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衣到包包,密实的钩织设计

从毛衣到包包,密实的钩织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今村曜子,Hoshi Misuki 著
图书标签:
  • 钩针
  • 编织
  • 毛衣
  • 包包
  • 手作
  • DIY
  • 编织教程
  • 钩织设计
  • 时尚
  • 生活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悦读时代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6042
商品编码:3001936355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从毛衣到包包,密实的钩织设计

定价:36.00元

作者:今村曜子,Hoshi Misuki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80360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从毛衣到包包,密实的钩织设计》收录了使用12种立体钩织技巧钩编而成的26款钩针编织作品,不同于以往常见的钩针编织衣物,本书中的每个钩织的花样都立体、紧密且厚重,如同棒针编织出来的一样,即便是冬天也能很好的御寒。每个作品都十分精美独特,是一本小而精的棒针编织书。

目录


■ Flag bag 翻盖包 page 06■ Tote Bag 大手提包 page 08■ Pocette 小挎包 page 10■ Room Shoes 家居鞋 page 13■ Capelet 小斗篷 page 15■ Vest 毛线背心 page17■ Pouch 化妆包 page 19■ Cardigan 纯毛对襟毛衣 page 21■ Cluch Bag 晚装包 page 23■ Cap 毛线帽 page 25■ Boston Bag 波士顿提包 page 27■ Pants 毛线短裤 page 29■ Corsage 胸花 page 30■ Patchwork Bag 拼花包 page 32■ 钩针编织的基础技法 page 82

作者介绍


今村曜子 Yoko Imamurabr日本的编织品设计师、画家。 1985 年开始接受预定制作原创的编织作品。1989 年至 2001 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美术工艺大学学习美术以及工艺。2008 年与编织娃娃的艺术家 Hoshi Mitsuki 组成了一个编织企划制作的工作室,不仅活跃于各种作家活动,还同时发表了共同编著的书籍作品。日本 Vogue 学院的讲师。个人主页 : 14.o.ne.jp/`yokoiman/brbrHoshi Mitsukibr自学编织娃娃的技巧,于 2002 年开设了狗狗形象娃娃钩织的网站,以钩织犬类为中心制作手工艺品。出版的众多图书受到外行业内很高的评价。这次作为此书的企划与制作担当。个人主页 : hoshi-mitsuki./

文摘





序言



织物蜕变:从粗犷到精巧的钩织探索 图书简介 本书带领读者深入钩织艺术的广阔天地,聚焦于如何通过精密的针法和巧妙的材料选择,将柔软的纱线转化为具有结构感和实用价值的物品。我们摒弃了传统钩织中常见的疏松、垂坠的形态,转而追求结构化的美感和高密度的质感。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密度即是力量”——密实的钩织不仅仅是让作品更耐用,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织物全新的塑形能力和外观质感。我们将详细拆解如何运用不同的针法组合,实现从基础的紧密短针(single crochet)到复杂的多层结构钩织(tapestry crochet)中的密度控制。 第一部分:密实的基础——构建坚实的地基 在钩织一个可以承受日常使用的物品时,地基的稳固性至关重要。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基础针法在不同纱线上的表现。 针目张力的精细调整: 很多钩织者常常忽视手劲的微小变化对手感的巨大影响。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练习方法,帮助读者找到“完美张力”——既不过于僵硬,又能保持形状的理想状态。我们将详细对比使用相同钩针尺寸,但以不同张力钩织的短针和中长针的侧面效果和正面纹理。 底部的塑形艺术: 无论是制作一个篮子、一个钱包还是一个结构化的装饰品,底部的平整度和强度决定了成品的外观。本章将详述如何使用减针和特定环的钩织技巧(如后半针钩织或前后半针的交替运用),来制造刚性平底和微弧形底座,确保作品的承重能力。 无缝衔接的艺术: 为了追求整体的密实感和专业度,我们强调了隐藏接缝和线条平滑过渡的技术。介绍“螺旋式上升法”与“圈起后固定针法”的优缺点,并指导读者如何通过“隐形收针法”,让作品的侧面看不到明显的接缝痕迹,保持织物表面的连续性。 第二部分:纹理与结构——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 密实的钩织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浮雕效果和强大的支撑力。本部分着重于如何利用这种特性,将平面图样转化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浮雕效果的实现: 介绍如何利用前/后浮针(Post Stitches)的原理,在基础短针结构上构建出清晰可见的脊线和凹槽。我们将展示如何设计简单的几何图案,仅通过浮针的交替使用,就能形成类似浮雕的视觉效果,非常适用于制作箱体或有厚度感的垫子。 双层与加厚钩织(Double Layering): 探索如何通过同时钩织两层纱线(或使用更粗的线材),来瞬间增加作品的厚度和保暖性。更进一步,我们将展示如何利用内衬固定法,在钩织过程中将衬布(如薄帆布)嵌入钩针单元中,使钩织物具有极强的挺括度和耐磨性,这是制作高品质包袋和收纳盒的关键技术。 泡泡针与玉米粒针的结构优化: 传统的泡泡针(Bobble Stitch)常因其凸起而显得松散。本章将展示如何结合密集的短针作为“背景”,来“固定”和“支撑”泡泡针的膨胀,使其形成更紧凑、更具雕塑感的凸起,避免松垮。 第三部分:功能性材料的融合与转化 密实的钩织设计不局限于传统的毛线。本部分探讨如何将非传统材料引入钩织过程,以达到更高的实用性和独特的外观。 耐用线的选择与处理: 详细介绍适合高密度钩织的材料,例如棉线、麻线、以及特定的人造纤维(如尼龙或聚酯纤维)。我们会分析不同线材的拉伸系数,指导读者如何根据目标物品(如提手、垫子)选择合适的线材组合。 框架与支撑的无痕结合: 对于需要保持固定形状的物品(如手提包的侧壁),仅仅依靠钩织是不够的。本章教授如何使用线圈固定法(Wire Channeling)或编织骨架技术,在钩织的特定行中嵌入细钢丝或塑料骨架。关键在于,这些支撑结构必须完全被针目包裹,从外部看不出任何缝隙或硬物的存在,保持整体的柔软手感和视觉一致性。 闭合与五金件的集成: 介绍如何设计结构化的口金或拉链通道。不同于简单地缝合,我们将展示如何预留精确的针数和环口,使得五金件能够紧密嵌入钩织结构中,如同它们是设计的一部分,而不是后加的附件。 第四部分:设计进阶——几何化与现代感 密实的钩织提供了精确控制图案的能力,非常适合现代的几何设计和极简主义美学。 马赛克钩织(Mosaic Crochet)与图案密度: 深入讲解如何利用双色钩织技术,创造出清晰锐利的边界。由于我们的设计侧重于密实,因此图案的对比度会更加强烈,细节更加分明。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基于对称和不对称几何图形的图解,展示如何利用针法的交替来产生深度错觉。 编织结构的设计语言: 探索如何通过交替使用短针和锁针形成的微小孔洞(在密实背景下),来创造出一种“点阵”或“像素化”的视觉效果,这种效果在密实的结构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赋予作品一种数字艺术的现代感。 本书旨在成为钩织爱好者从基础向专业结构设计过渡的桥梁,让每一件作品都不仅仅是温暖的载体,更是精湛工艺与实用美学的完美结合。通过对密度的不懈追求,读者将学会如何“雕刻”纱线,创作出经久耐用、形态稳定的钩织艺术品。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到《从毛衣到包包,密实的钩织设计》这个书名,我立刻就联想到了那些我梦寐以求的、既有范儿又充满质感的钩织作品。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基础针法玩出花样的设计充满了好奇,而“密实”二字,在我看来,正是这种精妙之处的体现。我猜想,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教你钩织出基础款的围巾或者帽子,而是会深入到如何通过巧妙的针法组合和结构设计,创造出具有雕塑感的毛衣,或者线条流畅、实用性极强的包包。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讲解那些让钩织物看起来“密不透风”但又不会僵硬的设计。是不是有关于如何调整钩织密度,以及如何利用特定的针法来达到这种效果的秘诀?我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一些画面,比如用书中介绍的技巧钩织一件厚实的绞花毛衣,每一个绞花都那么清晰立体;又或者是一个设计感十足的托特包,能够轻松承载日常所需,同时又是一件行走的艺术品。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不同针法在不同部位的应用,比如在肩部、腋下等容易产生形变的区域,如何通过密实的编织来保持毛衣的廓形。对于包包来说,我非常关注它的结构性,比如如何让包底更加挺括,侧边不易塌陷,以及肩带的舒适度和耐用性。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能帮助我将钩织技艺提升到新高度的宝典,让我能够创造出真正令人惊艳的作品。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暖的拥抱,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但又有点舍不得一次性看完。封面上的毛衣和包包,光是看图片就感觉到了手工的温度和编织的细腻。我尤其喜欢书名里“密实的钩织设计”这句话,它暗示着不仅仅是简单的针法组合,而是对钩织结构和质感的深度探索。我总觉得,好的钩织作品,不只是美观,更要有扎实的内在支撑。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它似乎能带领我去理解,为什么有些作品摸起来那么挺括,为什么有些图案那么立体,为什么钩织出的物品能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我脑海里已经开始构思,用书里可能提到的技巧,为我的家居空间增添一些别致的钩织小物,比如一张别具一格的桌布,或者是一套充满生活气息的杯垫。我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不同线材的特性和选择建议,毕竟线材是钩织的基础,不同的线材会带来截然不同的触感和视觉效果。如果能有关于色彩搭配的灵感分享,那就更好了,毕竟色彩能够瞬间点亮一件作品,也能反映出作者的心境和品味。我甚至想象着,这本书或许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尺寸调整和版型设计的指导,这样我就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钩织出完全合身的衣物,而不是仅仅跟着图解走。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钩织教程,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循循善诱,引导我去发现钩织的无限可能。

评分

这本《从毛衣到包包,密实的钩织设计》,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它满满的诚意和专业度。我对“密实”这个词印象特别深刻,这通常意味着作者在讲解上会非常细致,不会含糊其辞,而是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讲透。我一直以来都觉得,钩织的魅力在于它的结构性和立体感,而“密实”恰恰是实现这种效果的关键。我好奇书中会如何解释和展示那些能够让作品看起来饱满、有型的钩织技巧。是那些看似简单却能瞬间提升质感的针法?还是能够构建出复杂而又稳定的结构的编织方式?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关于如何处理钩织作品的边缘,以及如何让领口、袖口等关键部位更加服帖和美观的详细指导。因为在我以往的钩织经历中,边缘处理往往是让我感到头疼的地方,处理不好就会显得整个作品都“掉价”。此外,我也很想知道,书中在介绍毛衣和包包的钩织设计时,是如何考虑实用性的。比如,包包的承重能力,毛衣的保暖性和透气性,这些都是在实际使用中非常重要的考量。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加固、内衬选择,以及不同毛衣款式的剪裁和缝合技巧的建议,让钩织作品不仅好看,更能经久耐用。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不仅仅是关于钩织技巧的分享,更是关于如何将钩织艺术真正融入生活,创造出既有温度又有实用价值的物品。

评分

当我的目光落在《从毛衣到包包,密实的钩织设计》这个书名上时,我的心中立刻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我总觉得,一个“密实”的钩织设计,不仅仅是针与线的简单堆叠,而是一种对结构、对质感、对最终呈现效果的深层理解和把控。我渴望在这本书里找到那些能够让我的作品瞬间“升级”的奥秘。或许是关于如何运用特定的钩织顺序,才能让织物更加挺括,不易变形;又或者是关于如何处理转角和拼接,让毛衣的肩部线条流畅自然,包包的边缘整齐利落。我脑海里已经描绘出许多画面:一件质地厚实的羊毛衫,每一个绞花都像艺术品般栩栩如生;一个设计简约却极具功能的帆布包,即便装满物品,依然能保持完美的廓形。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钩织“骨架”的构建技巧,让那些原本松散的针法也能拥有强大的支撑力。我尤其希望看到关于如何通过调整钩织密度来影响最终作品的保暖性和透气性。对于包包的制作,我期待能有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衬里,如何加固提手,以及如何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闭合方式等方面的详细解答。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钩织技艺的传授,更是一次关于如何用双手创造出兼具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的工艺品的探索之旅。

评分

《从毛衣到包包,密实的钩织设计》,这个书名就像在向我招手,邀请我去探索钩织世界的更多可能性。我一直对“密实”这个词有着特别的偏好,它总能让人联想到那种扎实、有分量、经得起推敲的设计。我好奇书中会如何诠释“密实”的钩织理念,是体现在针脚的紧密度上,还是体现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上?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能够让钩织作品在视觉和触觉上都呈现出高级感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细微的针法变化,就能让一件毛衣的纹理更加丰富,更具层次感;又或者,如何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让一个钩织包包既轻便又耐磨,同时还能保持其优美的造型。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处理那些需要承重和塑形的部位的,例如毛衣的肩部、袖口,以及包包的底部和提手。是不是有一些特殊的加固技巧,或是能够让这些部位更加挺括的设计?我对那些能够带来独特风格的设计也非常感兴趣,比如如何通过针法的不同组合,就能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图案,让一件简单的毛衣或包包瞬间变得与众不同。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关于“细节决定成败”的钩织指南,它将带领我深入理解钩织的内在逻辑,让我能够创造出真正有灵魂、有温度的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