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20092010)
定价:45.00元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046501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了充分发挥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部分的作用,研究学科发展历史和*进展,展望学科发展趋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我国的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中国科协设立了“学科发展报告”项目。受中国科协委托,中华预防医学会继完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之后,再次组织撰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2009—2010)》。
为做好本报告的编撰工作.中华预防医学会成立了以会长王陇德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多名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同时组织了以学会各专业分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负责人的编写组。
本报告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其题报告包括公共卫生管理(涉及卫生监督、卫生应急、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口腔重大疾病的预防、公共卫生政策与法律、公共卫生人力管理、公共卫生信息化、健康管理)、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儿少卫生学、妇幼卫生学、流行病学、营养学、毒理学、媒介生物学、健康教育学、精神卫生学、军事预防医学以及与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整合。本报告内容涵盖了近两年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学科主要进展和重大的实践应用.重点总结和科学评价了学科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果、新见解、新观点、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分析学科发展现状、动态和趋势,体现了学科发展研究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目录
序
前言
综合报告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
一、引言
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新研究进展
三、国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外对比分析
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趋势和对策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专题报告
公共卫生管理研究
卫生监督研究
卫生应急研究
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研究
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研究
口腔重大疾病的预防研究
公共卫生政策与法律研究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公共卫生信息化研究
健康管理研究
环境卫生学研究
职业卫生学研究
儿少卫生学研究
妇幼卫生学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
营养学研究
传染病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
媒介生物学研究
健康教育学研究
精神卫生学研究
军事预防医学研究
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整合研究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官方背景的报告有些许保留,担心内容会过于保守或偏重于宏大叙事,缺乏对实践中具体困难的揭示。但是,当我翻到关于人才培养和资源配置那一部分时,我找到了让我眼前一亮的线索——似乎它并未回避行业内部的痛点。我个人非常关注那些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预防医学实践的挑战,如果这份报告能够提供基于扎实调研的、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而不是空泛的口号,那它的实用价值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非常期待报告中关于如何优化科研评价体系,引导资源向最急需的领域倾斜的论述,这才是真正推动学科进步的关键所在。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业内人士,我一直渴望能有一份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参考资料,能帮我理解过去几年行业内的主要发展逻辑和政策导向。这份报告的篇幅和厚度,初看就给人一种“干货满满”的信号。我特别留意了它在报告结构上的匠心,如果能将基础研究、临床转化、政策制定以及国际合作这几个维度有机地串联起来,那将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猜想,这份报告一定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整合分散在各个机构的统计数据和案例分析,力求呈现出一种“整体观察”的视角,这远比零散的期刊论文更有价值。它应该能为我们这些身处基层、需要向上级汇报或向下级传达战略意图的人,提供一个扎实的立论基础和清晰的分析框架。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其学术共同体的活跃程度。我十分好奇这份报告是如何界定和评估“学科活跃度”的。它是否涵盖了青年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发声情况?是否探讨了学科内部不同分支之间的交流融合程度?我猜想,它可能不仅仅关注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师级人物的研究成果,更可能尝试挖掘那些“隐形冠军”团队的创新路径。对于我们普通研究人员而言,了解同行们是如何把握学术风口、如何构建高效跨界合作模式的,远比知道某个具体实验结果更为重要。我期待报告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创新性的学科生态的思考与建议。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引人注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蓝色调,配上清晰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专业性和严肃性。我当初是冲着“中国科协”这个名头去的,毕竟国家级的学术组织出品,质量总该有保障。拿到手沉甸甸的,翻开扉页,那密密麻麻的目录结构,瞬间把我带入了一种严谨的学术氛围中。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报告对于学科前沿的梳理似乎非常细致,哪怕只是粗略翻阅,也能感觉到它不仅仅是在罗列成果,更是在试图描绘一幅宏观的图景,比如某些新兴的交叉领域是如何在这个时间段内悄然崛起的。那种试图把握时代脉搏的努力,即使只是从装帧和排版上也能窥见一二,让人期待它内部详实的论证和数据支撑。
评分我是一个对数据敏感的读者,对我来说,一份好的学科报告,其论据的说服力完全建立在数据的可靠性和图表的清晰度上。我希望这份报告在展示过去两年的成就时,不仅仅是罗列了多少篇论文、申请了多少项目,更重要的是,能用可视化的方式清晰展示出投入产出比的变化趋势,例如,特定预防措施在不同地域的依从性和健康效益的关联性。如果能看到那些经过复杂统计模型处理后的洞察,比如“某项干预措施在未来五年内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预测”,那简直是太棒了。这种前瞻性的量化分析,才是真正体现一份研究报告生命力的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