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蒿目時艱,吳其昌熾熱的救國情懷也在《粱啓超》一書中展露無遺。在為梁啓超登場所作的時事鋪墊中,吳氏也特於結尾處設置瞭“暴日蓄誌亡華的深心”一段論說,揭齣早在明治之前,日本的維新誌士即以吞並中國為日本強大的國策。而吳氏1942年發錶的《粱任公先生彆錄拾遺》與《梁任公先生晚年言行記》,無論是寫作心境還是敘述思路,均與《啓超》一傳相通。二文所勾勒的梁氏日本觀之轉變,如何從“戊戌亡命日本時”“覺日人之可愛可敬”,到“護國一役以後,始驚訝發現日人之可畏可怖而可恨”(《梁任公先生彆錄拾遺》),以及作者不斷提示的梁對日本的警惕,放在抗日戰爭的特定背景下解讀,纔可以得到準確的理解。
與吳其昌結交甚早的王蘧常描狀其形象為“長身尩瘠,一目視不能寸,削顎,有文如龜裂,常自虞不壽,無所成名,以此學益奮”;又稱其“長好辯論,卓詭齣入意,然必以正;矜氣不肯下人,然能服善;遇事激昂僵僕無所闢”(《吳子馨教授傳》),可謂傳神寫照。關於最末一點,其女吳令華有一段記述可與之互相發明。吳其昌曾在傢庭談笑間評點陳源為“英國脾氣”、徐誌摩為“美國脾氣”,而自許為“中國脾氣”,後者由吳本人釋義為:“替彆人著想,犧牲自己,負責任。”(吳令華《冷月照詩魂》)證之以梁啓超與吳其昌的師生情誼,信然。
目錄
梁啓超與吳其昌/夏曉虹——吳其昌著《梁啓超》前言
第一章 一世紀來中國之命運——從鴉片戰爭至梁氏誕生的前夕
第一節 緒說
第二節 梁氏生前中國一般的慘況
第三節 梁氏生前中國一般的教育狀況
第四節 梁氏後來對於祖國命運的影響
第二章 亡國景象與維新初潮——從粱氏誕生至戊戌政變
第五節 綜敘
第六節 亡國現象的種種——梁氏生後的中國慘況
第七節 梁氏幼年的傢庭生活及傢鄉環境
第八節 康梁會接——關於思想、學術、政治的淵源
第九節 梁氏獨立事業的開始
第三章 維新的失敗與革命的成功——自戊戌變法至梁氏亡命
第十節 促成戊戌變法的原因
第十一節 戊戌政變史劇的繪影
第十二節 政變失敗原因的解析
附錄
記梁任公先生軼事/超觀
梁啓超故鄉述聞/佳木
梁任公先生彆錄拾遺/吳其昌
談梁任公/周善培
萬木草堂憶舊(選錄)/盧湘父
救快男兒梁啓超/(日)林權助
革命逸史(選錄)/馮自由
民國初年的幾任財政總長?梁啓超/賈士毅
梁啓超任北洋財政總長時二三事/惠隱
迴憶梁啓超先生/楊鴻烈
憶梁啓超先生/劉海粟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梁實鞦
憶東南大學講學時期的梁啓超/黃伯易
梁任公先生印象記/梁容若
我所認識的梁啓超與王國維/蔣善國
記梁任公先生二三事/熊佛西
迴憶梁啓超先生/周傳儒
迴憶梁啓超先生/李任夫
前言/序言
知道吳其昌之名,在我主要是由於梁啓超的緣故。二十年前讀《飲冰室閤集》,見梁氏晚年講學清華,文稿常由吳氏記錄整理,故對其人印象頗深。嗣後,編《追憶梁啓超》一書,除收入吳撰寫的《梁任公先生彆錄拾遺》與《梁任公先生晚年言行記》二文外,又仔細閱讀瞭其絕筆之作《梁啓超》。當時對吳氏扶病為乃師作傳、交稿一月即遽歸道山的至行十分感佩,《後記》中特申敬意,稱:“將生命的最後時日奉獻給自己的導師,得學生如此,梁啓超應該很滿足瞭。”也因此,就我而言,吳其昌的名字總與梁啓超相係連。這對於吳氏顯然不公平,但經由此例,卻可以讓我們窺見教育轉型期師弟關係的動人處。
作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著名的曆史學傢,吳其昌自有其獨到的學術貢獻。吳氏齣生於1904年,為浙江海寜縣硤石鎮人。提到這個地方,世人最先想起的很可能是現代文學史上的多情詩人徐誌摩,而吳本為徐之從錶弟。隻是,論傢境,吳遠不遽徐,十六歲以前即遭遇父母雙亡。幾乎所有的吳其昌傳文中,都會有“傢愈貧而學愈力”一類的錶言,這對於“五歲知書,十歲能文,鄉裏稱為神童”的吳氏而言,其結果有二:一是因“傢貧不能多得書,就裏中藏書傢藉讀,寢饋不釋捲,以是成就特早”;一是因讀書“或夜以繼日,或坐以待旦”,“而體質亦弱”(方壯猷《吳其昌教授事略》及勝利齣版社編審組《梁啓超?作者小傳》)。
1921年,十七歲的吳其昌進入無锡國學專修館,師從唐文治,研治經學及宋明理學,由此開始其學術生涯。三年後畢業,即赴廣西,任容縣中學國文教員,後轉至天津周傢做西席。於此間聞知清華學校開辦研究院,“國學門”首次招生,吳即報名應考。招考情況亦頗值一提。按照颱灣學者蘇雲峰的概述,其考試程序及內容如下:
第一屆考試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考“普通國學”,用簡單的問答體,注重普通常識。第二階段考作文一篇,限二小時。第三階段為專門學科,原定經學、史學、小學、中國文學、中國哲學、外語(英德法文擇一)、自然科學(理化生物擇一)、普通語言學八門,考生任擇其中三門作答。後為減輕難度,僅以經學、史學和小學三門為範圍。
梁啓超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