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经济学家看改革,有理有据有故事。本书罕见地从参与改革的经济学家队伍内部的视角出发,描绘改革历经的各种探索和博弈,揭示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历程,刻画了一群积极推动改革的经济学家的活跃身影。
★以事件为线索,突出改革重点,让读者用短时间了解改革核心。本书以莫干山会议关于价格双轨制的论战、巴山会议启蒙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始末、国有企业承包及地方试验等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为核心,铺展论述,重返历史现场,再现了激荡的改革时代激动人心的众多关键时刻,使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方式直面改革现场,把握改革关键点。
★一本书讲清楚改革的来龙去脉。本书追溯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源,详细梳理了从价格双轨制的讨论到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改革经验,以极具现场感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改革的有力回顾,在动态的历史变动过程中,呈现了改革的痛点、难点和实践经验,提供了一幅难得的经济改革纵览图。
------------
40年多来,中国经济所经历的巨变包含了太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本书以一位经济学家的视角,回顾了农业改革、价格改革论战、通货膨胀辩论、深圳特区建立始末、浦东开发开放等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带领读者重返精彩纷呈的改革现场,细述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历程。同时,本书描绘了一群积极参与、推动改革的经济学者和政府官员的活跃身影,通过人物与事件的相互关联,展现了改革未曾被清晰揭示过的来龙去脉。
##最近看书真慢,每天严重缺眠。
评分##作者既是改革开放的研究者又是见证者,文章写的充满了趣味,夹叙夹议,是一本特别好的理解改革探索和制度演变的书,感谢作者为我们这些后来者整理一手史实资料,不可思议的是这本书始于queens univ,还挺惊喜的
评分##改革年代中国经济研究重要文献的串联与索引
评分##最近看书真慢,每天严重缺眠。
评分##一本讲述1970-1990年代中期的经济改革史,以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阅读相关著作 还原改革起因和结果,包括1978家庭联产承包农业改革;1979建立经济特区,1984莫干山会议价格双轨制;1985巴山轮会议宏观管理与通胀治理;1987企业承包责任制;1994分税制改革及后续国企改制,改革以1993为分水岭,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各方面的改革大大加速,再后面浦东新区发展,土地批租的合理化。不得不说邓公在各项改革方面的智慧和坚定:农业改革,深圳特区,1992南方谈话,督促浦东新区的建设。大国治理的难度,有如今的成已经非常不易,即便现今饱尝土地-金融-财政带来的发展问题的痛苦。 书没有很好的按照时间线去写,会让不熟悉过去这段历史的人看的吃力。
评分##题文相符,个人生活和研究经历比较多。
评分##内心评分3.5,极其不喜欢这种炫耀式文风,和张五常一样喜欢提及一些大家来提升自己。就整体的内容而言,如果去掉一些“xxx是我的学生,这是我指导的论文”这种话会好很多。论历史叙述,引用资料和文献都不多;论思维视野,对比如万里为何一直积极希望土地土地承包的原因解释不清。但是,这本书对影响改革的几个会议确实抓的比较准,从莫干山、巴山轮、巴伦会议等,对初学者从经济纬度了解历史脉络,但真的比不上吴敬琏的书,不过还是尊重老一辈学者。
评分##很有趣的主题。借股市重回2800点,重读改革史。关于级差地租的合法性论证很有意思,言简意赅。另外关于“中国模式就是没有模式”的说法也切中要害。
评分##每一部分都可以当做一个引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