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循迹地图,烛隐文明 “安万特科学图书奖”作家——安妮?鲁尼新作《万物简史》译者严维明精心译介甄选展示156幅享誉世界的典藏级地图,辅以详细注释与精彩解读献给人文科学爱好者的视觉盛宴!
内容介绍
从历经千万年的文物,到卫星拍摄的“城市之光”……地图,从人类诞生之初,就被承载于各类载体之上,以独特丰富的手法与方式记录着日益广大的世界,留存着人类在空间探索中的文明与智慧。 本书收入的156幅人文地图,均来自大英博物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31家享誉世界的博物馆、图书馆及机构。作者安妮?鲁尼博士从众多地图资料库中甄选出这些具代表性的珍奇藏品,以人类文明演进的时间为经,以人类空间探索的活动为纬,精心罗列,披阅注解,为地图写史,为文明立传,历时数载,终于完成了这部图文并茂、精彩纷呈的“地图演变史”。 从旧石器时代的象牙地图到中国汉代马王堆古墓出土的丝质地图,从阿兹特克人描绘景色和文化史的地图,到欧洲中世纪把精神地理置于现实地理之上的朝圣地图,从布满横向线的航海图,到表现殖民时期土地之争的政治地图……本书中的地图涵盖古今中外,或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或美得让人叹为观止,或形式罕见,令人啧啧称奇,是一本将故事性、知识性、历史性完美融合,兼具人文情怀与审美趣味的地图史珍藏本! 从地图的演变循迹历史,窥视与展望人类文明进程,是青少年和人文科学爱好者阅读的全新视角和途径。
目 录
引言
章 这是我们的土地
第二章 漫游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 探险与扩张
第四章 世界的多种形象
第五章 主题丰富的地图及其应用
译注
前 言
“也许已经有人驾船横渡整个大洋,从世界的此岸抵达世界的彼岸——这种说法实在是太荒唐了。”
——公元5世纪,圣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如今,人类花几个小时就能横渡大洋,甚至可以从太空中看到整个世界。拥有这样的条件,我们很难想象圣奥古斯丁时代人类的探索经历。那个时候,人们对自己居住的地方知之甚少,横渡大洋更是天方夜谭。当然,更远的地方肯定有许多未被发现的土地,以及许多未被知晓的奇事。
本书讲述的是地图的故事,也是关于人类如何构想这个世界,以及人类在这个世界中所处位置的故事。任何地图都要采用读者看得懂的方法绘制。我们对自己绘制地图的方法驾轻就熟,往往不会在意。只有当面对那些在时间上,尤其是地点上十分遥远的文化产生的地图时,我们才会意识到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其实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为什么将地球之北放在上方,而宇宙是没有“上下”的?为什么把格陵兰显示得跟非洲一般大小,而实际上它只有非洲面积的十四分之一?为什么描绘单独的建筑物,却极少表现单独的树木?
什么是地图?
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2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名字叫作《论科学的严谨性》,谈到“一张帝国的地图,就是一张与帝国一样大小的地图,与帝国的疆域完全吻合、分毫不差的地图”。理论上,这是一张完美的地图,而实际上当然不是,因为它既不现实,也不实用。地图不是某个地方的确切摹本,放大以后同它描绘的地方一模一样。地图区别于实物的表现方法,不于它的模拟作用,更在于这种方法使地图具有实用性。
地图既可以按照比例来绘制,也可以不这样做。它可以表现某个地区的上面,仿佛每个地标都是从正上方进行观察的(以此显示极大的视角);或者从偏斜的方向来观察,犹如出自高处的某个有利角度。假如从地平面来察看那个地区,显示笔直的建筑物,那我们也许要问这算不算是一张地图,从而引出了什么是地图、我们希望地图派什么用场的问题。作为现代地图的用户,我们希望找到一条路线,或看到某地的位置。我们在游览某地的时候,地图往往告诉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想要找的东西。但是,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阿兹特克人绘制地图是为了显示某个地区高度程式化的形象,包括他们的文化史(参见第31页)。马绍尔群岛居民用叶梗和贝壳绘制地图,为的是记录对航海人员来说十分重要的潮流,但不显示任何地区的形状(参见第180页)。欧洲中世纪的地图绘制人员更注重记录宗教地理和世界历史,而不是地形和地貌。
这是圣奥古斯丁时代一幅已知世界的地图,由驾船到过印度的科斯马斯?印第科普莱特斯3于公元550年绘制。世界是长方形的,四周是一个与地中海相连的海洋。
为什么要绘制地图?
制作和使用地图是为了帮助自己找到路线,或者为别人指明方向;为了记录被发现的新土地及其所有权;为农业和采矿等行业提供助力;或者为政治服务。,我们认识到具有这些用途的图画或照片都可称为“地图”。但是,无论是在伊斯兰教诞生前的阿拉伯语言里,还是在中世纪的欧洲语言里,都没有一个表示“地图”的词,不过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用各种方法来描述陆地和海洋了。
然而,不管地图如何发展,它们都未曾反映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把一个球面绘制在一张平面地图上,这本身就迫使地图绘制者歪曲事实,而有些时候,“歪曲事实”还可能被用作一种政治手段。迈克尔?洛克4绘制的那幅地图(参见第4页),以简化的手法描述北美洲,缺失了加拿大的西北部分,而那个地区已为人知。他留下这个缺口,为的是让前往太平洋看起来比实际情况要容易一些。洛克的目的就是要鼓励人们去投资,去探险,去寻找一条西北通道,开发北美洲的部分地区。
1490年,亨利克斯?马特拉斯5在地图上增大了非洲南部地区(参见第136—137页),很可能是为了鼓励人们效仿哥伦布向西航行(使绕过非洲的航程看上去要比实际的长一些)。在地图被不正当利用方面,大胆的例子大概要算是1529年迪奥戈?里贝罗7绘制的那幅世界地图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太平洋里有一条商定好的划分地盘的界线。他把香料群岛(马鲁古群岛)画在界线的西班牙一侧。实际上,马鲁古群岛是在界线的葡萄牙一侧。结果,里贝罗的地图得到了认可,那组群岛变成了西班牙的领地。过了几个世纪人们才发现这个骗局。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图还及时记录了某个时刻发生的事。第182页那幅显示密西西比河河道变化的地图,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地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大家很容易以为祖先在地图里绘制的世界,与我们现在居住的世界是一模一样的,而实际上事物在不停地变化。早期东英吉利的地图显示,伊利是座小岛,上面很大一部分沼泽地被淹没在水下。火山爆发之前和之后绘制的地图显示,它们已经变成了群岛和环礁。
怎样绘制地图?
早的地图描述人们身边能被看见的土地,而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靠的是旅行家们的故事、神话和猜测。测量是绘制地图过程中采用的种方法。大约在公元前200年,古希腊人埃拉托色尼8试图测量地球。也正是他,提出用经度和纬度来标示地球上的位置。
早在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人就掌握了使用绳索和重物进行测量的技术,罗马帝国还有专业测量员。雄心勃勃的波伊廷格古地图(第62—63页)把罗马帝国各地104 000千米的道路绘制入图。1615年,荷兰数学家威理博?斯涅尔9发明了三角测量法,即用测定三角形的方法来为某个地区绘制地图。这就使绘制宏大的全国性地图成为可能。卡西尼绘制的法国地图(第46—47页)成了开路先锋。18世纪,经纬仪面世,在绘制内陆地图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从此,人们可以测量竖面和平面的角度,从而能把高度标入地图。始于1801年的印度三角大测量,为珠穆朗玛峰绘制地图并命名。
在海上,绘制地图和测量面临另一番挑战。那里没有基准点可以用来进行的测量,地球的曲度严重干扰了对远距离和不同方向的测量工作。根据太阳在正午的位置和参照表,纬度比较容易测定,但测量经度需要基准点。由于海上远航无法准确导航,灾难性事件层出不穷,测定经度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17世纪到19世纪,人们提出并试用了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
消失的地图
许多地图是短命的,只存在几天,甚至几分钟。我们对其中的一些有所了解,如毛利人用木炭把地图画在库克船长的船甲板上,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用沙土绘制地图。在持久保存的地图中,有一些是已经消失的地图的复制品。
已知早的世界地图来自古希腊,由阿那克西曼德11绘制或描述。他把爱琴海放在接近中心的位置。地图里包括了地中海上方和下方的国家,是一条相对狭长的地带,被认为是适于居住的世界,包括北面的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及南面的利比亚和埃及。地中海以东是巴勒斯坦、亚述、波斯和阿拉伯半岛。再往北,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太冷,再往南,他认为太热,都不适合人类居住。
在古典地图方面,具有持久影响力的遗产是公元2世纪克劳迪厄斯?托勒密12的世界模式。托勒密按纬度地带性把世界分为7个“气候区”,与阿那克西曼德的模式一样,只有中间几个地带是适合人类居住的。托勒密从未绘制过一张地图,但他在《地理学指南》一书中的论述,成为后来绘制地图的基础,以致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把地中海作为世界的中心,用经度和纬度来标明确切的位置。这一模式在欧洲沿用了一千多年,其间不断调整以涵盖新的发现。1507年,马丁?瓦德西穆勒13在其出版的世界地图(第146—147页)中放置了两张画像。他在旧世界上方放了托勒密,在新世界上方放了亚美利哥?韦斯普奇14。
现在,成千上万张有历史意义的地图幸存下来,但是更多的已经不复存在。地图可供展示,也可供使用。供使用的地图容易受损、被毁、丢失,以及被新地图取代。那些供展示的地图更有幸存下来的可能,但经常在被认为不准确后被取而代之。
本书精选了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地图,其中有一些是地图种类的代表,有一些则是十分有趣的珍品。至于那些已经消失的地图所留下的空白,我们只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人推荐《FD 世界人文地图趣史》这本书,瞬间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认为,地理和历史是密不可分的,地理环境往往是塑造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读到的历史,往往忽略了地理这个重要的维度,而这本《FD 世界人文地图趣史》似乎就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探索角度。我特别期待它能够如何将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与地图上的地理信息相结合,从而呈现出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例如,我想知道,在历史上,哪些重要的军事冲突,是直接由地理条件的限制或优势所决定的?又或者,哪些重要的贸易路线,是如何在地图上蜿蜒曲折,最终改变了世界格局?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解释这些地理与历史的联系,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看似遥远的历史事件。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图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文明如何与地理环境互动,共同发展的历史画卷。它能否让我对世界地图产生一种全新的感知,不再是冷冰冰的区域划分,而是承载着无数故事和智慧的生命体?
评分说实话,我对历史和地理的兴趣,一直以来都比较浅尝辄止。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宏大叙事,要么过于琐碎细节,很难找到一个让内心产生共鸣的点。直到我无意间看到了《FD 世界人文地图趣史》这本书,才仿佛找到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将这种作用以一种有趣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对我来说一直是很大的挑战。这本书的出现,似乎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我期待它能够用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地图背后的故事,让我看到那些山川河流、城市乡村,是如何与人类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交织在一起的。比如,我想了解,为什么有些文明会选择在河流附近兴起,而另一些则依赖于山脉的庇护?那些曾经繁荣的贸易路线,又是如何被地理条件所塑造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感受到地理因素的独特魅力,并从中看到人类文明的演进规律。我希望,它能让我不再觉得历史和地理是枯燥的知识点,而是充满故事性和趣味性的精彩篇章。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特别的吸引力,色彩鲜明,却又带着一种复古的厚重感,仿佛一张陈年的旧地图被精心装裱起来。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要探寻它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惊喜。我一直认为,地图不仅仅是地理坐标的集合,更是人类活动、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的缩影。而《FD 世界人文地图趣史》似乎正是致力于揭示地图背后的这些“趣事”。我好奇书中是如何将那些冰冷的线条和色彩,赋予生命和故事的。它是否会讲述某个著名战役的战略布局,如何因地形而改变?又或者,它会展现某个古老文明的兴衰,如何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我想象着,当读到关于某个大发现的航海图时,能够感受到那些勇敢的探险家们,在浩瀚大海上,凭借着简陋的工具和惊人的勇气,探索未知世界的壮阔景象。又或者,当我看到关于某个城市起源的地图时,能够了解到它的建立,是否是因为便利的交通,还是因为丰富的资源。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人类是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又是如何被自然所塑造和影响的。那些隐藏在地图里的千年秘密,是否能在这本书中被一一揭开,让我惊叹于人类智慧的伟大和历史的悠久。
评分我最近在书店里闲逛,偶然翻到了一本名为《FD 世界人文地图趣史》的书。虽然我对地图本身并没有特别的痴迷,但“人文”和“趣史”这两个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对历史总是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隐藏在地图背后,与地理位置息息相关的人文故事。想象一下,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脉、每一个城市,可能都承载着一段跌宕起伏的传奇,记录着文明的演进和人类的迁徙。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枯燥的年代和事件,用一种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去理解世界。我特别期待它能如何将复杂的历史脉络,通过地图这个载体进行梳理和呈现。毕竟,很多时候,地理环境的限制和机遇,往往是塑造历史走向的关键因素。这本书是否能让我感受到那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奇妙体验?它能否让我如同一个地理探险家,在翻阅纸页间,穿越时空,触摸那些曾经鲜活的文明?这正是我内心深处最渴望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我希望能看到那些古老的丝绸之路如何蜿蜒,那些消失的文明如何遗留在特定的地貌之上,那些影响世界格局的战争如何围绕着关键的地理要塞展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点燃我对世界的好奇心,让我对那些熟悉的地图产生全新的认识,并激发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描绘着古老世界的地图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蕴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最近偶然间发现了《FD 世界人文地图趣史》这本书,光看书名就充满了吸引力。“人文”和“趣史”的结合,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不一样的历史世界,一个不仅仅是事件和人物的堆砌,而是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的世界。我想要知道,那些曾经辉煌的文明,究竟是如何依附于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而生长的?是山脉的阻隔造就了独立的文化,还是河流的孕育滋养了富饶的土地?我想象着,在书中看到关于丝绸之路的地图,不仅能看到它穿越的地域,更能了解到沿途的文化交流和商业往来,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勇气。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地图是如何被用来记录历史、理解世界,甚至改变历史的。它能否让我从一张张静态的地图中,读出动态的故事,看到人类在地理环境中不断适应、改造和创造的足迹?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一个窗口,让我得以窥探那些隐藏在地图深处的,鲜活而动人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