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 2074天,二战历时最长的军事行动如何决定欧洲的命运?
★ 即使你已经读过此前出版的所有关于大西洋海战的图书,这本书也仍然值得你读。——迈克尔·麦克德维特,美国海军退役少将
★ 如果没有大西洋上的胜利,欧洲将饿殍遍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对德战略轰炸都将无从谈起,欧洲或许将是另一个欧洲。
★ 获欧美军界、学界高度赞誉。美国海军将官的摇篮,尼米兹、斯普鲁恩斯、哈尔西的母校,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多位教授联合推荐。
★ 美国海军史基金会评价本书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远超其他同题材图书。
★ 英国著名历史作家、BBC旗舰级政论节目主持人引领读者随德军潜艇潜入深海,随盟国货船驶入大洋,随护航军舰驱逐、猎杀“狼群”,亲历大西洋海战中的焦虑、痛苦和恐惧。
-----------------------------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斗打响。两天后,一场真正决定欧洲命运的对决在浩瀚的大西洋上拉开帷幕。
大西洋航路的畅通不仅为盟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军事物资,也使普通民众能够获得赖以生存的食品,切断大西洋航路无疑意味着扼住了欧洲的咽喉。为了维 系这条海上生命线,盟国商船的护航军舰与德军舰艇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殊死搏斗。整个二战期间,有超过3500艘盟国商船被德国军舰和潜艇击沉,数万人葬身海底。无怪乎大西洋上的局势让英国首相丘吉尔夜不能寐,也使美国总统罗斯福坚信它将决定整个二战的胜败。
基于一手的文献档案和大量亲历者的回忆,《大西洋海战》以前所未见的广度和深度讲述了二战中这一持续时间最长的军事行动。从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外交博弈,海军将领的作战策略,到军舰长官和普通水兵的亲身经历,战争双方在军事、政治、外交、科技等方面的成败得失被作者融合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军事史诗。
回看历史,如果没有大西洋上的胜利,欧洲也许将饿殍遍野,斯大林格勒将不会发生历史性的转折,诺曼底登陆也将无从谈起,欧洲也许将是另一个欧洲。
##提到二战中的海战,人们首先想起的往往是中途岛、瓜岛、莱特湾,想起航母舰载机之间的较量和舰炮对轰的壮观景象。但发生在大西洋上的一场持续六年的“非典型海战”,同样具有决定意义。它事关英国是否能生存、苏联是否能得到必不可少的输血以及一些重大军事行动能否顺利实施。这场意义重大的较量因为其不那么波澜壮阔的形态而往往易被忽略,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
评分##一半篇幅在写高层政治决策,中规中矩,没有独到视角和新结论,但材料梳理和历史综述很扎实。
评分##很宏大的篇幅来叙述大西洋海战的政治层面,作者比较热衷于潜艇战,其实本书不足之处就在于忽略了水面舰艇作战的描写,各种参数也很贫乏,确实在1944年后基本上一笔带过了。推断由于作者的学术背景受限吧。
评分##一半篇幅在写高层政治决策,中规中矩,没有独到视角和新结论,但材料梳理和历史综述很扎实。
评分##波澜壮阔,无力回天
评分##提到二战中的海战,人们首先想起的往往是中途岛、瓜岛、莱特湾,想起航母舰载机之间的较量和舰炮对轰的壮观景象。但发生在大西洋上的一场持续六年的“非典型海战”,同样具有决定意义。它事关英国是否能生存、苏联是否能得到必不可少的输血以及一些重大军事行动能否顺利实施。这场意义重大的较量因为其不那么波澜壮阔的形态而往往易被忽略,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
评分##很宏大的篇幅来叙述大西洋海战的政治层面,作者比较热衷于潜艇战,其实本书不足之处就在于忽略了水面舰艇作战的描写,各种参数也很贫乏,确实在1944年后基本上一笔带过了。推断由于作者的学术背景受限吧。
评分##虽然是以大西洋海战为主线,但对盟国,特别是英美整个战争过程中的战略变化分析的很细,丘吉尔和罗斯福及其白厅和白宫之间的博弈很有意思。对德国海军尤其是邓尼茨的潜艇部队的“吨位战”给予客观认可,读罢,对这些职业军人由衷钦佩。
评分##波澜壮阔,无力回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