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22
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吕思勉先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史学家之一,他的系列史学著作影响巨大,至今未衰。本著作是吕思勉先生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著,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采用长编的形式,对吕思勉先生一生的事迹和研究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描述。其中披露了大量材料,为目前学界首次公布,无疑是了解和研究吕思勉先生的重要史料。
第一卷
生年――28岁(1884-1911)
第二卷
29岁――42岁(1912-1925)
第三卷
43岁――53岁(1926-1936)
第四卷
54岁――62岁(1937-1945)
第五卷
63岁――66岁(1946-1949)
第六卷
67岁――74岁(1950―1957)
第七卷
1958-2011
附录一:吕翼仁回忆三篇
附录二:吕思勉先生著述系年
录钱穆《师友杂忆》中的二段,回忆是年在沪上拜谒先生的情形:
余之重见诚之师,乃在民国二十九年,上距离去常州府中学堂,适已三十年,一世之隔矣。是年,余国史大纲初完稿,为防空袭,急欲付印。乃自昆明赴香港,商之商务印书馆,王云五馆长允即付印,惟须交上海印刷厂付印。余曰大佳,光华大学有吕思勉教授,此稿校样须由彼过目。云五亦允办。余又赴沪,亲谒诚之师于其法租界之寓邸。面陈国史大纲方完稿,即付印,恐多错误,盼师作最后一校,其时余当已离去,遇错误,请径改定。师亦允之。后遇曲折,此稿越半年始付印。时余亦蛰居苏州,未去后方。一日赴沪,诚之师告余,商务送稿,日必百页上下,催速校,翌晨即来取,无法细诵,只改错字。诚之师盛赞余书中论南北经济一节。又谓书中叙魏晋屯田以下,迄唐之租庸调,其间演变,古今治史者,无一人详道其所以然,此书所论,诚千载只眼也。此语距今亦逾三十年,乃更无他人语余及此。我师特加赏识之恩,曷可忘。
余是年居苏州奉母,每隔一两月必去沪。去沪必谒诚之师。师寓不甚宽,一厅容三桌。师一子,弱冠夭折,最为师伤心事。一女毕业光华大学,时方习绘事。近窗右侧一长方桌,师凭以写作。左侧一长方桌较小,师妹凭之临古画,一方桌居中央,刀砧碗碟,师母凭之整理莱肴。余至,坐师桌旁,或移两椅至窗外方廊中坐。或留膳,必长谈半日或竟日,历三四日始归。诚之师必留每日报纸,为余寓苏不易见者,一大束,或用朱笔标出其要点。见面即语余别后大事变经过之要略。由余返旅馆,再读其所留之报纸。一年中,如是相晤,可得六七次。(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第六一 - 六二页)
一、本书以公元纪年,括号内注以旧历或干支。正文大致按年、月、日编排,凡无日可考者,系于月;无月可考者,系于年。本年称“是年”或“本年”。日记等材料按年编入年之下不再按月按日分散辑录,以保持材料的完整连贯;部分材料也不按年月编排而插入内容相关之处。
二、本书所录,包括吕思勉先生的文字、编者的文字以及编者引用的他人文字。字体上:凡先生的文字,或先生抄录的文字,均用宋体;凡编者的文字,均用宋体加粗;凡编者所引录的他人文字,均用仿宋体。
三、本书所录先生的传记资料,包括日记、书信、著作、论文、时论、诗文、札记、随笔等,均按年月编排。著述部分,凡未刊文字如日记、书信、诗文、札记、随笔等,按原稿或手稿全文录入。已刊的书稿等,除介绍主要内容、写作经过和学术影响等,还节录部分重要的段落或章节编目等,以明其大致概要。时论文章曾刊于当时的各种报章杂志,因与时代社会之关系密切,都按原稿(或刊印稿)摘录(或节录)于写作或刊印之年月。所录他人材料的,也有不按年月而按内容编录的,但录入后都有出版年月的注明。
四、本书录入的先生或其他学者的资料,均在文后的括号内注明资料来源。先生已刊文字,凡撰写或发表于本年的,其刊出的出版社、刊物、期号等均录入本年的著述篇目,引文末尾不另加出处说明。非本年撰写或刊出的文字,则在引文末尾括号加注说明资料出处(即原题目、原刊何处,年月或第几期)。正文中录入他人已刊未刊之文字,或叙述中说明来源,或文末加注说明(即作者、题目、原刊物、年月或期号,出版社、页码等)。凡引录的文字,第一次引用时注明完整信息;其后仅注作者、题目或篇目。
五、先生著述,按年编于每年的“著述篇目”一栏,但仅记该著述的撰写时间、初版、出版单位和年月等。先生著述的再版、重印、改题、节选、删节,及最新的出版情况,均编入附录二“吕思勉先生著述系年”。先生的重要著述,在解放前后均有再版或重印,或注录在初版之后,而近年来的再版、重印、新版等,仍按年月编入“著述系年”。个别在港台方面出版的著述,因查找不到初版的年月,只能按再版的年月编入。
1889年(光绪十五年,己丑)6岁
评分吕思勉文集是四大史学家集中最差强人意的,年谱长编的质量尚可,在四大家年谱对比中不至于排名末尾。本书适合史学初学者和爱好者,从中可看出大师治史之心路历程,读之可初入史学之门。
评分余是年居苏州奉母,每隔一两月必去沪。去沪必谒诚之师。师寓不甚宽,一厅容三桌。师一子,弱冠夭折,最为师伤心事。一女毕业光华大学,时方习绘事。近窗右侧一长方桌,师凭以写作。左侧一长方桌较小,师妹凭之临古画,一方桌居中央,刀砧碗碟,师母凭之整理莱肴。余至,坐师桌旁,或移两椅至窗外方廊中坐。或留膳,必长谈半日或竟日,历三四日始归。诚之师必留每日报纸,为余寓苏不易见者,一大束,或用朱笔标出其要点。见面即语余别后大事变经过之要略。由余返旅馆,再读其所留之报纸。一年中,如是相晤,可得六七次。(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第六一 - 六二页)
评分三、本书所录先生的传记资料,包括日记、书信、著作、论文、时论、诗文、札记、随笔等,均按年月编排。著述部分,凡未刊文字如日记、书信、诗文、札记、随笔等,按原稿或手稿全文录入。已刊的书稿等,除介绍主要内容、写作经过和学术影响等,还节录部分重要的段落或章节编目等,以明其大致概要。时论文章曾刊于当时的各种报章杂志,因与时代社会之关系密切,都按原稿(或刊印稿)摘录(或节录)于写作或刊印之年月。所录他人材料的,也有不按年月而按内容编录的,但录入后都有出版年月的注明。
评分这本书是帮同学买的,他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评分吕思勉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2月27日)二月初一诞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十子街的吕氏祖居,幼年系统阅读经学、史学、小学、文学等各种文史典籍。二十三岁后专治史学。1905年起开始从事文史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1907年),常州府中学堂(1907年-1909年),南通国文专修科(1910年-1911年),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1911年-1914年)等学校任教。1914年至1919年,先后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后又于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0年-1925年,即现上海市上海中学),上海沪江大学(1925年-1926年),上海光华大学(1949年以后院系调整并入华东师范大学)任教。1957年10月9日(农历八月十六)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
评分五、先生著述,按年编于每年的“著述篇目”一栏,但仅记该著述的撰写时间、初版、出版单位和年月等。先生著述的再版、重印、改题、节选、删节,及最新的出版情况,均编入附录二“吕思勉先生著述系年”。先生的重要著述,在解放前后均有再版或重印,或注录在初版之后,而近年来的再版、重印、新版等,仍按年月编入“著述系年”。个别在港台方面出版的著述,因查找不到初版的年月,只能按再版的年月编入。
评分1891年(光绪十七年,辛卯)8岁
评分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和力量,是人生之必需。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不停地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以便将来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 读书就如同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因为喜欢,读是源于兴趣,有一句话说的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正是这种兴趣的阅读,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小学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看各种各样的“闲书”,从爸爸妈妈给订阅的儿童杂志,到一些文学名著,我都照单全收。即使是上中学以后,也是依然爱读书,也要在繁忙间隙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些许的休憩。拿起一本喜爱的书籍,就好像随手推开一扇窗户,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这风景或粗犷豪放,或细腻委婉,或雄伟磅礴,或感人肺腑,令我浑然忘却了学习中的烦恼与不快,仿佛排徊在青山绿水之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挥着思想的翅膀,感受着生命的美好。 捧一帧书册,看史事五千;品一壶清茗,行通途八百。无须走马塞上,你便可看楚汉交兵;无须程门立雪,你便可听师长之谆谆教诲。莘莘学子,自幼苦读经书,不惜为此头悬梁,锥刺骨,为的是什么,就是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开卷”。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红楼巨著”;纪晓岚“饱览群书,徜徉书海”,方得“天下第一才子”称号……他们都是从“开卷”那里得到了最大的益处。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书,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书,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书,可以使我们变得有修养。书,还可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其实读书的好处有很多,就等着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同书一样,报纸上形形色色的消息,五花八门的知识,都像磁铁般吸引着人们。世界天天在变化,社会天天在发展,新人新事新科技层出不穷。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启发,新的感受。忠实的读者因经常读报,不仅乐趣无穷,而且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有的人因此而走上了成功之路。毫无疑问,报纸是千百万人终身的良师和益友。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勤读报,会读报,你就会和大千世界息息相通。这样的好机会,我们从小就因该抓住;这样的好习惯,我们从小就因该养成。买回来觉得还是非常值的。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
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