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新版)/(英)蕾秋.乔伊斯
作 者: (英)蕾秋?乔伊斯 著作 黄妙瑜 译者 [译者]黄妙瑜 定 价: 39.8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7-06-01 页 数: 323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59600813★2013年欧洲畅销小说,上市一年,仅英美德三国累计销量1,000,000册!!感动38国,同名电影拍摄中 ★xx上市20天,狂卖10万册,xx读者表示“很久没有读一本书读到凌晨”、“是一个简单、素朴但会令人深深感动的故事”、“是一本阖上书后对于人生启发与感触良多的佳作” ★本书2012年3月在英国上市,持续一年半保持总榜前15名,4颗半星好评。读者评论,“小说的主人公就是自己”,“笑泪交织的阅......
●1.哈罗德与信 ●2.哈罗德、加油站女孩与信仰的问题 ●3.莫琳与电话 ●4.哈罗德与客店旅人 ●5.哈罗德、酒保与没有孩子的女人 ●6.莫琳与谎言 ●7.哈罗德、远足的男人与喜欢简奥斯丁的女人 ●8.哈罗德与银发绅士 ●9.莫琳与戴维 ●10.哈罗德与提示 ●11.莫琳与临时医生 ●12.哈罗德与骑自行车的母 ●13.哈罗德与医生 ●14.莫琳与雷克斯 ●15.哈罗德与全新的开始 ●16.哈罗德、外科医生与演员 ●17.莫琳与花园 ●18.哈罗德与决定 ●19.哈罗德与旅程 ●20.莫琳与公关代表 ●......内容简介
蕾秋?乔伊斯著、黄妙瑜编译的《一个人的朝圣》讲述了:哈罗德?弗莱,六十五岁,在啤酒厂干了四十来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他跟妻子住在英国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
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自己,越走越远,*后,他从英国*西南一路走到*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会活下去。
这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的另一场内心之旅。这趟旅程经过自我、走过现代社会百态、跨越时间和地理风景,他敞开自己伤痕累累的心,让世界走进来,让生命重新发光。
你才发现,哈罗德原来就是我们自己。
(英)蕾秋?乔伊斯
蕾秋?乔伊斯,英国BBC剧作家,《星期日泰晤士报》专栏作者。作为剧作家,于2007年获Tinniswood*佳广播剧奖。她还在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皇家国家剧院担任主要角色。
乔伊斯于二十年的舞台剧和电视职业生涯之后转向写作,2012年出版小说《一个人的朝圣》,该书入围2012年布文学奖及英联邦书奖,目前已畅销三四十个国家。2013年出版小说《完美》,2014年出版《一个人的朝圣》相伴之作《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继续掀起阅读热潮,二书简体中文版即将上市。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那种低调的优雅与内敛的质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通常对封面不太在意,但这一本实在让人过目难忘。它不是那种张扬的、试图用鲜艳色彩或夸张图案来吸引人的类型,恰恰相反,它用一种近乎素雅的色调和精妙的排版,营造出一种沉静而引人深思的氛围。光是摩挲着封面的纹理,就能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某种情绪,像是初秋清晨带着微凉的雾气,一切都显得那么恰到好处。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墨水的晕染效果极佳,阅读起来有一种久违的纸质书的踏实感,眼睛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可以说,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它在无声地邀请你,进入一个精心构建的、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字世界。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接下来要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更高的期待,它仿佛在暗示:里面的故事,也必然如同这装帧一般,充满了值得玩味的层次感和精致的打磨。
评分书中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刻画,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细致程度,仿佛作者是一位不留痕迹的心理侧写师,能捕捉到人类情感中最隐秘、最难以名状的角落。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矛盾”的方式,人物并非非黑即白,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是如此真实地交织在一起,你会在前一页为某个角色的坚韧而动容,在下一页又因为他的软弱或固执而感到一丝恼火,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让他们显得无比立体和可信。书中很多关于“选择与代价”的探讨,都引发了我对自身经历的深刻反思。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只是把人性的复杂性赤裸裸地呈现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权衡,去感受。这种代入感不是那种简单的“我理解他”,而是更深层次的“他的挣扎就是我的一部分挣扎”的感觉。这种文学上的力量,在于它能超越故事本身,成为一面映照自我灵魂的镜子。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节奏控制得极其精准,简直像一位经验老道的指挥家在掌控着交响乐团。有的章节紧凑得让人喘不过气,信息量爆炸,每一个段落都像被压缩的弹簧,蓄满了力量;而有的章节,又会突然放缓,用大段大段近乎诗歌的散文笔法,描摹环境或是角色的内心活动,仿佛将时间拉长、凝固,让你有机会深吸一口气,将那些细微的情感纹理彻底印刻在脑海里。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使得整个故事的韵律感非常强,你不会感到拖沓,也不会感到仓促,总是能恰到好处地停下来思考,又被下一波情节的推进力重新卷入。特别是当情节发展到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时,作者会用一个极为平淡的句子来收尾,留给读者的空白和回旋的余地,远比直接点明一切要震撼得多。这种叙事技巧,体现了创作者对故事结构有着炉火纯青的掌控力,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充满智力上的满足感。
评分我必须得承认,我本来对所谓的“英式幽默”抱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那需要特定的文化背景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妙处,很容易流于表面。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幽默感是那么的含蓄、内敛,不是那种需要大声喧哗或故作滑稽的桥段,而是在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的独白中,不动声色地渗透出来,像一针细小的、精准的麻醉剂,让你在不经意间嘴角上扬,然后自己意识到刚才被逗乐了,还会忍不住回味一下那个微妙的瞬间。这种高级的、需要读者主动参与解读的幽默,远比直白的笑料来得更耐人寻味。更妙的是,这份幽默并非孤立存在,它巧妙地编织在人物的困境和生活的荒诞之中,让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沉重的片段,也染上了一层带着人情味的暖色调。这感觉就像是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忽然透过云层看到了一束微弱但坚定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恰到好处地照亮了前行的路。
评分整体而言,这本小说给我带来的阅读感受,是那种久违的、宁静而充实的“治愈”。它不是那种廉价的、口号式的励志,而是通过展现一个角色在漫长而艰辛的旅程中,如何与自身的局限性、与外界的冷漠进行和解,最终找到内心平衡的过程。故事背景的设定,虽然可能源自异域的文化风情,但其中蕴含的关于孤独、关于坚持、关于生命意义的探讨,却是普世的。读完合上书本时,我没有那种“故事结束了,一切都过去了”的失落感,反而有一种“我好像也完成了一段旅程”的释然和力量感。它像是一杯温热的浓茶,初品微苦,回味悠长,在身体里留下的是一种温暖而持续的能量,激励着我去面对接下来生活中的“朝圣”之路,尽管那条路可能只是从卧室走到厨房,但走得更有意义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