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二部:决战(上下册)
定价:149.80元
作者: 戴维M.格兰茨, 乔纳森M.豪斯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68139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方位多视角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参考了过去从未见过或被忽略的资料,将取代过去关于此战的历史记述。
内容提要
德国人进攻斯大林格勒,*初的目的是为了掩护德军侧翼,但面对斯大林“不许后退一步”的命令,这场进攻戏剧性地陷入停滞。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内的顽强防御引发了一场巷战,德军对此毫无准备,结果丧失了他们特有的机动性、压倒性炮火和空中支援,并导致了*终的崩溃。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二部:决战》一书延续了戴维?格兰茨、乔纳森?豪斯对东线这场*代表性的战役和希特勒*次重大战略挫败的全新的出色描述。“斯大林格勒战役三部曲”的*部叙述的是德国军队进抵斯大林格勒城下,而本部的重点则是导致这座城市沦为废墟的激烈战斗。
过去对这场战役的叙述依靠的是苏联方面的军事回忆录,由于相关错误和保密原因,这些著作不甚准确。而格兰茨和豪斯研究了过去从未有人使用过的资料,包括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的档案和苏联第62集团军、德国第6集团军的记录,从而为这场殊死战役提供了前所未见的细节和全新诠释。这些资料使两位作者得以重现逐时、逐街甚至逐楼的战斗,揭示出苏联守军如何在整座城市里设立起歼敌区并反复伏击德军先头部队。
两位作者还将对这些战斗的描述与希特勒、斯大林、双方的*统帅部和战地将领所做的决定以及东线较大的战事加以结合。他们在书中表明,德军的实力远较想象的为弱,消耗战造成的损失迫使德国人投入更少、更缺乏经验的士兵,以弥补先前的损失,并在一条不断延伸的后勤补给线上实施作战。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二部:决战》以一部宏大战争著作的叙事力写就,取代了先前所有相关著作,与重点描述红军反攻行动的第三部一同构成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三部曲”的核心。
目录
“东线文库”总序
前言
章 兵临城下
第二章 斯大林格勒城郊之战,1942年9月3日—12日
第三章 斯大林格勒中部和南部之战,1942年9月13日—26日
第四章 对工人新村的初步突击和消灭奥尔洛夫卡突出部,1942年9月27日—10月3日
第五章 对工人新村的后突击和第6集团军侧翼之战,1942年10月3日—13日
第六章 拖拉机厂和斯巴达诺夫卡村之战,1942年10月14日—22日
第七章 进攻“红十月”厂和“街垒”厂,1942年10月23日—31日
第八章 侧翼的战斗,1942年9月11日—11月18日
第九章 对“街垒”厂和“红十月”厂的突击,1942年11月1日—18日
第十章 总结
参考资料
作者介绍
戴维·M. 格兰茨,撰写过多部著作,包括《列宁格勒战役,1941—1944年》《朱可夫*的败仗:1942年,红军“火星”战役的惨败》《蹒跚巨人:大战前夕的苏联红军》《巨人重生:大战中的苏联红军》《巴尔干的红色风暴:苏军进攻罗马尼亚的失败》。2008—2009年,他在南加州要塞军事学院担任马克?W. 克拉克客座历史教授。
乔纳森·M. 豪斯
撰写过《20世纪的主兵种合成作战》,这位前职业军官、参谋长联席会议政治-军事分析员现在是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的军事史教授。格兰茨和豪斯的合著还包括《巨人的碰撞:红军是如何阻止希特勒的》和《库尔斯克战役》。
小小冰人,二战迷、著作者、翻译者,现聚焦于二战历史的研究与翻译。翻译的二战类书籍有:《东线狙击手——艾勒伯格回忆录》《后的胜利——曼施坦因哈尔科夫反击战》《之门——切尔卡瑟战役》《雪白血红》《士兵》《东进》《焦土》《空中英豪》等。
文摘
序言
从文学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成熟和富有感染力的。它并非那种刻板的、充满了军事术语的报告文学,而是拥有着史诗般的叙事节奏。作者对于环境的描写,对战争氛围的烘托,简直可以用“诗意”来形容,尽管描绘的是最残酷的场景。例如,他对某一特定天气变化如何影响部队士气和战术执行的描写,寥寥数语,却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这种将高强度的信息量包裹在优雅且充满画面感的文字之中的能力,是极其难得的。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停下来,仅仅是为了回味某一段描述的精妙措辞,它仿佛在用一种古典而有力的嗓音,向我们诉说着那段尘封的往事。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原先的预期。我以为它会是那种纯粹聚焦于军事行动的叙事,但读进去才发现,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成功地捕捉到了宏大历史背景下,个体命运的脆弱与坚韧。每一次战术的博弈,每一次决策的权衡,都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深入剖析了决策者内心的挣扎与压力。书中对人性的刻画尤为出色,那些身处绝境的士兵,他们的恐惧、希望、战友情谊,都被描绘得入木三分,读到动情之处,我甚至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深入骨髓的寒冷和对生存的渴望。这种将历史的冰冷叙事与人性的温暖(或残酷)熔于一炉的写作手法,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情感的张力,让人欲罢不能。它不是在“讲述”历史,而是在“重现”历史的呼吸。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流的,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封面设计采用了那种略带复古的油画风格,色彩的运用既沉稳又不失张力,瞬间就把我拉入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之中。内页的排版也处理得非常到位,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些精心挑选的插图或者地图辅助,这对于理解复杂的战役部署和地理环境实在是太有帮助了。通常我买历史书,最担心的就是印刷质量和装帧上的粗制滥造,但拿到这套书后,完全可以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倾注的心血。这种对物质载体的重视,无疑也提升了阅读体验的层次感,让人更加敬畏作者和这段历史本身。我甚至愿意花时间去研究一下它所采用的纸张类型,那种微弱的粗粝感,似乎都在低语着岁月的沧桑。
评分说实话,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种对时间和历史的敬畏感被极大地放大了。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消遣读物,而是会像一块石头一样,沉甸甸地留在你的思想深处,时不时地引发一些关于战争、关于人性、关于选择的思考。我甚至开始留意周围的细节,想象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普通人会如何度过他们的一天,这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人名和日期,而是鲜活的生命体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桥梁,让我们这些身处和平年代的人,能够以一种更深刻、更富同理心的方式去面对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远超出了单纯的知识获取范畴。
评分作为一个对那段历史略有涉猎的读者,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史料的挖掘和整合上达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高度。作者似乎将所有能找到的档案、回忆录、官方记录都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和交叉比对,最终构建出了一个极其立体和多维度的叙事框架。我尤其欣赏他处理争议性历史事件时的那种冷静和克制,他没有简单地站队或进行道德审判,而是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和视角,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和思考。很多我原以为已经定论的细节,在这本书中都被重新审视和解读,这极大地拓展了我对那场关键战役的理解深度。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详尽且富有洞察力的历史研究报告,但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流畅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