度量工具的优点,如易于理解、标准化、可叠加性等,并坦诚探讨其固有的局限性,例如对极端风险的低估(“肥尾”现象)、模型依赖性、对非线性风险的捕捉能力等。 VAR的计算方法: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VAR的三种主流计算方法,并逐一分析其原理、适用场景、优缺点及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历史模拟法(Historical Simulation): 介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即利用历史价格数据模拟未来可能的损失分布。分析其简单直观的特点,以及在市场波动较大、非参数化需求高的情境下的应用。讨论其对历史数据的依赖性和对未来未知风险的敏感性问题。 德尔塔-正态法(Delta-Normal Method/Variance-Covariance Method): 阐述该方法基于资产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利用均值、方差和协方差矩阵计算VAR。重点讲解其在处理线性风险工具(如债券、股票)时的效率,以及在处理复杂衍生品时可能存在的偏差。分析其对正态分布假设的严格性要求,以及在市场出现极端波动时可能出现的失效。 蒙特卡洛模拟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 深入讲解蒙特卡洛模拟的原理,即通过随机生成大量可能的市场情景,并计算资产组合在这些情景下的损失,从而估计VAR。强调其强大的灵活性,能够处理复杂的风险因子、非线性关系以及各种概率分布。分析其计算量大、模型依赖性强以及对随机数生成质量的要求。 压力测试与情景分析(Stress Testing and Scenario Analysis): 强调VAR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需要与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相结合。讲解如何设计和运用极端市场情景来补充VAR的不足,评估在罕见但可能发生的事件下资产组合的风险敞口。 第二部分:进阶VAR模型与技术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更复杂的VAR模型和技术,以应对日益增长的金融市场复杂性和风险管理的挑战。 极值理论(Extreme Value Theory, EVT)在VAR中的应用: 介绍EVT的基本概念,如极值分布(GPD, POT)等,以及如何利用EVT来更准确地估计尾部风险,克服传统方法在捕捉极端损失方面的不足。详细阐述基于EVT的VAR计算模型,以及其在构建更稳健风险度量体系中的作用。 条件风险价值(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 CVaR/Expected Shortfall, ES): 重点介绍CVaR(或称ES),它衡量的是在超过VAR的损失发生时,平均的损失程度。深入分析CVaR相比VAR的优势,尤其是在风险的“度”和“责”的层面上。讲解CVaR的计算方法,以及它在优化和投资组合管理中的应用。 非参数VAR方法: 探讨不依赖于特定分布假设的VAR计算方法,如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等。分析这些方法在处理非对称、多峰等复杂分布时的优势。 高维VAR建模: 随着金融产品和风险因子的增加,高维VAR建模变得尤为重要。介绍处理高维协方差矩阵的挑战,以及相关的降维技术、因子模型和结构模型在VAR计算中的应用。 动态VAR模型: 探讨如何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动态调整VAR模型和参数。介绍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如GARCH模型)的波动率建模,以及如何将其集成到VAR计算中,以捕捉市场风险的动态性。 VAR与投资组合优化: 讲解如何将VAR作为一种风险约束,整合到投资组合的构建和优化过程中。分析如何在追求收益的同时,有效地控制VAR水平,实现风险调整后的最优配置。 第三部分:VAR的实际应用与挑战 本部分将聚焦于VAR在金融机构和监管环境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金融机构的VAR应用: 交易风险管理: 详细介绍VAR如何被银行、券商等机构用于衡量和管理其交易账户的市场风险,包括头寸监控、风险限额设置、交易决策支持等。 信贷风险与操作风险的度量(结合VAR思路): 虽然VAR主要衡量市场风险,但其背后的统计思想和模型框架可以借鉴用于其他风险类型的度量。探讨如何将VAR的理念和方法扩展到信贷风险(如VaR VaR, CVA, DVA)和操作风险的度量上,尽管在这些领域可能需要调整模型和数据。 资产负债管理: 介绍VAR如何帮助金融机构评估其整体资产负债表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监管要求与VAR: 详细梳理巴塞尔协议(Basel Accords)等国际金融监管框架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以及VAR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如内部模型法)。分析监管机构如何评估和批准银行的VAR模型,以及面临的挑战。 VAR模型的验证与回测(Backtesting): 强调VAR模型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详细介绍VAR模型的回测方法,包括如何设计回测方案、选择统计检验指标(如Kupiec检验、Christoffersen检验等),以及如何解读回测结果,以判断模型的准确度。 VAR的局限性在实践中的体现与应对: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VAR在危机时期可能失效的原因(如模型假设不满足、数据不足、尾部风险被低估等),以及如何通过引入CVaR、压力测试、情景分析、多元风险度量等手段来增强风险管理的全面性。 VAR的实施挑战: 讨论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数据质量问题、模型选择的复杂性、计算资源的限制、人员专业性要求等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VAR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VAR及其相关风险度量技术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如更智能化的模型、机器学习与VAR的结合、考虑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等系统性风险的度量、以及向更全面的风险框架演进。 总结 本书第三版旨在成为一本权威的VAR参考指南,为金融从业者、研究人员、风险管理专业人士以及对金融风险管理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最前沿的知识和最实用的指导。通过系统性的理论讲解、详尽的模型分析和丰富的实践案例,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VAR的原理,掌握其计算与应用方法,并能识别和应对其潜在的局限性,从而构建更加稳健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进行一次严谨的“学术探索”,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般的细致,挖掘出风险价值背后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演进历史。它没有回避风险价值模型中的复杂数学推导,而是以一种相对平缓的方式,逐步引导读者理解其内在逻辑。我注意到书中有相当一部分篇幅用于介绍不同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这对于我这样非数学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一开始可能有些挑战,但作者的讲解方式,配合书中提供的图表和例子,让我逐渐克服了对数学公式的恐惧,甚至开始对其产生兴趣。尤其是一些关于模型假设和局限性的讨论,让我在理解VaR的强大功能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它的不足之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坑”。书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极端事件的建模以及尾部风险的管理,更是让我感到振奋。这部分内容触及了风险管理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作者的深入讲解,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VaR的教材,更像是一份关于风险价值研究的“白皮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向。

评分

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跟随一位“建筑大师”学习如何建造一座坚固的“风险防火墙”。它没有浮夸的宣传,而是注重“真材实料”,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为读者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风险价值知识体系。作者在阐述VaR的核心概念时,总是能从最基本、最直观的角度切入,然后逐步深入到模型细节。我特别赞赏书中对VaR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应用探讨,从银行的交易室到资产管理公司,再到保险业,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让我看到了VaR的普适性和灵活性。书中对于“非正态分布”风险的建模方法,以及如何处理“肥尾”效应的讨论,是我学习的重点。这部分内容让我认识到,现实世界的风险分布往往比理论模型更复杂,而如何有效地捕捉和管理这些“极端”风险,是风险管理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关于VaR的介绍,更是关于风险管理思想的一次全面梳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风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能够以更全局、更系统的方式去审视和应对风险。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静静地坐在一旁,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一点点地解析着风险的奥秘。它不像某些“速成”读物那样,试图用华丽的辞藻和激进的论调来吸引眼球,而是娓娓道来,仿佛在讲述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风险价值(VaR)概念的阐释,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比如银行的交易部门是如何利用VaR来管理持仓风险的,保险公司又是如何通过VaR来评估赔付的潜在损失。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很快地理解VaR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性,而不是将其仅仅视为一个抽象的数学模型。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做得非常出色,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风险,并且对每一个案例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看到了VaR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以及在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我特别关注到书里对于模型选择和参数设定的讨论,这部分内容非常细致,也点出了VaR在实际应用中的难点所在。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一种扎实、可靠的感觉,读完之后,我不再觉得风险价值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成为了一个可以实际运用的工具,为我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如同进行一场深入的“头脑风暴”,作者仿佛是一位睿智的引导者,不断地抛出问题,激发我的思考。它并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像一条精心编织的逻辑链条,将风险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巧妙地串联起来。从宏观经济环境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到微观层面上具体资产的波动性分析,再到最后如何将这些因素整合进风险价值模型,整个过程都显得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不同VaR计算方法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他不仅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还深入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偏差。这让我认识到,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来决定。书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的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并没有将它们视为VaR的补充,而是将其提升到了战略性的高度,强调了它们在应对极端风险事件时的不可或缺性。读到这里,我深深地体会到,风险管理并非仅仅是数字游戏,更需要战略眼光和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力。这本书让我对风险价值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也让我对如何更有效地管理风险有了新的思考方向。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解谜”的乐趣,作者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带着我一步步揭开风险价值的面纱。它并没有一上来就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引导我主动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非常喜欢书里那种“循循善诱”的讲解方式,例如在解释VaR的置信区间概念时,作者会先抛出一个简单的例子,然后逐渐引入更复杂的模型,让我体会到风险测度的精确性是如何逐步提升的。书中对于不同风险敞口(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VaR计算方法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发现,不同的风险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模型和方法,并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我尤其关注到书中关于VaR回测的章节,这部分内容非常实用,让我明白如何检验模型的有效性,以及在模型失效时如何进行调整。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套分析和管理风险的“工具箱”,能够自信地去应对现实世界中各种复杂的风险挑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