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涵盖霍克尼60余年艺术生涯,多幅早期绘画作品全收录。
◆畅销海外数十年,首部霍克尼传记第四次全新改版,讲述自1981年首版面世后四十年来艺术家描绘世界的新方法。
◆权威作者,大卫·霍克尼的挚友马尔科·利文斯通几十年来专注霍克尼艺术的研究,策划大量霍克尼巡回展览,著有《容貌即是一切:大卫 · 霍克尼的肖像画和他的朋友们》等霍克尼专著。
◆对艺术家60多年来的各种媒介创作进行了全方位覆盖,包括油画、素描、版画、摄影、舞台设计、视频,以及对造像新技术和新形式的各种试验。
◆拥抱霍克尼的“艺术后期”,感受艺术家用新方法、新观念,以及源自毕生经历的娴熟技巧重新激活的艺术创作。
◎ 内容简介
《大卫·霍克尼》是一本关于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艺术的专著,从艺术史学的角度全面审视大卫·霍克尼的作品,深入讲述艺术家在主题、方法、风格与技术上的转变,收录了其六十多年来各种媒介的艺术作品,包括油画、素描、版画、摄影、舞台设计、视频以及对新技术新形式的各种试验。全书包含275幅大卫·霍克尼作品的高清插图。本书作者马尔科·利文斯通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也是大卫·霍克尼的挚友之一。本书初版于1981年面世,是关于大卫·霍克尼的第一本专著,这是本书的第四次修订版,扩展了霍克尼近二十年来极为多产且不断变化突破的艺术生涯,是对这位“最受欢迎的在世艺术家”的一次最为全面的回顾。
##霍克尼的艺术生涯长达60余年,风格也在不断摸索中演变、成型,书中收录了画家一生中不同时期的大部分代表画作,我们可以沿着时间的脉络,看到大卫·霍克尼的艺术风格如何在迷茫中、探索中逐渐成型,最终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
评分##很值!
评分##对我写论文很有帮助。
评分##不仅同时代,更因为对待艺术的坦诚和科学精神,大卫霍克尼成为我们最可能去理解的一位大师,本书展现了画家一生寻找图像终极意义的旅程,没有画家自己的访谈录好懂,但是另一个视角的干货,值得咀嚼
评分有很多作品如果不看署名都无法想象是出自霍克尼之手,这也许就是他毕生在努力获得的自由——摆脱死板风格的限制,从不满足,不断汲取灵感和其他人的经验,具象与抽象之间、静态与动态之间、成人与儿童的视角之间转变自如。因为霍克尼太红了,以至于我们都以为自己了解他,读这本书才知道自己只碰到冰山一角。霍克尼对我一大启发在于,那么多艺术家抱着自己成名的符号不放,更不敢使用新武器,生怕失去了作为一个严肃艺术家的地盘,可你看看人家霍克尼,不断回归古老的母题,相机、电脑、iphone、ipad玩得也很转。
评分##1、开始进行艺术家个案研究,霍克尼本身的艺术经历可以很好的了解到一位艺术家在想什么、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霍克尼的艺术吸引我的地方:单纯的视觉迷人、多变的风格和大胆的尝试、对艺术史和各种媒介的研究与探索、对观察与描绘这件事的热衷与真诚、对生活与物事的温柔、忠于自我。 3、参与很多舞台设计;乐于用传真机和ipad把自己的画发送给朋友一起分享。 4、后记写得也好,“我立刻就明白,如果我想要将一生奉献给艺术研究,正如我决心要做的那样,就不能将其看作一个枯燥的学术研究领域,而是要将其看作一份与我的一生形影不离的事业,就好像霍克尼的艺术创作就真诚地拥抱了他的个性、他的眼界和他作为人的整个经历。”
评分##从不同年代、写人物传记式梳理归纳大卫·霍克尼的绘画风格,不吝赞美和诚恳的指摘。霍克尼置身于各类绘画流派崛起又衰落、现代艺术弄潮儿不断涌现又褪去,科技不断发展再进步的巨变中,没有选择视而不见、闭门造车,也无惧失败和世人可能的嘲讽,思索它们带来的影响,以勃然的热情尝试学习,发明创造着新的观念。本书除了有一点不太好翻、其他无可挑剔,配彩图近三百幅,译文也赞。作者和霍克尼是挚友,评论解读很受用。他们的友谊亦叫人嫉妒,如后记所记,有些人的影响超过他们的艺术天赋。
评分##如果喜欢大卫霍克尼,那么这本书会帮你详细介绍他是如何沉淀绘画风格的……还有他创作过程的一些思辨,看看挺好,开卷有益
评分##霍克尼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激情与信念,传记作家利文斯通也提到,霍克尼为人与他的作品一样直率、明晰。在新版传记中作者不仅要归纳其艺术发展的差别,还要补充霍克尼对自己艺术生涯的改造。解读霍克尼的作品,就像观看艺术家眼中的人性与世界,在这里一切天真的、堕落的、高尚的、低劣的都豪无伪装地呈现给观众。如果说看书之前我对霍克尼是知之甚少的,看过这本传记我完全变成了又一位喜爱他的观众。另外想夸赞一下纸张,太软糯了!总之,值得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