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认真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
定价:29.80元
作者:赵捷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640991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当孩子恐惧的时候、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当孩子愤怒的时候……我们怎么办?
如果你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认真听听孩子的心里话,问题有可能就迎刃而解!
内容提要
你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你知道孩子想表达什么吗?很多父母总是居高临下地跟孩子沟通,他们一直在跟孩子讲要孩子怎么做,却从来没有认 真倾听过孩子的话。在本书里,心理咨询师讲述了父母倾听的艺术。
目录
【目录】
章揭开孩子拒绝交流的真相
价值观的冲突,使父母和孩子交流受阻
人生经历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不同
为什么父母总是说为了孩子好,孩子却不认同
家长错了拒不认错,觉得自己是
分清是孩子拒绝交流,还是孩子和父母无话可说
孩子已经长大了,父母有没有还把他们当小孩
父母总是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
对于孩子的生活,父母不必事事关心
父母总是对孩子提出各种建议
第二章要倾听就要让孩子想开口说:家长这样做,让孩子有开口的欲望
父母多一些真诚,孩子会少一些被窥探的感觉
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再找解决办法
沟通时父母不要戴着有镜,要就事论事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双方观点不统一,要摆事实讲道理,不能用家长的压孩子
孩子的问题再幼稚,爸妈也要认真回答
事情发生以后,少些埋怨多些理解
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而要营造一种和平沟通的环境
不要挖苦孩子,要以爱的名义激励他
如果孩子的观点错了,要先帮他分析再告诉他错在哪里
多和有正能量的家长接触,学习他们的教子经
第三章家长的责任:带着问题倾听,引导孩子把话说完
多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沟通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进行不下去时,不妨换一个话题让局面活跃
有分歧很正常,不要试着消除不同意见
倾听完之后,把自己理解的和孩子交流,看看是不是一致
给孩子提出切实的帮助,而不是去约束他们的行为
父母的建议好是开放性的,不要束缚孩子
家长把真诚传递给孩子,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使用一些能缓和气氛的身体语言
如果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建议,不妨让他们去吃点小亏
父母常犯的错:不信任和不耐烦
第四章找到孩子真实表达的内容
要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就多观察孩子表达时的身体语言
孩子话说到一半,爸妈怎样做能搞清楚他的真实想法
多关注孩子的思想,少关心孩子的行动
把孩子的不同意见当成他成长的结果,
这样接受起来比较简单
如果父母听不懂孩子的话,不妨找孩子同学了解情况
只要孩子说了真话,交流就是成功的,
不要妄图一次沟通能改变什么
如果孩子不说,父母不要强迫他
即使孩子不,也要听他说出心里话
第五章交流的目的是沟通,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提法
不要误解孩子的意思
沟通的时候要努力建立正向的交谈
不要把紧张焦虑传递给孩子
自己遇到了难题,不妨说给孩子听,让他来帮忙
让孩子做一个真实的自我,把真实的自我表达出来
鼓励孩子与父母合作,父母要真诚地和孩子沟通
倾听孩子,用行动帮助孩子改善他们的情绪
允许孩子平等的争辩
使用能增加亲子间亲密度的小动作
第六章批评孩子前,先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批评孩子前先评估孩子的状态
禁止孩子做事不如帮他们树立好的世界观
如果引导能完成,就不要硬碰硬
避免这些容易伤害孩子的行为
有益批评的几种方式
无益批评的几种方式
批评要讲场合,要给孩子留面子
听到别人对孩子批评的话,要核实情况,再想办法解决
父母犯了错,要允许孩子批评自己
第七章小心错误的赞扬让孩子不愿开口
在人前多说孩子的优点
赞扬要针对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人品
不要随意去和别的孩子比较优缺点
赞扬要及时,不能过一段时间再赞扬
赞扬前要明确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有目的地赞扬
关心孩子要找到对方能接受的方式
当着其他人的面应该怎样评价孩子
第八章孩子提出要求,该拒绝的要坚决说不
承诺以后不履行诺言,好好跟孩子解释
坚持自己的原则,对无理的要求坚决说不
别人有的孩子也要求有,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贫富差距
给孩子定一些规矩,规定好的事不能随意更改
孩子屡教不改,父母应该怎么办
孩子要求并不过分,父母不要端着架子不同意
孩子的要求有时候可以换一种方式满足
回应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时,不要带上对其人格的评判
第九章爆发冲突,孩子叛逆、不想表达的真相
孩子抱怨的时候,父母不能跟着抱怨
避免冷战,冷战比争吵的杀伤力更大
亲子冲突没有输赢,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孩子的生活出现了问题,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矛盾
孩子受伤以后,要想办法弥补伤痕
不要恐吓孩子,用没有破坏性的方式表达愤怒
避免孩子有一点问题,就简单粗暴地处理
亲子间的冲突解决不了,不妨请别人来帮助解决
爸爸要避免对孩子和自己使用两个标准
作者介绍
赵捷,心理学博士。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专家。多年来致力于青少年问题的研究,能“透视”十几岁的孩子们的心灵。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在游戏和聊天中发现孩子们的短板,然后用生动简洁的小故事启发孩子们。参与过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孩子们震后心灵的重建。是孩子们信赖的“大伙伴”。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有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的冲突,并不是因为我们不爱他们,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听懂”他们。我们以为的“为你好”,在孩子那里可能是一种束缚;我们认为的“小题大做”,在孩子心里可能是一件天大的事。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本秘密手册,悄悄地教会我们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潜规则”?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画面,比如孩子因为一件小事哭闹不止,我们却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安抚;或者孩子兴冲冲地分享他们的“大发现”,我们却因为不理解而敷衍了事。这些场景,是不是这本书想要帮助我们去避免的?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实用的方法,一些能够立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技巧,而不是枯燥的理论。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处理孩子负面情绪的建议,因为这部分常常是许多家长感到最棘手的地方。我想,如果能学会如何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理解他们的视角,那么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变得更加融洽和充满信任。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那种直白而充满关怀的意图,让我觉得作者一定是个非常有耐心、懂得倾听的人。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像一本温暖的指南,帮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或者说任何关心孩子成长的人,去真正理解孩子那些细微的、有时甚至不易察觉的需求和感受。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轰炸,注意力也变得越来越分散,很容易忽略身边最重要的人,尤其是我们的小孩。他们的世界,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而我们常常因为忙碌、经验不足,或是固有的观念,而错过了那些宝贵的声音。这本书,或许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和孩子之间沟通的壁垒,让我们看到孩子内心深处真实的模样。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更好地去与我的孩子相处,去发现他们言语背后隐藏的智慧和情感。我非常好奇,书中会用怎样的方式来引导我们去“认真听”,去捕捉那些隐藏在孩子话语中的信号。是故事?是理论?还是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无论如何,我都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开始这段与孩子心灵对话的旅程。
评分这个书名,朴实却极具穿透力,瞬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作为家长最柔软的部分。我一直在思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是引导者,是保护者,更是倾听者。而“倾听”,这个看似简单的词语,却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我们忙于安排孩子的日程,忙于规划他们的未来,却可能很少停下来,真正聆听他们内心深处的诉求。孩子可能会用很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时候是直白的诉说,有时候是隐晦的暗示,甚至有时候会表现为行为上的叛逆。这本书,会不会就是一本关于如何破译孩子“语言密码”的宝典?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们不再因为听不懂孩子而感到沮丧,不再因为沟通不畅而产生隔阂。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处理孩子那些“听起来很奇怪”的想法,如何引导他们理性思考,而不是直接否定。我相信,如果能真正学会“听”,并且做出恰当的回应,那么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更加和谐,更加充满爱意。
评分《认真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这个书名,如同一个温柔的邀请,邀请我放慢脚步,去关注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声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耳朵似乎被各种嘈杂的声音填满,反而很难静下心来,去倾听身边最重要的人——我们的孩子。他们也许会用稚嫩的语言,描述他们眼中奇妙的世界;也许会用略带哽咽的声音,倾诉他们内心的委屈;也许会用兴奋的语气,分享他们小小的成就。而我们,又是否真的用心去听了呢?这本书,我猜测,会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充满智慧的语言,指导我们如何去理解孩子,如何去回应孩子,如何在每一次的沟通中,建立起坚固的情感连接。我期待它能带给我一些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孩子身上那些被我忽视的光芒,让我学会如何用更有效、更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去陪伴他们成长。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具体的对话范例,让我能够模仿和学习,从而更好地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让每一次与孩子的交流,都充满理解和爱。
评分《认真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这个名字,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种温和而富有同情心的教育方式。我总觉得,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连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惑、喜悦、恐惧和好奇,而这些情绪和想法,他们往往会通过语言来表达,只是有时候,我们大人因为自身的局限,或者太过于关注事情的“结果”,而忽略了孩子“过程”中的声音。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带着我们重新审视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它会不会教我们如何辨别孩子话语中的真正需求,如何回应他们那些看似“不合理”的情绪,如何在每一次对话中,建立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语言特点的分析,因为不同年龄的孩子,表达方式和需求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策略,那就太有价值了。我相信,学会“听”孩子说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矛盾,更是为了塑造孩子独立思考、表达自我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更自信、更坚定地走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