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报告:智库的催化作用——转型国家的改革之路 9787552021554

智库报告:智库的催化作用——转型国家的改革之路 978755202155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詹姆斯·G.麦甘 著
图书标签:
  • 智库
  • 转型国家
  • 改革
  • 政治
  • 经济
  • 发展
  • 中国智库
  • 公共政策
  • 社会科学
  • 研究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21554
商品编码:3001958050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智库报告:智库的催化作用——转型国家的改革之路

定价:60.00元

作者:詹姆斯·G.麦甘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520215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在多大程度上像智库这样的公民社会组织对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转型发挥了作用?

· 通过充当信息交换平台,智库参与了公共治策的“启蒙”过程,逐步改变政策制定者的观念。

· 智库不只是想改变特定的政策,更想要“影响社会认知”,以改变社会通行的价值取向。

· 智库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了治策过程中的第三个作用——宣传。智库成为“研究经纪人”,把相关信息从研究生产者转移给研究的消费者。

内容提要


詹姆斯·G﹒麦甘博士收集了全球各大洲发展中国家智库的案例,一方面,通过将这些案例研究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全球智库报告》的评价体系相结合,对案例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他给予智库研究一个现代治理理论和转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本书所呈现的案例,展现了发展中国家智库如何参与公共治策的“启蒙”,如何“影响社会认知”,以改变社会通行的价值取向,以及如何成为“研究经纪人”,把相关信息从研究的生产者转移给研究的消费者。

目录


致谢

译丛总序

译者序

导言

部分 理论框架

章 民主化和市场改革

一、民主的定义

二、定义民主化

三、民主化的阶段

四、定义市场改革

五、市场改革的各种解释

六、市场改革的先决条件

七、经济改革的四要素

第二章 智库同经济和政治转型

一、公民社会与民主转型

二、经济转型

三、智库的作用

第二部分 案例研究

第三章 智利

一、智利民主化的历史

二、智利市场改革历史

三、智利的公民社会

四、补充说明: 智利的今天

五、智利智库活动的分析

第四章 秘鲁

一、秘鲁民主化的历史

二、秘鲁市场改革的历史

三、秘鲁的公民社会

四、补充说明: 秘鲁的今天

五、秘鲁智库活动的分析

第五章 波兰

一、波兰民主化的历史

二、波兰市场改革的历史

三、波兰的公民社会

四、补充说明: 波兰的今天

五、波兰智库活动的分析

第六章 斯洛伐克的市场改革

一、斯洛伐克民主化的历史

二、斯洛伐克市场改革的历史

三、斯洛伐克的公民社会

四、补充说明: 斯洛伐克的今天

五、斯洛伐克智库活动的分析

第七章 南非的民主化

一、南非民主化的历史

二、南非市场改革的历史

三、南非的公民社会

四、补充说明: 南非的今天

五、南非智库活动的分析

第八章 博茨瓦纳

一、博茨瓦纳民主化的历史

二、博茨瓦纳市场改革的历史

三、博茨瓦纳的公民社会

四、补充说明: 博茨瓦纳的今天

五、博茨瓦纳智库活动的分析

第九章 菲律宾

一、菲律宾民主化的历史

二、菲律宾市场改革的历史

三、菲律宾的公民社会

四、补充说明: 菲律宾的今天

五、菲律宾智库活动的分析

第十章 泰国

一、泰国民主化的历史

二、泰国市场改革的历史

三、泰国的公民社会

四、补充说明: 泰国的今天

五、泰国智库活动的分析

第十一章 越南

一、越南民主化的历史

二、越南市场改革的历史

三、越南的公民社会

四、补充说明: 越南的今天

五、越南智库活动的分析

第十二章 总结

一、民众的赞同

二、的赞同(或者与保持伙伴关系)

三、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四、后的思考

附 录

附录1 初考虑的国家和智库

附录2 巴塞罗维兹计划的关键措施

附录3调查信

作者介绍


G﹒麦甘(James G. McGann),美夕法尼亚大学劳德研究所国际关系高级讲师,费尔斯学院高级讲师,智库和公民社会项目主管。作为一名智库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为全球多国和国际组织提供政策建议。代表作包括:《全球智库:政策网络与治理》《智库的力量》等。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不同书籍的详细简介,不包含您提供的书名信息。 --- 书名:《全球能源格局的变迁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虚构作者名] 约翰·史密斯 / [虚构作者名] 李明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 蓝海出版集团 ISBN:978-1-234-56789-0 书籍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21世纪以来全球能源格局所经历的深刻变革,系统梳理了这一变迁背后的地缘政治、技术创新与经济驱动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前瞻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紧迫、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能源安全担忧的复杂背景下,理解能源的流动、生产与消费模式的演变,对于国家安全、经济繁荣及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第一部分:能源格局的百年回顾与当代转型 本书首先回顾了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能源体系如何从煤炭主导走向石油和天然气时代,并详述了20世纪后半叶地缘政治与能源供应之间的紧密联系。进入21世纪,这一范式正经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最剧烈的重塑。 1.1 石油与天然气的战略地位再评估: 尽管可再生能源异军突起,石油和天然气在短期内仍是全球能源结构的核心。本书分析了“页岩气革命”如何改变了北美地区的能源独立性,并对中东地区的长期战略地位进行了再评估。重点探讨了全球主要消费国(如中国和印度)对化石燃料的持续需求,以及这与全球减排目标之间的内在矛盾。此外,文章还详细梳理了天然气作为“过渡燃料”的潜力与局限性,特别是液化天然气(LNG)贸易的全球化对传统管道依赖型能源格局的冲击。 1.2 可再生能源的指数级增长与挑战: 本书将很大篇幅聚焦于太阳能光伏(PV)和风能(陆上与海上)的技术突破与成本下降。通过对过去十年数据的量化分析,清晰展示了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然而,作者并未停留在乐观的叙事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间歇性带来的电网稳定性问题、储能技术(特别是长时储能)的瓶颈、关键原材料(如锂、钴、稀土)的供应链安全与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大规模并网所需的输电基础设施升级的巨大投资需求。 1.3 核能的复兴与争议: 在“去碳化”的压力下,核能(包括传统反应堆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正经历一场“复兴”。本书客观评价了核能作为稳定、低碳基荷电力的优势,同时毫不避讳地讨论了其高昂的前期成本、废物处理难题以及公众接受度等长期阻碍其大规模推广的因素。 第二部分:驱动能源转型的核心要素 能源转型并非仅仅是能源品种的简单替代,而是涉及技术、金融和政策的复杂系统工程。本部分深入探讨了驱动这一转型的三大关键支柱。 2.1 技术创新:储能、电网与氢能的未来: 技术创新是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本书详细考察了电池技术(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的研发前沿及其商业化路径。对于电网而言,构建“智能电网”和“柔性电网”以适应分布式能源的接入,被视为解决间歇性问题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本书对“绿色氢能”的潜力进行了深入的风险评估,探讨了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削减路径、运输与储存的技术难题,以及在重工业脱碳中的不可替代性。 2.2 气候金融与资本的再配置: 能源转型需要数万亿美元的投资。本书分析了气候金融的演变,从早期的碳信用交易到当前以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为导向的投资浪潮。详细考察了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公共部门在引导私人资本流向清洁能源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本书也指出了“漂绿”(Greenwashing)现象对金融诚信的潜在威胁,并呼吁建立更严格的披露标准。 2.3 政策工具箱:碳定价与监管框架: 政府的政策导向是加速或阻碍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本书比较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实施的碳定价机制(碳税与碳排放交易体系ETS),评估了其在实现减排目标方面的有效性和经济公平性。此外,对能效标准、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以及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国家战略规划进行了细致的案例研究。 第三部分:地缘政治与能源安全的新范式 能源安全的概念正在从传统的“确保化石燃料供应”转变为“确保清洁技术供应链的韧性”。 3.1 关键矿产的战略竞争: 电动汽车和储能的爆发性需求使得锂、镍、钴、铜等关键矿产的重要性空前提高。本书绘制了这些矿产的全球储量分布图,并揭示了从采矿、加工到电池制造的供应链集中度风险。例如,对特定国家在精炼环节的过度依赖,构成了新的地缘政治脆弱性。各国如何通过多元化采购、发展本土加工能力以及推动循环经济(电池回收)来增强自身韧性,是本部分的核心议题。 3.2 能源地缘政治的转移: 随着化石燃料的消费峰值临近,传统上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国家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本书探讨了能源出口国如何利用其在清洁技术领域的优势(如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绿色氢能)来维持其全球影响力。同时,对于依赖进口能源的国家而言,能源独立性不再单纯依赖本国油气储量,而是取决于其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电网基础设施方面的自主能力。 第四部分:构建面向2050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基于前述分析,本书最后提出了一个多层次、跨部门的综合性战略框架,旨在指导国家和企业实现深度脱碳目标,同时保障经济的平稳过渡。 4.1 跨部门的系统集成: 强调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和工业系统的深度耦合(Sector Coupling)。例如,利用可再生电力为交通电气化供能,并利用电力系统盈余发展绿色氢能以脱碳难以电气化的重工业(如钢铁和水泥)。 4.2 公平公正的过渡(Just Transition): 认识到能源转型对传统能源产业工人和社区带来的冲击,本书提出了社会保障和再培训计划的重要性,确保转型的社会成本得到合理分摊,避免加剧社会不平等。 4.3 韧性与适应性规划: 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能源系统必须具备抵御突发冲击(如极端天气、网络攻击)的能力。本书呼吁加强基础设施的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防护,并建立灵活的能源储备机制,以应对长周期的能源供给波动。 结论: 《全球能源格局的变迁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一部能源领域的诊断报告,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它引导读者跳出传统能源思维的局限,理解能源转型是一场关乎国家竞争力和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变革,其成功与否,将取决于我们今日在技术选择、资本部署和政策制定上的远见卓识与果敢行动。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专业,深蓝色的封面上印着烫银的书名,透露出一种学术的严谨与内容的价值感。“智库报告:智库的催化作用——转型国家的改革之路”这个标题,立刻就勾起了我对国家发展与政策制定之间关系的思考。我一直对那些正在经历重大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国家很感兴趣,并好奇在这些复杂而关键的时期,智库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本书的“催化作用”这一概念,让我联想到,智库并非只是提供信息或进行分析,而是能够切实地加速和引导改革进程。我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探讨智库如何在某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或科技发展战略中,扮演了关键的推动者角色。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剖析智库是如何通过其研究成果、政策建议,甚至是通过其所代表的专业知识和话语权,来影响政府决策、引导公众舆论,并最终促进国家的转型和进步。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份关于如何利用智力资源推动国家发展的宝贵参考,能够为理解转型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挑战提供深刻的洞见。

评分

刚拿到这本厚重的书籍,我就被其沉稳而专业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仿佛预示着内容的深度与权威。书名“智库报告:智库的催化作用——转型国家的改革之路”直接点明了主题,我对“催化作用”这个词尤其感到好奇。它暗示着智库不仅仅是信息传递者,更是能够引发和加速变革的关键力量。我一直在思考,在一些国家经历剧烈变革的时期,智库是如何介入并发挥影响的?它们是如何将复杂的学术理论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并最终影响到国家的发展方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比如分析某个转型国家在经济改革、社会制度重塑或国际关系调整过程中,智库所扮演的实际角色。我希望能够看到作者如何论述智库在识别改革瓶颈、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以及协调各方利益方面所做的努力。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一份学术著作,更可能是一本深入剖析国家转型过程中,智力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南,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智库是如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银色的字体,营造出一种沉静而权威的氛围。书名“智库报告:智库的催化作用——转型国家的改革之路”直观地传达了其核心内容,让我对这本书所要探讨的主题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对国家发展和改革进程中的复杂性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国家。这本书的标题似乎承诺了对这一关键因素——智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的深入剖析。我设想,书中会提供大量详实的案例研究,也许会分析一些具体的转型国家,比如东欧国家在后冷战时代的转型,或者亚洲一些新兴经济体的改革路径。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界定“智库的催化作用”,这其中可能包含了政策建议的提出、理论框架的构建、信息和知识的传播,甚至是推动社会共识的形成。我希望作者能够超越简单地罗列智库的存在,而是深入挖掘它们是如何通过具体行动,切实地影响和塑造改革的进程,从而克服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例如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公平的实现、政治体制的优化等等。这本书的书号也让我联想到它是一份经过审慎研究和编辑的学术性或政策性报告,这意味着内容的可信度和深度应该是有保障的。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排版和文字风格就让我感觉到一股严谨的气息。书名中的“智库报告”四个字,就预示着这是一份基于深入研究和分析的文献。我特别留意到“智库的催化作用”这个表述,这让我对智库在国家发展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在思考,在那些快速发展或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国家,智库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如何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实际政策,又如何影响着国家的决策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背后的运作机制。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对不同类型智库的分类和分析,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比如,是独立研究机构,还是隶属于政府或特定利益集团的智库?它们在制定政策时,是如何平衡学术严谨性和现实可行性的?我特别想了解,在一些转型国家,智库是如何帮助政府克服信息不对称、资源短缺等问题,从而更有效地推动改革的。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现代国家治理中,智库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这通常意味着里面承载着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我特别关注的是“转型国家的改革之路”这个副标题,这让我联想到一些我曾经读过的关于发展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书籍,但这本书似乎更加侧重于实践层面。我对“催化作用”这个词非常感兴趣,它暗示着智库并非仅仅是旁观者,而是能够主动地、有效地推动变革发生。我开始想象书中会如何阐述这种“催化”机制,是提供创新的政策工具,还是通过跨领域的知识整合,抑或是构建一个开放的讨论平台?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而不是空泛的理论。例如,在改革初期,智库是如何识别问题的关键症结,又如何设计出能够突破僵局的解决方案?在改革过程中,智库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应对改革带来的短期阵痛,以及如何长远地规划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探讨智库在应对全球化、技术变革等外部因素影响时,如何为转型国家提供战略性的指导。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一份学术报告,更像是一份为那些渴望国家进步的决策者和研究者量身定制的行动指南,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把握转型时代的复杂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