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往事(1925-1952)

李劼人往事(1925-195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龚静染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上 部(1925—1937)
第一章 商机/3
华阳书报流通处/3
营救舒新城/12
寻找王怀仲/17
筹股会/25
偶识宛溪叟/30
第二章 幻灭/38
开办之初/38
“骨断筋拆”/47
京沪远游 /55
公私交困 /64
“小雅”菜馆开张/69
第三章 曲折/80
遭遇绑票案/80
药房变销场/86
省 庄/91
保宁路上的“和平使者”/97
当上民生机械厂厂长/104
第四章 高峰/114
“自由著述”/114
大纸厂计划/124
为税所困/130
胸中有《横流》/136
中 部(1937—1945)
第五章 战乱/147
抗战来临/147
谢公馆/152
筑屋“菱窠”/158
“文协”成都分会/166
大轰炸下传噩耗/172
昆明之行/180
第六章 困局/186
一波三折/186
收购四川机器造纸厂/192
争取《大公报》 /197
陈晓岚的改革/204
宋师度现身/209
新股东中的大佬们/215
乱世生意经/288
胜利骤降/295
下 部(1945—1952)
第九章 寻路/305
战后赴重庆/305
约晤范旭东/312
纸版厂的希望/319
东还催人归/328
第十章 危境 /335
工潮来袭/335
假新闻与造白纸/344
黄用揆争地/350
寒春中的《天魔舞》/357
“同业聚餐会”/366
合顶中央纸厂/373
第十一章 急流/381
洪水漫流之际 /381
风波未定/391
申请日本赔偿物质/399
逝后余澜/405
“合手之厂长”在哪里?/415
沈迪群的叙字函/421
第十二章 玄黄/431
失踪之谜 /431
金圆券下的挣扎/438
改天换地/447
复工多艰 /452
厂里来了革命同志/460
公私合营/469
文献征引目录/474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李劼人(1891—1962),生于四川成都,是中国现代具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

李劼人一生颇为传奇,写作、经商、从政均有建树,这在同时期的作家中极为少见。他经商的时间最长,占据了人生的重要时光,而三者又密不可分,可谓是生路步步紧逼,命运暗中牵引。本书从李劼人早年在《四川群报》当主笔讲起,包括留学法国、筹办纸厂、开“小雅”饭馆、遭遇绑票案,抗战期间工业内迁、“文协”在成都成立分会、乐山遭遇轰炸、嘉乐纸厂谋求发展,以及抗战结束后四川工商业面临的巨大变化,以嘉乐纸厂的兴衰历史为线索,寻找李劼人先生笔下遗失的故事。

李劼人的写作有两个黄金时段,一个是1925年到1927年;一个是1935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就被迫中断了。没有完成更多的作品也许是李劼人最大的遗憾。本书或许就是一种解答,它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了“遗憾”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发生的,让人们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李劼人。

用户评价

评分

##《李劼人与嘉乐纸厂》

评分

##作者通过搜集各种资料描述了李劼人创办嘉乐纸厂的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又逢中国历史最动荡的一个阶段,士农工商无有分别,全被时代裹挟颠簸前行,李劼人也不例外,虽然这本书多少写得有些避重就轻。没看这本书之前,作为四川人只小学看过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所以一直觉得李劼人就是个写小说的,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自己天真了,用现在的话说李劼人应该是一个有知识分子气节的社交牛b症患者,而且极聪明又懂得带眼识人,所以一路走来过都能逢凶化吉...看完又火速下单他的大河三部曲继续看看

评分

##整体而言作者写作此次书实属不易,但可惜的是写作时结构偏散。

评分

##人心骚动之际读完,别有感触。主体是以嘉乐纸厂档案所写的经济史著作,兼顾社会面向的呈现,哪怕速翻也有一番滋味。对文学的李劼人的部分进行勾勒的意图在,不过比较碎片,但很好地呈现了一些当时川地的人际网络。部分史料用得错的离谱,乃外行文史学者之通病。

评分

##2017年夏作者龚静染去乐山市档案馆,打开嘉乐纸厂档案里面很多李劼人的东西,他从1925年与友人合办担任董事长长达27年;整理档案资料两年,诸多细节浮现,找相关人物及他们的后人采访,写书花了一年30万字一气呵成;他一生很传奇,写作、经商和从政都有建树,他的写作有两个黄金时期,法国归来的1925-1927年以中短篇小说为主,1935-1937年是长篇小说,文学生涯在十年左右,对应民国黄金十年,他的文学构想因为日寇入侵和后来当了成都市副市长而没有完成,50万字的《急湍之下》仅有书名还未动笔就在1962年去世了,他精明强干出名;李劼人在成都也发展会员,成都分会创刊《星期日》,全国新文化运动以北京为中枢,上海和成都是两只眼睛;李劼人留法四年,他从小住在杨家大院也叫四知堂,后来居住20多年,祖传秘制朱

评分

##标注在读至今好几个月,史料着实丰富,从李劼人决定开机器造纸厂(1925年前后),到嘉乐纸厂正式纳入公私合营(1952年),凡27年,家国经历了风云突变,作为知识分子的个体,不仅沉浮于日常琐屑的洪流中,还要无愧于心地在现实和精神世界中不断腾挪闪转,应对厂内“逼宫”、随时可能破产、挤出专项文化资金接济抗战中流亡到乐山的穷教授们、抚恤亡友的孤儿,见缝插针地创作、翻译,呈现出一个多么丰富的李劼人。一日核酸时随手带下楼,刚好看到写1945年成都霍乱,一句“瘟疫折射出的是乱世之相”,差点让我汪的一声哭出来。

评分

考据充分、态度严谨,特别是涉及嘉乐纸厂的内容,弥补了关于李先生以前史料中工商业方面的不足。

评分

##精力太充沛,才能太多面,有时或许不是好事——李劼人总让我想起沈从文。沈从文的后来的转向并未偏离他作为作家的本质,李劼人则恰恰相反。为之惋惜,但或许不理解才会惋惜。有写作才能的人自己未必最想成为大作家。

评分

##这本书告诉我们,乐山档案馆的嘉乐纸厂档案值得去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