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裏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裔猶太人,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學派的代錶人物,著有《愛的藝術》《逃避自由》《占有還是存在》《人心》等。弗洛姆十分重視對人與社會的關係的研究。他承認人的生物性,但更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為人的本質是由文化的或社會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決定的。他的思想融匯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馬剋思的人本主義學說。
齣版商前言
導言
第一章 人的衝動結構及其與文化的關係
1精神分析和對社會現象的理解
弗洛伊德的兩個解釋原則
弗洛伊德的資産階級人論及其對社會特點的漠不關心
對弗洛伊德將精神和心理現象還原為性的批判
2精神分析社會心理學及其與精神分析理論的關聯
俄狄浦斯情結的修正、原始自戀概念與女性心理學
傢庭角色的修正
根據不同的人的概念對驅動力理論的修正
3 精神分析理論在肛門型性格描述上的差異
這不僅是性行為及其衍生問題
弗洛伊德對肛門型性格的描述與解讀
肛門型性格是與外部世界聯結的結果
性格起源不同解釋之間的相關性及其與性格類型學的相關性
4 心理分析理論修正的結果: 社會形成的性格
代錶個人社會心理結構的社會典型性格
社會典型性格的功能
5 分析性社會心理學與其他方法的比較
探索社會“精神”的途徑
曆史唯物主義理論
美國社會心理學中的“習慣”概念
第二章 心理需求與社會
第三章 心理治療實踐中對無意識的處理
1 我對無意識的理解
2 異化是無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
3 與患者相關的含義
我們不應該和患者有什麼關係
理解患者的前提
與患者的“中心關聯性”
意識到自己的關係模式
4 關於第一次麵談
5 治療過程的各個方麵
第四章 精神分析對未來的意義
1 為什麼理論必然是錯誤的
2 弗洛伊德的發現及其局限性
弗洛伊德的科學觀
弗洛伊德對無意識衝突的發現
性壓抑
移情與性格概念
3 弗洛伊德的發現對治療實踐的意義
參考書目
· · · · · · (
收起)
在《超越弗洛伊德:從個體到社會精神分析》中,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學派代錶人物弗洛姆深入探索瞭個體以及社會團體的無意識動因,結閤當代心理及社會問題展開分析,為心理學及心理治療帶來瞭極具價值的參考。
《超越弗洛伊德:從個體到社會精神分析》中涉及對社會現象的精神分析、社會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方法的對比、心理治療實踐中的無意識、弗洛伊德的理論發現及其局限性等主題。
本版本由弗洛姆長期助手雷納•芬剋(Rainer Funk)親自編輯修訂並撰寫前言。
超越弗洛伊德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就內容來說是很重要的書,凸顯瞭弗洛姆的社會學訓練。
評分
☆☆☆☆☆
##內容相對平庸,社會典型性格這個概念有一定的解釋力,但不夠徹底也不夠精妙。不如《精神分析的危機》
評分
☆☆☆☆☆
評分
☆☆☆☆☆
就內容來說是很重要的書,凸顯瞭弗洛姆的社會學訓練。
評分
☆☆☆☆☆
評分
☆☆☆☆☆
就內容來說是很重要的書,凸顯瞭弗洛姆的社會學訓練。
評分
☆☆☆☆☆
就內容來說是很重要的書,凸顯瞭弗洛姆的社會學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