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是作者2011年后为博士生开设“亚洲史的研究方法”课程的讲稿,经过十年以上的讲述,并反复修订增补后成书。
全书分为四单元十三讲,从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东西方有关亚洲史的学术史,重点讲到近世东部亚洲海域史的研究,并且详细介绍近世环东部亚洲海域历史的相关文献。本书的重点,是通过案例讨论亚洲史研究的途径,也讨论如何既把中国史放在亚洲史的大背景中,又从中国角度观察周边,进一步通过中国、东部亚洲海域、整个亚洲,理解历史的交错、联系和融汇。每个单元都以“问题”开始,讨论亚洲史研究的必要性,以“讨论”结尾,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最后给出建议阅读的论著目录。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门针对研究生的历史课,而且是有关区域史研究的方法论。
##外文程度和知识体系成疑就敢写这样的书,而且主标题是亚洲史,副标题又是别扭的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这中心能代表整个亚洲?补充一句:在亚洲视野下研究中国是否很有新意?重视域外汉籍是这两年才有的观念?研究中国只懂汉文能行吗?预感不好的书看了只会更差。大佬名人的差别仅在于圈子和腔调,你找不出任何例外。原因很简单,学问好的人从不以虚名浮利为目标,更不会在一知半解的领域发声,毕竟这些都是学者的底线;反之,尤其在当下的环境,很多事情只有我们不敢想的喽。
评分##读葛老的课程讲义,主要是想学习如何给研究生上课。
评分很有幸在去年赶上了这门课的末班车。本书并不追求一个覆盖全亚洲的方法论,正如全球史并不一定要覆盖全球。葛老师的这本书主要是给当下中国史的学生读的,四个单元分别提出了四个呼吁:从亚洲的视野理解中国史、对中国周边国家历史要有学术野心、打通东北亚史与东南亚史、充分利用周边国家汉文史料。可以说是从《宅兹中国》提出“从周边看中国”以来,从视野与方法上的集大成之作,后学大可以从中找出许多可以做的题目来。要实践葛老师的呼吁固然有困难,尤其对学生来说。不过有人在书没上市时便批评葛老师所谓“亚洲史”是空中楼阁,谁是信口开河自有公论。
评分 评分##没有机会听葛老现场授课,借着这本讲义的出版,也可承听教诲。一个大学者的视野和格局在这本书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葛老给予后学的延伸思考十分有益,五星推荐不算过分。但有可能是讲义之故,难免有些浅尝辄止的感觉,论述之时总觉差了一点深度意味。但瑕不掩瑜,真诚推荐相关研究者购入学习。
评分##读葛老的课程讲义,主要是想学习如何给研究生上课。
评分##条理清晰,举重若轻,学识何等广博,可得一见。第二单元梳理三种亚洲史的研究旨趣,尤为精彩。于有心者而言,书中可资启发处俯拾皆是。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读其讲义亦想见其课堂,求学路上不能一睹葛先生授课,实乃人生一大憾事!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