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依托六十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历史背景,围绕着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茨等人物,以托马斯与特蕾莎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
爱与做爱,灵魂与肉体,拯救与放逐,忠诚与背叛,昆德拉把一个个的矛盾摆在面前,“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重与轻不再是物理上的简单对立,而是如昆德拉所说:“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
##读完头都晕了
评分##原来昆德拉是持爱情绝对占有论,特蕾莎对托马斯的爱远不如对卡列宁的,因为卡列宁绝不会对她背叛。托马斯认为爱情与性爱并没有直接的关联,认为爱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来体现的,而不是性。这应该是昆德拉想揭示特蕾莎和托马斯之间不可理解的矛盾。萨比娜才是昆德拉的主角,她是站在一切媚俗的对抗者的位置上,她通过不断背叛自我变换角色,明白自己的追求没有任何意义其终点不过是虚空,最终走向的也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评分##“einmal ist keinmal”,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 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
评分##3天,仅用了3天,读完了它。喜欢,沉迷,然后忽然整本书就戛然而止了。结尾,不是我所想的结尾。最后一章大写的牧歌与小写的牧歌,真是迷惑的后记。一本需要多次阅读的书,一本隔段时间再读依然回味无穷的书。我想它将来会可能变为我人生中最喜爱的书。
评分##3天,仅用了3天,读完了它。喜欢,沉迷,然后忽然整本书就戛然而止了。结尾,不是我所想的结尾。最后一章大写的牧歌与小写的牧歌,真是迷惑的后记。一本需要多次阅读的书,一本隔段时间再读依然回味无穷的书。我想它将来会可能变为我人生中最喜爱的书。
评分##当我和N小姐第一次热烈地接吻时,N小姐告诉我,那时我的心跳根本没有加快。我似乎也隐隐地意识到我或许缺乏真正爱的能力,我不断地在追求的没准仅仅是快感和性暗示。但也正因此(以及之间发生的一堆事儿),竟然让我主动地想去承担一切我们之间的重负,或许,谁都无法承受生命之轻吧?
评分##人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评分##人该怎样活 活一生的质量有多厚重 深度的思考生命本身存在的矛盾性 比如人与社会 精神与肉体 内心与现实 母亲和孩子 灵魂在旁冷静观望肉体所做的荒缪 看完书结合自身想要问的仅是 如果我们背叛自己的生活 背叛自己的生活 奔赴未知 会是怎样?爱情之内的灵魂是不清醒的吗?
评分##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不敢翻开这本书,或者是在读之前听过太多看过太多而心生敬畏。但是看了几页之后,我就知道它并不是那样难以亲近。如果翻译真的贴近昆德拉原文本身,(我觉得也已经做得不错)那么他的气质是那么讽刺又节制、优雅而又真实得近乎赤裸。看他的书不能忽视他独特的音乐性:无论从结构上还是文字的节拍上,都带有一种古典音乐才有的让人晕眩的调性。他几乎嘲讽了所有能被嘲讽的一切,带着一种怜惜的温柔的口吻。特蕾莎之于托马斯的那个隐喻几乎是我见过最让人心动的爱的比喻,但是爱情在他笔下却显得难以承受。弗兰茨的理想主义执着简单得近乎可笑,而萨比娜的不断背叛则又是另一种消解。他的书几乎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哲学元素:在小说情节推进中他总是要加上些哲性的思考,我倒觉得这没什么不好,反而更添了一些美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