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那山:文化名人眼中的中华名山
定价:28.00元
作者:周星,徐志摩
出版社:中国华侨
出版日期:2007-11-01
ISBN:97878022251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左边是山,右边也是。枕下的溪流里飘着山。天上的云中藏着山。翠衣罗带的山。脊梁的山。呼作玉女的山。……山在散步。山在遐想。山与山凝望。山和山耳语。山山山山,山接山迎。山环山绕。山的迷宫……
——韩静霆《纯情山水》
内容提要
本书中涉及的五岳之首的泰山、万山汇聚的黄山、秀绝天下的峨眉山、天下险要的华山,以及天山、庐山、五台山、天目山、雁荡山、武当山、井冈山、武夷山、秦岭山脉、昆仑山、阿里山等等,都在世人的心中存留着各式各样的光彩。文化名人都是走南闯北者,见识过山川河流名胜古迹无尽其数,但在他们笔下,每一个探访的名山都依然荡漾着鲜活的生趣。舒婷在《仁山智水》一文中的几句言辞似乎可以见证一二:“雁荡山的风润而轻,五台山的风潮而尖,张家界的山滞而绵;还可以说武夷山的水是怎样率真,猛洞河的水是如何矜持;说庐山松与黄山松在落叶时分各有凄清与潇洒。”诗人对于山的体悟多么细微!其实,每个人的山都是自己胸襟和视野折射的“我之山”,它和自然之山之间构成相互见证的关系。自然之山是博大浑厚的,人之所见从不同侧面触摸山的灵性,人赋予山型神色以言辞名称,却只是在挨近山的精神而已。但这也就够了,没有一个人可以穷尽山之美,却可以增添山的体味韵味。
目录
中国人的山水观
泰山
泰山日出
雨中登泰山
扇崖
泰山极顶
泰山脚下诗碑林
泰山风光
黄山
黄山记
黄山三天
黄山拾美
且说黄山
黄山小记
黄山印象
上天都
黄山松
黄海游踪
黄山秋行
华山
华山谈险
二游华山
雨走华山峪
华山游记:
峨眉山
峨眉山下
雾里峨眉
直薄峨嵋金顶记
峨眉山上的景物
峨眉道上
庐山
庐山面目
庐山游记(节选)
庐山
庐山
庐山纪游
五台山
记五台山佛光寺——引言
五台赞佛记——旅晋五记之一
游佛光寺:
仁山智水
雁荡山
雁荡山的秋月
雁荡杂记
雁荡行(节选)
井区山
井冈翠竹
三上井冈
武夷山
武夷山的雨
纯情山水
阿里山
阿里山看云
阿里山和日月潭
山
山的图腾
天山景物记
朝“武当”
琅琊山游记:
天子山一日
重游玉皇山小记
穿过秦岭
今日贺兰山
五峰游记
羞女山
贵州山丛寻画
南岳游记
天目山中笔记
桂林的山
编后记
情随高山起境人深幽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那山:文化名人眼中的中华名山》,真是让人惊艳!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山脉心生向往,而这本书简直就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些秘境的大门。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名山,而是通过众多文化名家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立体、充满情感的山峦画卷。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泰山的描写,几位大家用不同的笔触,从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维度解读这座“五岳之首”。读着读着,仿佛能听到风吹过松涛的声音,感受到那股磅礴大气直冲云霄。书中对于庐山的描绘也同样精彩,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思,竟让我在字里行间窥见了不同层次的理解。它不仅勾勒出山川的壮丽,更挖掘出深藏于山水之间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热爱,也更渴望亲自去攀登,去触摸那些文字中描绘过的每一寸土地,去感受那份独属于中华名山的独特魅力。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拿到《那山:文化名人眼中的中华名山》这本书之前,我对“名山”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地理课本上的简单介绍,或者是一些零散的旅游宣传。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个精心布置的文化沙龙,邀请了各行各业的大家——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来分享他们与中华名山的那些动人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非只是简单堆砌名人的观点,而是通过他们个人的经历、感悟和创作,将名山的风貌与人文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比如,在解读黄山时,某位艺术家笔下的云海翻腾,并非仅是视觉的描绘,更是作者心境的写照,那种“应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壮志,通过他的文字跃然纸上。而另一位作家对峨眉山的描述,则充满了对佛教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让这座山峰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了“山”,更让我们听到了“山”背后的声音,看到了“山”所承载的文化灵魂,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这些文化名家的思想和创作。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都相当考究,让我感受到了出版方的用心。它不像市面上许多堆砌名人段子、粗制滥造的读物,《那山:文化名人眼中的中华名山》更像是一本散文集,又像是一部文化研究的缩影。每一位文化名人对特定名山的解读,都像一篇独立而又相互呼应的文章。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武当山的论述,它不仅仅探讨了道教文化的神韵,更深刻地剖析了这座山如何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作者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山水的敬畏、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都深深打动了我。我甚至能感受到他们站在山巅时,那种渺小与宏大交织的复杂情感。书中对张家界的描绘,更是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配合着几位文化人对这种奇特地貌的哲学思考,使得这座山不再仅仅是视觉的奇观,更成为了一种关于存在与变幻的哲学隐喻。这本书让我明白,名山之所以为名,不仅在于其地理的高度,更在于其文化的高度。
评分读《那山:文化名人眼中的中华名山》的过程,是一次非常愉悦且富有启发的精神之旅。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旅行,不仅仅是身体的移动,更是心灵的涤荡。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带领我“云游”了中国的众多名山,但这种“云游”却比亲身前往更加深刻。因为有那些才华横溢的文化名家作为我的向导,他们用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视角,为我解读每一座山峰的灵魂。比如,书中对西岳华山的描述,一位作家将自己攀登华山时惊险刺激的经历,与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中的侠骨柔情联系起来,读来酣畅淋漓。而另一位学者则从地质变迁和历史遗迹的角度,解读华山的沧桑巨变,让我看到了时间在山体上留下的印记。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让你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隐藏在山水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传说以及哲学思考。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山”,它们不再是冰冷的岩石,而是鲜活的生命,是精神的家园。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安静的下午,手捧一杯热茶,与几位智者围坐在一起,听他们娓娓道来关于中国最美的那些山的故事。每一位名家都像一位独具慧眼的导游,带领我深入探寻一座山的肌理,体味其神韵。《那山:文化名人眼中的中华名山》并非仅仅是风景的描摹,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恒山的描写,几位作者从道家修炼、道教圣地等角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恒山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让我对这座“人间天堂”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对长白山的描述,则充满了神秘感和敬畏感,几位作家从自然奇观、民族起源等角度,勾勒出这座神山的壮阔与辽远。我常常在阅读时,不自觉地想象着他们当时的情景,那种与自然对话、与历史交流的深沉感受,透过文字,直接触动我的内心。这本书让我觉得,每一座名山都是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