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小乘佛学》为世所公认的世界佛学名著,原书名为《佛教的中心概念和法的意义》,与原著者的另一重要作品《大乘佛学》同为姊妹篇。作者依据印度世亲菩萨的《俱舍论》和世友菩萨的注释本,按西方哲学的理路来转述小乘说一切有部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对于中国汉地和藏地的佛学思想发展都有着至关重大的影响。说一切有部哲学自身是一完整的佛学体系,在藏地和汉地都极受重视,它是修慧发智,步入佛学奥堂的阶梯。《小乘佛学》对有西学基础而不谙佛学术语的读者,尤为适合。
目录
原书序
第一章 序论
第二章 五蕴——存在的基本元素
第三章 十二处——认识的基本元素
第四章 十八界——意识的基本元素
第五章 物质基本元素
第六章 心理的基本元素
第七章 力
第八章 元素的非实体性
第九章 相依缘起——因果法则
第十章 业
第十一章 构成元素的非永恒性
第十二章 数论瑜伽中的非永恒性
第十三章 元素的不稳定性
第十四章 认识的理论
第十五章 佛陀之前的佛教
第十六章 总结
附录一 世亲论说一切有部的基本原理
附录二 说一切有部的一切诸法总览
所有一切诸法的分类
物质(rupa)、精神(citta-aitta)、力(viprayuktasamskara)及永恒不变性(asamskrta)的单独构成元素
专有名词索引
梵文术语索引
藏文术语索引
精彩书摘
对于佛教的有关遗传和业报观念——所有这些事实归在业异熟(karmavipaka)一类中——的意义,下面的这个经院式的疑问作出了极有意思的说明。声音是凭意志发动的,结果它却不可能是道德的先行条件,即业的产物。它不是异熟所生(vipakaja),因为所有遗传的事实是自动地(nisyanda)产生出来的。但我们知道,大士(mahapurusa亦即菩萨)如佛陀一样有着难以抵抗的美好的嗓音和高贵的雄辩力。这是佛陀的种种祥瑞天赋之一。同其他的高贵品性一样,它也是遗传而来的,应归功于历经多少世的长期的道德修养和进步。因而,佛的超凡音声及辩才必然也是其道德先行条件的结果(vipakaja异熟生)。这个疑难只有依据双重因果性才能解决。发音器官中的原子组合是受到遗传力即道德性原因(vipakaja)的影响的,但他实际所讲的话却是意志所为,不属自动的行动,因此并不能解释成其高贵秉性的直接产物或者其前世成就的后果。①
道德染污的元素(klesa烦恼)始终以一种或眠伏或显露的状态存在于生命(samtana相续)中。
前言/序言
本书原名《佛教的中心概念和法的意义》,其姊妹篇为《佛教的涅槃概念》,临发排付印前分别易名为《小乘佛学》与《大乘佛学》。
《小乘佛学》与《大乘佛学》是俄国著名佛教学者舍尔巴茨基(Th.Stcherbatsky,1866-1942年)的代表作品。与舍氏大部分著作一样,最初即以英文写成。这两部书出版七十余年来一直被西方的佛教学研究者、东方学学者视为不朽名著,代表了以西方比较语言学、比较哲学方法研究东方佛教的成果。舍氏本人也被认为是独辟蹊径的开拓性哲学史家。由于其特殊风格,舍氏同他的门下弟子被称为彼得堡学派。在20世纪20-30年代的西方佛学研究界可谓是独领风骚。
舍尔巴茨基出身于帝俄贵族家庭,从小即受良好的西欧标准的教育,少年时代,他便掌握了英语、德语、法语。
小乘佛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先不了生死了吧!先了心。先把自己的心念了了,扩而散之,就可以了生死。生死一了,扩而充之,就可以了宇宙的生命。就知道这个宇宙是怎么开始,就知道这个生命怎样起来的。那你才真正认识这是什么东西。什么唯心唯物,讲它是物,早就错了。讲它是心,不是思维妄想之心。你说我学宗教哲学,这个理论我懂。那有个屁用!你受了自己的骗,你晓得哪个理论靠得住?哪个理论是从你的妄想来,你的妄想本身就是问题,你自己本身都做不了主,所以,佛法、禅宗不和你谈理论,要你实証。身心皆空,你空一下看看!两支腿熬不住的时候,你说四大皆空嘛!嘿!有两大不空,左腿右腿不空。怎么“四大皆空”啊!说理容易修证难。不是开玩笑的。所以,现在下命令啦!从这一刻开始,大家不准说话。吃饭的时候,也不准交谈。除了办事人员不在此限,其他的人不准说话。哪有那么多的闲话?讲了一辈子闲话,这几天还要讲闲话?没有什么好交谈的,就当作自己已经死去了。不准说话哦!谁犯了这个清规的话,谁也不来管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到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尊前跪着。自己管理自己哦!走!(行香)
评分
☆☆☆☆☆
权利声明:
评分
☆☆☆☆☆
作者依据印度世亲菩萨的《俱舍论》和世友菩萨的注释本,按西方哲学的理路来转述小乘说一切有部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对于中国汉地和藏地的佛学思想发展都有着至关重大的影响。说一切有部哲学自身是一完整的佛学体系,在藏地和汉地都极受重视,它是修慧发智,步入佛学奥堂的阶梯
评分
☆☆☆☆☆
不错
评分
☆☆☆☆☆
道德染污的元素(klesa烦恼)始终以一种或眠伏或显露的状态存在于生命(samtana相续)中。
评分
☆☆☆☆☆
经典活动系列购买佛教方面书籍,京东活动有力度。
评分
☆☆☆☆☆
评分
☆☆☆☆☆
佛学并非佛教,而佛教又如何一步步到今日。本书逻辑清晰,史料精准,字字珠玑
评分
☆☆☆☆☆
有点过于理论研究,不适合一般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