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大观 9787516618592 新华出版社

家居大观 9787516618592 新华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荣泰,陈金伟 著
图书标签:
  • 家居设计
  • 室内装饰
  • 生活美学
  • 房屋装修
  • 居住文化
  • 新华出版社
  • 园艺
  • 收纳整理
  • 色彩搭配
  • 软装搭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18592
商品编码:3019938090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家居大观

定价:28.0元

作者:王荣泰,陈金伟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16618592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曝光装修中的猫腻;
2.提升你的家居品位;
3.给你一个舒适的家。

内容提要


本书将着眼点放在百姓日常生活中,主要从、装修、清洁、家居等方面,普及一些基本的知识,对读者在上述几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性建议。让大家拥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目录


作者介绍


王荣泰,高级编辑,1985年6月毕业于天津大学。《中国剪报》《特别文摘》创始社长。1985年8月8日,创办常州剪报中心(中国剪报社前身),1991年元旦正式出版份《中国剪报》,之后又以中国剪报为依托创办《特别文摘》杂志,目前发行量超过200万份。陈金伟,《中国剪报》《特别文摘》总编辑、社长。

文摘


买房时需看开发商哪些
  一、查看开发商的《营业执照》。查看营业执照的目的有二:看这个单位是否存在,看该单位的营业范围。同时,还应注意企业执照是否经过年检,若未经年检则为无效。若是开发商委托销售代理机构销售该住宅,需要查看《代理销售委托书》及该机构的《营业执照》。
  二、查看开发商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依据法律规定,城市土地的利用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开发商所使用的土地在用途、位置和界限上应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相互一致。
  三、查看开发商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它可以确认有关建设活动的合法地位,并作为建设活动进行过程中接受监督检查时的法定依据。
  四、查看《国有土地使用证》。依据我国法律,只有经过出让的土地才能从事房地产开发。开发商在向缴纳一定地价款后,才能获得《国有土地使用证》,没有此证的企业开发的房子不能买卖。
  五、查看《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购买期房应查看开工证,以确定开工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纳入年度施工计划。买现房检查工程质量检验单看房子质量是否合格。
  六、查看《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无论是销售现房还是预售期房,都应报有关部门批准,并取得相应许可证,才能从事销售和预售,否则其销售行为违法,终影响产权证的办理。
  ……

序言



《品味空间:家居设计灵感与实践》 目录 序言:家的温度,生活的质感 第一章:打开家的可能性——空间规划与布局的艺术 1.1 从“住”到“生活”的转变:理解空间的核心需求 1.1.1 家庭成员的构成与生活习惯的考量 1.1.2 动线设计:让家的流动更顺畅 1.1.3 功能分区:明确每个空间的角色与使命 1.2 小空间,大智慧:拓展视觉与实用面积的秘诀 1.2.1 留白艺术:让空间呼吸,显大显通透 1.2.2 垂直利用:向上延伸的收纳与展示方案 1.2.3 多功能家具:一物多用的灵活之道 1.3 大宅的尺度与气度:如何营造舒适的居住氛围 1.3.1 开阔感的设计:打破界限,连接内外 1.3.2 焦点元素的运用:引导视线,烘托品味 1.3.3 动静分区:动静皆宜的和谐之道 1.4 特殊空间的设计:阳台、玄关、走廊的变身术 1.4.1 阳台:从晾晒区到休闲区、工作区的蜕变 1.4.2 玄关:第一印象的塑造,功能的集散地 1.4.3 走廊:连接与过渡,也能成为一道风景 第二章:色彩的语言,材质的触感——营造家的情感基调 2.1 色彩心理学在居家设计中的应用 2.1.1 暖色系:温馨、活力与舒适的传递 2.1.2 冷色系:宁静、清爽与现代感的营造 2.1.3 中性色:百搭、高级与永恒的魅力 2.1.4 色彩搭配法则:三色原则、撞色与邻近色 2.1.5 如何运用色彩调节空间情绪与视觉效果 2.2 材质的对话:天然与人造的和谐共生 2.2.1 木材的温润:不同种类与纹理带来的情感温度 2.2.2 石材的质感:天然石材与仿石材的奢华与朴素 2.2.3 金属的光泽:点亮空间,增添现代气息 2.2.4 布艺的柔软:窗帘、地毯、软包带来的舒适触感 2.2.5 玻璃的通透:光影互动,模糊界限 2.2.6 环保与可持续材质的选择:对健康的承诺,对自然的敬意 2.3 材质混搭的艺术:创造层次与对比的美感 2.3.1 硬朗与柔和的碰撞:如金属与布艺 2.3.2 粗犷与细腻的融合:如原木与光滑瓷砖 2.3.3 冷暖材质的平衡:如水泥与木质 2.3.4 材质的肌理与纹路:细节处的品味彰显 第三章:光影的魔法,灯光的叙事——点亮家的灵魂 3.1 自然光:最美的馈赠,最大化的利用 3.1.1 开窗与采光:优化窗户大小、位置与朝向 3.1.2 室内隔断与采光:玻璃、格栅等材质的应用 3.1.3 镜面反射:放大光线,增强空间亮度 3.2 人工照明的策略:主灯、辅助灯、氛围灯的协同 3.2.1 主照明: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均匀照亮空间 3.2.2 辅助照明:局部照明,突出重点,增强层次感 3.2.3 氛围照明:营造情绪,烘托氛围,提升居家体验 3.2.4 灯具的选择与风格匹配:从功能到装饰的多重考量 3.3 色温与亮度的选择:营造不同场景的光线氛围 3.3.1 暖白光:温馨、放松,适用于卧室、客厅 3.3.2 自然白光:接近日光,适用于书房、厨房 3.3.3 冷白光:明亮、高效,适用于工作区、浴室 3.3.4 智能调光系统:根据需求与时间调节光线 3.4 灯光设计实例分析:不同空间的光影魅力 3.4.1 客厅:温馨社交的光线构建 3.4.2 餐厅:增进食欲的焦点之光 3.4.3 卧室:舒适宁静的休憩光影 3.4.4 厨房:明亮操作的实用照明 第四章:风格的语言,审美的表达——塑造家的独特个性 4.1 现代简约:去繁就简,回归生活的本质 4.1.1 线条的简洁与空间的通透 4.1.2 色彩的冷静与材质的纯粹 4.1.3 功能的至上与装饰的留白 4.2 北欧风格:自然、舒适与人文的融合 4.2.1 浅色调与原木元素的运用 4.2.2 简洁的线条与实用的设计 4.2.3 绿植的生命力与温暖的居家氛围 4.3 新中式:传承东方韵味,融合现代生活 4.3.1 古典元素的提炼与简化 4.3.2 材质的混搭与空间的意境营造 4.3.3 对“留白”与“意境”的理解 4.4 轻奢风格:低调的华丽,不失温度的精致 4.4.1 金属、丝绒、大理石等材质的巧妙运用 4.4.2 精致的细节与恰到好处的装饰 4.4.3 色彩的和谐与空间的仪式感 4.5 工业风格:粗犷与精致的碰撞,个性的张扬 4.5.1 裸露的砖墙、水泥、金属管道 4.5.2 复古家具与现代元素的混搭 4.5.3 开放式的布局与自由的精神 4.6 风格混搭的可能性:在统一中寻求多元,在多元中保持和谐 第五章:家具的灵魂,软装的温度——让家充满故事 5.1 家具的选择:功能、美学与舒适度的平衡 5.1.1 核心家具的定位:沙发、床、餐桌椅 5.1.2 比例与尺寸:与空间大小的协调 5.1.3 材质与工艺:品质的保证与耐用性 5.1.4 风格的匹配:与整体装修风格的呼应 5.2 收纳的智慧:隐藏与展示的艺术 5.2.1 定制收纳:最大化空间利用率 5.2.2 开放式与封闭式收纳的结合 5.2.3 收纳的整理与归类:让家井井有条 5.3 软装的点睛之笔:窗帘、地毯、抱枕、摆件 5.3.1 窗帘:遮光、装饰与隔音的多重功能 5.3.2 地毯:划分空间、增加舒适度与艺术感 5.3.3 抱枕与靠垫:增添色彩与舒适感 5.3.4 装饰画与摆件:表达个性,提升格调 5.3.5 绿植的生命力:为空间注入活力与清新 5.4 个性化定制与DIY:打造独一无二的家 5.4.1 旧物改造:赋予物品新的生命 5.4.2 手工艺品的融入:增添人情味与艺术气息 5.4.3 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色彩与图案的搭配 第六章:生活的细节,品质的追求——打造宜居的理想家 6.1 健康居家:空气质量、环保材料与人体工程学 6.1.1 新风系统与空气净化器的选择 6.1.2 选择环保等级高的建材与家具 6.1.3 人体工程学在家具与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6.2 智能家居的便捷:科技与生活的融合 6.2.1 智能照明、温控、安防系统 6.2.2 智能影音与娱乐系统 6.2.3 智能家电的普及与选择 6.3 隔音与降噪:营造宁静的居家环境 6.3.1 墙体、门窗、楼板的隔音处理 6.3.2 软装在吸音方面的作用 6.4 安全至上:细节之处见真章 6.4.1 家具边角的圆润处理 6.4.2 插座与电器的安全防护 6.4.3 防滑、防火等安全措施 6.5 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宠物、儿童、老人友好型设计 6.5.1 宠物空间的规划与家具选择 6.5.2 儿童房的安全设计与趣味性 6.5.3 老年人居家生活的便利性考虑 6.6 空间的维护与清洁:让家持久如新 6.6.1 易于清洁的材料选择 6.6.2 合理的收纳与整理习惯 6.6.3 定期的清洁与维护计划 结语:家,是所有美好故事的起点 序言:家的温度,生活的质感 家,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承载我们情感、记忆与梦想的温暖港湾。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对家的定义也在不断演进。它不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而是一个能够反映我们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并能提供身心休憩与能量补充的空间。 《品味空间:家居设计灵感与实践》是一本旨在探索和实现理想居家生活方式的指南。我们相信,每一个家都应该拥有其独特的灵魂与温度,每一个细节都应蕴含着居住者的生活哲学。本书将带领您一同走进家居设计的广阔天地,从空间规划的骨架,到色彩材质的肌理,再到光影的律动,乃至风格的表达和软装的温度,层层深入,为您呈现家居设计的全貌。 本书并非提供现成的模板,而是希望激发您的灵感,引导您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解决方案。我们摒弃了空洞的理论,而是将大量的实际案例、设计原理与操作技巧相结合,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并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打造自己心仪之家的实际行动。 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观,更是居住的舒适度、功能的实用性以及情感的连接。一个真正好的家,是能够随着居住者的成长而不断演变,并始终保持温暖与活力的。本书将从最基础的空间规划开始,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让家更具流动性与功能性;接着,我们将深入探究色彩与材质的语言,它们是如何共同谱写出家的情感基调,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光影,作为空间中最富有魔力的元素,将如何通过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点亮家的灵魂,营造出不同的意境;风格,是家最直观的个性表达,我们将解读不同风格的精髓,并提供混搭的思路,让您的家独一无二;最后,家具与软装,是构成家空间最直接的载体,它们如何被选择、被搭配,才能为家注入灵魂与温度,让生活更具仪式感与品质感。 我们希望通过本书,您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居住空间,发现其中隐藏的潜力,并掌握将这些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技巧。家,是所有美好故事的起点,也是我们最忠实的陪伴。愿本书能成为您筑造理想家园道路上的一盏明灯,让您在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舒适与美好。 第一章:打开家的可能性——空间规划与布局的艺术 空间,是家的骨架,是承载生活百态的画布。如何将其规划得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能营造出舒适宜人的氛围,是家居设计的首要课题。本章将深入探讨空间规划与布局的艺术,从理解居住者的核心需求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您打开家的无限可能性。 1.1 从“住”到“生活”的转变:理解空间的核心需求 许多人在装修时,往往容易将重点放在“住”的层面,即满足基本的居住功能。然而,一个真正舒适的家,需要从“住”上升到“生活”的维度,深入理解居住者的生活习惯、情感需求与未来发展。 1.1.1 家庭成员的构成与生活习惯的考量 一个家的空间规划,首先要考虑的是居住者的构成。是年轻的二人世界,还是有蹒跚学步的孩童,亦或是需要赡养父母的三代同堂?不同的家庭结构,对空间的功能需求、安全性考量、隐私隔断以及公共区域的使用频率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例如,有幼儿的家庭,需要考虑儿童活动区域的安全防护、收纳空间的设计,以及父母随时能够照看到孩子的便利性;而如果家中有老人,则需要更注重无障碍设计、方便行动的动线以及舒适的休息区域。 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是早起还是晚睡?喜欢在家办公还是外出工作?是否有频繁的居家社交活动?喜欢在家烹饪还是依赖外卖?这些看似细微的习惯,却是决定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的关键。比如,如果家中有人习惯在家办公,那么就需要一个独立、安静且采光良好的书房或工作区域;如果喜欢在家招待朋友,那么开放式的客厅与餐厅区域,以及方便与厨房互动的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1.1.2 动线设计:让家的流动更顺畅 动线,是指人在空间中移动的轨迹。合理的动线设计,能够让家的活动更加流畅、高效,避免不必要的迂回与拥挤,从而提升居住的舒适度。通常,我们会将动线分为几类: 主要动线: 连接各个主要功能区域的通道,如从入户门到客厅,从客厅到卧室等。这些动线应尽可能宽敞、明亮,避免被家具阻挡。 家务动线: 指与家务活动相关的移动轨迹,如从厨房到餐厅、到洗衣区,从卧室到卫生间等。这条动线的设计需要考虑效率,减少往返,例如,将洗衣区设置在靠近卧室或卫生间的地方。 会客动线: 指客人从入户门到客厅、卫生间的移动轨迹。这条动线需要简洁明了,避免打扰到家人的私密区域。 在规划动线时,需要充分考虑家具的摆放位置,避免形成死角或阻碍。同时,要确保各个区域之间的过渡自然,让空间的转换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1.1.3 功能分区:明确每个空间的角色与使命 一个清晰的功能分区,能够让每个空间各司其职,避免功能的交叉与混乱。虽然现代家居设计越来越倾向于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布局,但对功能的明确仍然至关重要。 公共区域: 客厅、餐厅、厨房是家庭成员共同活动的主要场所。这些区域的设计需要考虑互动性、舒适性与美观性。例如,开放式厨房可以增加与家人的互动,但需要注意油烟的控制;餐厅的设计则要考虑到用餐的仪式感与家人的交流。 私密区域: 卧室、书房(如果作为独立工作空间)是相对私密的区域。卧室的设计需要注重舒适性、宁静感与隐私性,而书房则需要良好的采光、隔音以及满足工作需求的照明与收纳。 过渡区域: 玄关、走廊等虽然不是主要的活动空间,但它们承载着连接、过渡和缓冲的功能。一个 well-designed 的玄关,不仅能提供换鞋、挂衣、置物的功能,更能为家营造第一印象;而走廊的设计,则可以通过灯光、装饰画等元素,将其变成一道风景线。 1.2 小空间,大智慧:拓展视觉与实用面积的秘诀 面对寸土寸金的都市生活,小户型家居的设计挑战尤为突出。然而,只要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即便是狭小的空间,也能被巧妙地“放大”和“优化”,实现视觉上的开阔与使用上的充裕。 1.2.1 留白艺术:让空间呼吸,显大显通透 “少即是多”在小空间设计中尤为适用。过多的家具、装饰品和杂物,会让空间显得拥挤不堪。“留白”并非是指空无一物,而是有意识地保留一定的空白区域,让视觉有喘息的空间。 墙面留白: 避免将所有墙面都挂满画作或置物架,适当地留白,能让墙面显得更加干净、大气。 地面留白: 尤其是在客厅和餐厅区域,避免将地面塞满家具,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会让整个空间显得更加宽敞。 天花板留白: 尽量避免复杂的吊顶设计,简洁的平顶或局部吊顶,能让层高显得更高。 通透感是放大空间的关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使用玻璃、镂空隔断: 用玻璃推拉门、玻璃隔断代替实墙,可以模糊空间界限,让光线和视线得以穿透,从而增加空间的通透感。 减少实体隔断: 在厨房与餐厅、客厅与餐厅之间,可以考虑使用吧台、玄关柜等半开放式设计,既能实现功能分区,又能保持空间的连贯性。 1.2.2 垂直利用:向上延伸的收纳与展示方案 当水平空间有限时,垂直空间就成为了宝贵的资源。充分利用墙面和层高,能够极大地提升空间的实用性。 高处收纳柜: 将储物柜的设计延伸至天花板,可以最大化收纳空间,同时也能让视觉焦点向上转移,显得空间更高。 壁龛与置物架: 在墙体中嵌入壁龛,或安装简洁的置物架,可以用于收纳书籍、装饰品或展示收藏,既实用又美观。 吊柜与挂件: 在厨房、卫生间等区域,利用墙面安装吊柜和各种挂件,可以有效解决小物品的收纳难题。 折叠式家具: 考虑使用可以折叠的餐桌、书桌,在不使用时收起来,节省空间。 1.2.3 多功能家具:一物多用的灵活之道 多功能家具是小空间设计的“神器”。它们能够在一个家具上集成多种功能,大大节省空间,并增加空间的灵活性。 沙发床: 既是舒适的沙发,又是方便的床,尤其适合小户型的客卧或书房。 带储物功能的床: 床下空间可以设计成抽屉或开放式储物格,增加大量的收纳空间。 可伸缩餐桌: 根据用餐人数的多少,可以调整餐桌的大小。 组合式家具: 例如,可以根据需要组合成书柜、电视柜、展示柜等的模块化家具。 茶几/边几: 选择带储物功能或可以升降调节的款式。 1.3 大宅的尺度与气度:如何营造舒适的居住氛围 拥有宽敞的面积固然令人羡慕,但如果规划不当,大宅也可能显得空旷、冷清,缺乏家的温馨感。如何利用大面积的优势,营造出既有尺度感又不失舒适与温馨的居住氛围,是设计大宅的关键。 1.3.1 开阔感的设计:打破界限,连接内外 大宅的优势在于其空间尺度,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打破不必要的界限,连接室内外空间,来进一步放大空间的开阔感。 大面积落地窗: 引入充足的自然光,将室外的美景引入室内,模糊室内外的界限。 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布局: 采用开放式厨房、客餐厅一体化等设计,减少隔墙,让空间更加流动与连贯。 室内庭院或天井: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室内设计一个小庭院或天井,将自然引入家中,营造独特的景观。 材质的延续: 在不同区域使用相同的地面或墙面材质,能够增强空间的整体感和连贯性。 1.3.2 焦点元素的运用:引导视线,烘托品味 在宽敞的空间中,很容易让视线变得分散,缺乏焦点。通过巧妙运用焦点元素,可以引导视线,突出空间的亮点,并烘托主人的品味。 大型艺术品或雕塑: 一件气势磅礴的艺术品,可以成为客厅的视觉中心。 设计感十足的灯具: 造型独特的吊灯或落地灯,不仅提供照明,也能成为空间的装饰亮点。 壁炉: 无论是传统的真火壁炉,还是现代的电壁炉,都能为空间增添温馨与仪式感。 特色墙面: 采用特殊材质、色彩或纹理的墙面,可以成为空间的视觉焦点。 观景区: 结合窗外美景,设计观景区,例如,一个舒适的阅读角或欣赏风景的休息区。 1.3.3 动静分区:动静皆宜的和谐之道 大宅同样需要合理的动静分区,以满足不同活动的需求。 动区: 主要活动区域,如客厅、餐厅、娱乐室等,需要更开阔、更便利的设计,便于多人活动。 静区: 主要休息区域,如卧室、书房、茶室等,需要更私密、更宁静的设计,以保证居住者的休息与放松。 在分区时,可以通过隔断(可以是实体墙、玻璃隔断、屏风,甚至是通过家具的摆放)、地面材质的变化、灯光的明暗对比等方式来实现,既要保持空间的整体感,又要保证各个区域的独立性。 1.4 特殊空间的设计:阳台、玄关、走廊的变身术 许多人容易忽视家中的一些“边角料”空间,如阳台、玄关和走廊。然而,这些空间如果被精心设计,不仅能提升家的实用性,更能成为展示个性和提升生活品质的亮点。 1.4.1 阳台:从晾晒区到休闲区、工作区的蜕变 阳台,曾被视为晾晒衣物的场所,如今已演变成集休闲、观景、种植、甚至工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活空间。 休闲阳台: 摆放舒适的户外沙发、茶几,搭配绿植,营造一个放松身心的阅读或下午茶空间。 观景区: 如果阳台拥有良好的视野,可以将其设计成一个观景台,配上摇椅或懒人沙发,享受城市或自然的风光。 种植阳台: 利用墙面或定制的架子,摆放各种绿植,打造一个迷你花园,为家增添生机。 工作/学习阳台: 如果家中缺乏独立书房,可以将阳台改造成一个面向室外的简易工作区,利用自然光,提升工作效率。 健身阳台: 摆放瑜伽垫、哑铃等简单健身器材,利用清晨或傍晚的空气,进行室内锻炼。 在设计阳台时,要注意防水、防晒、通风等问题,并选择适合户外使用的家具和材料。 1.4.2 玄关:第一印象的塑造,功能的集散地 玄关,是家与外界的连接点,也是客人进入家门后的第一印象。一个设计得当的玄关,不仅能解决收纳问题,更能营造出温馨、整洁的居家氛围。 收纳功能: 鞋柜、换鞋凳、衣帽架、雨伞架、钥匙收纳等是玄关必备的收纳元素。可以根据空间大小,选择一体式玄关柜,或组合式收纳家具。 视觉引导: 利用镜子、装饰画、造型独特的灯具,以及地面材质的区分,可以使玄关区域更加吸引人,并引导视线走向室内。 灯光设计: 柔和的灯光,能够营造温馨的氛围,方便进出门的照明。 绿植与装饰: 摆放一盆绿植或一个小巧的装饰品,为玄关注入生命力。 1.4.3 走廊:连接与过渡,也能成为一道风景 走廊,常常被视为纯粹的通道,但它也可以是家中最具潜力的装饰空间。 灯光艺术: 利用筒灯、射灯或壁灯,在走廊两侧布置灯光,形成明暗对比,营造出层次感和空间纵深感。 画廊式展示: 在墙面上悬挂家人照片、艺术画作或装饰镜,将走廊打造成一个小型画廊。 展示收纳: 设计嵌入式壁柜或置物架,用于收纳书籍、摆件或展示收藏品。 地面材质的变化: 在走廊区域使用与相邻空间不同的地面材质,可以起到区分区域的作用,并增加视觉趣味。 绿植点缀: 在走廊尽头或拐角处,摆放一盆高大的绿植,为空间增添生机。 无论是大户型还是小户型,空间的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被优化的可能。通过对空间规划与布局的深入理解与巧妙运用,您就能为自己和家人打造一个既实用又美观,充满温馨与个性的理想家园。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家居设计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不得不说,《家居大观》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发。我最看重的是它在“空间功能性”方面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展示了美观的家居图片,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一个空间的功能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比如,客厅的设计,它会考虑到会客、娱乐、阅读等多种功能,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之前一直觉得客厅的设计就是摆几张沙发和茶几,但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一个好的客厅设计,是可以将这些功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空间更加高效和舒适。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动线设计”的原理,也就是人们在室内活动时所形成的路径。它强调了合理的动线设计能够让空间更加流畅,避免拥挤和不便。我回去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家,确实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些小小的改动,却能大大提升居住的舒适度。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思考者,我开始学会去分析和判断,什么才是真正适合我的家居设计。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它让我看到了家居设计无限的可能性。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个性化定制”和“DIY家居”的章节。在当今社会,大家都越来越追求独特性,这本书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它分享了很多创意十足的DIY家居改造案例,从简单的旧物改造到复杂的功能性家具制作,都给出了详尽的步骤和技巧。我之前对DIY望而却步,总觉得太难,但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很多项目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而且能够为家里增添很多独一无二的元素。它还提到了如何通过一些小的细节,比如定制抱枕、DIY墙画等,来展现主人的个性和品味。这让我意识到,打造一个有个性的家,并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关键在于你的创意和用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家居设计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的领域,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理想之家。它给了我极大的信心,让我敢于尝试,敢于表达,让我的家真正成为我自己的“大观”。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我感觉自己花了很长时间才看完,但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收获。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色彩心理学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哪些颜色搭配好看,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比如,蓝色可以带来平静和放松,黄色则能激发活力和创造力。书中给出了很多不同色彩组合的实际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色彩的魔力。我甚至开始尝试在自己的家里运用书中的色彩搭配建议,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整个房间的氛围都变得温馨和谐了许多。此外,关于“绿植在家居中的点缀作用”这一章节,也让我眼前一亮。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绿植的特性、养护方法,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空间角落摆放绿植,让整个家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之前总觉得绿植只是单纯的装饰,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它们更能为空间注入灵魂。它还提到了如何选择适合不同风格家居的绿植,让绿植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成为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对“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能够影响我们情绪和生活状态的载体。

评分

这本《家居大观》彻底改变了我对“家”的理解。它不再是冰冷的砖瓦和家具的堆砌,而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能够反映主人个性的艺术空间。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空间利用”的独到见解。很多时候,我们都忽视了家中最被浪费的区域,比如门后、楼梯下、甚至是窗台。这本书却能发掘出这些“死角”的潜力,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它们变成实用又美观的储物空间或者休憩角落。我记得其中有一个案例,将楼梯下方设计成了一个嵌入式的阅读区,配上舒适的坐垫和一盏暖黄的台灯,简直就是家的秘密基地。另外,它在“材质选择”上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列举了各种天然材质和人造材质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家居应用中的效果。我之前总是对各种材质一知半解,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家具摸起来会特别舒服,为什么有些地板会显得更有质感。它还提到了不同材质的环保性和耐用性,这对于注重生活品质的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我的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它应该承载怎样的生活方式。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让我能够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探索更多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家居灵感宝库!每次翻开它,都像是走进一个精心设计的样板间,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风格家居的呈现,从简约北欧到复古工业风,再到温馨田园,它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案例分析。不仅仅是图片展示,它还会深入解读每个风格的核心元素,比如色彩搭配、材质选择、家具布局等等,让我这个家居小白也能快速抓住要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光线运用”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自然光和人工照明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比如用柔和的落地灯增加夜晚的温馨感,或者用明亮的吸顶灯提升空间的亮度。还有关于收纳技巧的部分,简直太实用了!它分享了好多我从未想过的创意收纳方案,比如利用墙面空间打造悬挂式收纳,或者巧妙地将收纳融入家具设计中,让整个家看起来整洁有序,又不会显得拥挤。我之前一直为小户型收纳发愁,看了这本书后,我找到了很多解决办法,感觉整个家的空间都变大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家居图册,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家居顾问,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总能提供及时而专业的建议。我还会时不时地翻阅它,每次都能发现新的亮点,这让我在装修和布置新家的过程中,充满了信心和乐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