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巨匠伊东丰雄,讲解了自己真实的设计经历、实践和设计思想,他成功地将日语中的余韵和暧昧性运用到了建筑设计中,创造了一种能带给人自由感觉的建筑作品。他主张让建筑成为一种自然的存在,用扎根于场所和土地之上的“流动性的建筑”让人类回归自由。是建筑师、设计师、城市规划师案头必备的设计启迪书。
##在一两年前,我是没办法完全理解和欣赏伊东丰雄的作品的,深陷在清水混凝土的泥潭当中。而就在刚刚,忽然意识到清水混凝土建筑就像一个体形庞大的魔术道具,一直以来,我站在它们之下,驻足观望,然后离开。别处才是生活。
评分##前三章让我看到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像今天的我一样,让文字中充斥着不快与咒骂,痛斥不透明、非正义、无责任等导致的自己“被迫”的失败。后面回顾自己的作品,并贯穿着在第一章里就已表露出的观点,将好的建筑与经济全球化、现代性、西方、资本等对立,而与自然、自由、时代、地域空间绑定,虽不可说无可取之处,但也值得三思而吸纳。
评分##原名《日本語の建築》,伊东丰雄论及日语的空间感,是通过设计没有明确的连续性和功能性,或完全空白的场所,来赋予边缘以意义,他用“波纹”一词来形容这种空间给人余韵和暧昧的感受。 譬如本書具体说明的仙台媒体中心的“管道”,以及“大家的森林”岐阜媒体中心里的“穹顶”,都是利用几个中心点(柱、管、穹顶)形成流动的空间,尽可能创造没有墙、没有隔断的空间,让使用者可以随意选择场地,人们就会感到自由,人与人之间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关联。 早期伊东是想应对都市空间而设计出在空中飘扬的布一般无存在感的建筑:更灵巧、透明、轻薄、平坦……游离於地表,成为装饰这个世界的无数浮游标记之一的游牧建筑。后期他则著重於管理型社会及经济全球化的同质性计划建造的交流空间(Share House),由建筑衍生出人际交往的新形态。
评分##精神场所的实现 太朴实了 也太难了
评分内容很好,但出版社不用心呀。 1.书名过于抽象,和内容的核心差距太大。这本书讲的其实更多是在全球同质化下,用日本语境思考建筑;管理型(现代主义)社会下和真实交流、人的联结之间的冲突性 2.由书名延伸的立意有问题,说什么建筑师案头必看,过于拔高了 3.最基本的问题,纸张选择都没做好,克数过大,翻起来好累
评分##让人类回归自由
评分##只要字距调大,页边距调大,纸张变厚,油墨味浓厚,翻译腔保留,就是58元的书了吗。。。
评分##一般吧,对不起书价
评分##人类的意识在自然界中荡起波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