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斯坦利·威斯坦因 等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杜希德與二十世紀歐美漢學的“典範大轉移”——《劍橋中華文史叢刊》中文版緣起說明
前言
第一部分:唐代前半期的佛教(618—762)
導言
高祖統治時期(618—626)
太宗統治時期(626—649)
高宗統治時期(649—683)
武後篡位時期(684—705)
中宗統治時期(705—710)
睿宗統治時期(710—712)
玄宗統治時期(712—756)
肅宗統治時期(756—762)
安祿山叛亂對佛教之影響
淨土宗的發展
第二部分:唐代後半期的佛教(762—907)
代宗統治時期(762—779)
德宗統治時期(779—805)
順宗(805)與憲宗(805—820)統治時期
穆宗(820—824)與敬宗(824—826)統治時期
文宗統治時期(826—840)
武宗滅佛時期(840—846)
宣宗統治時期的佛教復興(846—859)
唐朝末年的佛教
參考書目
索引
譯後記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唐代佛教》一書記述瞭佛教在其思想發展到瞭巔峰的唐王朝(618-907)的曆史。唐朝三百年,見證瞭重要教理學派如法相與華嚴的形成,天颱宗的鞏固,密教從印度的傳入,淨土與禪宗作為中國佛教徒最主流的信仰與實踐形式的湧現。

威斯坦因教授廣泛利用各種世俗與佛教文獻,對佛教的興衰演變進行瞭編年式的研究。佛教界與唐王朝不斷變化的關係是本書關注的焦點。具體討論的議題包括為瞭裁抑佛寺權力所進行的各種嘗試,對教界的行政管理,利用佛教來獲得實際的政治利益,以及武宗的滅佛(840-846)與唐末帝王對佛教的復興。

用戶評價

評分

##由此書又發現瞭這套“劍橋中華文史叢刊”,又下單訂瞭《唐代官修史籍考》、《早期中華帝國的貴族傢庭:博陵崔氏個案研究》

評分

##會昌滅法特殊

評分

##題目應該叫《唐代統治者與佛教》更為貼切,全書沒有提到唐代民間對佛教的態度以及佛教與百姓生活的融閤。而佛教在本書中也以寬泛概念存在,唐代新教派的産生一筆帶過,各派對立(比如極精彩的三階教與淨土宗的辯論)根本沒提。但好在語言通俗,作者就跟杵曆史現場似得,描寫非常生動。

評分

##引人入勝!凝結瞭無數代人類的智慧與妄想,曆時性的宗教共時地呈現齣的曆史圖景是何等的瑰麗光輝。而且這並不因其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政治力量宿命般地相互交織、謀算、勾結、對抗而有所稍減,反而益發煥發齣天體星雲般博大而虛空的美。就衝這一點,也不必在神的麵前自慚形穢瞭。

評分

##還蠻有趣的,但是有一點點錯彆字。明天就要滾蛋,死綫當前看閑書超快……

評分

##會昌滅法特殊

評分

##看到武後和中宗時期,佛教寺院快速發展,好奇看看。純屬走馬觀花

評分

##將整個唐代分前後兩期,以安史之亂作為分界,細述不同皇帝統治時期佛教各宗派的起伏變化,尤其著重在王朝製度與時代風尚的關係。可以知道唐代王朝裁抑佛寺權力,並利用佛教來獲得實際的政治利益。唐朝三百年,這書勾勒齣王朝的態度,在人間而顯得被動,所化之緣亦是塵緣。

評分

##以160頁的篇幅,描繪整個唐代佛教與政治權力,尤其在現在,多少顯得勉為其難。最後試的結果,也隻能集中於政策層麵變化的勾勒,而難以做更深更細的分析,對於變化背後的曆史動力,例如是佛教所援引各種政治勢力的分閤消長,都沒有更深刻的闡釋,這點正是劉淑芬的成功之處。譯者末尾處的評價和推崇,多少有些過甚其辭。還是前輩們說得好,沒有政治史的功底,要做中國古代史那是萬萬不行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