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史航、张立宪推荐
知名文史学者×中学名校语文教师
从40篇小说读懂现代中国
☆ 编辑推荐
☾ 重读现代经典小说,穿越民国三十年,在小说里读懂中国
小说是历史的注脚,它的内容是虚构的,但反映的时代情绪往往比报纸档案这些资料更真实动人。本书选取了1919—1948年三十年间的40篇经典小说,既有国民级的《孔乙己》《阿Q正传》《边城》《四世同堂》,也有别具特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上海的狐步舞》《华威先生》《金鸭帝国》。作者拨开文字的迷雾,寻着小说里的蛛丝马迹,为读者呈现了现代中国的社会百态,打开藏在这些小说里此前被我们忽视的“隐秘的角落”。
☾ 活泼清晰的形式,打造轻松易读的便携书
本书双色印刷,以编年为序,每个年份选取1—2篇能够反映时代风貌的代表小说,两位作者分别解读,结尾处更有三五好友的围坐畅谈。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代小说亦然,本书可以与读者一起剖开经典文本的多重解读空间。
☾ 作者阵容豪华,强强携手,知名文史学者X中学名校语文教师
这也是一本适合中学生的书,北京市特级教师推荐。它不是教辅书,但可以为摸不着阅读门道的少年指明进入小说的方法和路径——应试+提升+拓展。历史想象、小说虚构与当下现实,在这样的阅读之旅中叠加在一起,拓宽阅读的维度与视野,带领少年亲近文学、触摸历史。
☆ 名家评论
民国小说中的不少经典作品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老朋友,如何与老朋友碰撞出新火花,读出点真正的意思来,是这本书想做的尝试。两位作者以这四十篇民国小说为出发点,带领大读者小读者们一起打开一个不一样的现代中国。
——周群(北京市特级教师)
小说里的民国风云变幻,民国时的小说草蛇灰线。我们对民国小说的看法经常被各种意识形态的浮云所遮蔽,一直希望有一个专业的、系统的、脑洞大开的但又是精准的、有良知的点评系统给我们保驾护航,让我们阅读民国的时候不再被人当成一个傻瓜。
——史航(编剧)
打开民国历史的方式有若干种,但这还是我第一次“通过小说读懂民国”。书里涉及的小说横跨 1919—1948 年,阅读时固然有重读经典的满足感,但始料未及的是看到了经典背后的民国社会百相。如果你想从更个体的角度进入民国,深入民国人物的情绪与心灵,阅读民国小说是一条更不易受干扰与误导的共情之路。
——张明扬(历史作者)
☆ 内容简介
作者精选了1919—1948 年三十年间能够代表时代、反映社会面貌的40篇现代小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除了政治风云、战乱变迁,小说里有普通人在“大历史”之中的心态、想法、行动,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生活细节。虚构的小说有着非虚构的背景底色,要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与情绪,最好的方法便是阅读当年广为流传的小说,与百年前的中国人沟通、共鸣。
##谱系化阅读,氛围性研究。补充了很多小说的背景知识,对作家的“主体性”有了一些新认识
评分##流水账
评分##孙柔嘉是“精英知识分子”中的地板,有点儿像张爱玲《封锁》里的吴翠远,但她比吴翠远更向上,更幸运一些。可是,为什么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却“天地极小”呢?这一点与战争无关,而是社会的结构性问题。但是战争放大了这一点,让这种“从城外挤入城里,又从城里挤出城外”显得特别荒谬、无意义。《围城》是一部很特殊的作品,它呈现的战时生活跟《四世同堂》不一样,跟《倾城之恋》也不一样,跟几乎所有的民国小说都不一样。然而,它呈现的生活,也是真实存在的。虽然钱钟书的文笔很好看,比喻又多又俏皮,但是《围城》在以左翼为主的现代文学史叙事里,肯定是不受欢迎的。文学总是反映人的处境。这是1946年,因为此时战争已经成为过去,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还有空间让人们重新回味一下战争的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生活。长期无法再版的原因。
评分##无细读、无语境、无创见的中学生读本。哦不对,除了对文学史的寻章摘句,那些豆瓣短评似的聊咸扯淡,不少中学生都能做得更好些。
评分##一个方向。22年,找几个同道者,做一件阅读的事。
评分##流水账
评分##挺好的
评分##虽然里面提到的很多书都没看过,不过内容介绍及感想很通俗易懂。
评分##谱系化阅读,氛围性研究。补充了很多小说的背景知识,对作家的“主体性”有了一些新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