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风险生成机理:利益相关者网络视角
定价:49.80元
作者:盛亚 等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178198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风险生成机理:利益相关者网络视角》共11章,其中1~3章是此书的基础理论部分。第4章是此书研究的理论模型逻辑起点。第5~7章则重点从利益相关者主体的专用性资产投入(第5章和第6章)和人力资本产权(第7章)视角探讨了CoPS创新的风险生成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利益相关者机会主义行为的防御策略。第8~11章则将研究聚焦于网络视角。其中,第8~9章分别从利益相关者网络的关系强度和嵌入性视角研究了CoPS创新风险的生成机理;0章对CoPS创新利益相关者的网络权力进行了研究;1章重点从CoPS创新过程的动态视角,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网络视角的CoPS创新风险控制策略,本章是《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风险生成机理:利益相关者网络视角》研究的*终落脚点。
目录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CoPS研究
2.2 利益相关者研究
2.3 创新网络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利益相关者网络的要素与结构
3.1 利益相关者资源
3.2 利益相关者的主体权利属性
3.3 利益相关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3.4 资产专用性、专有性与机会主义行为
3.5 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
第4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权利关系的CoPS创新风险生成机理
4.1 初始模型构建
4.2 探索性案例研究:模型修正
4.3 研究假设、数据收集与初步分析
4.4 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
4.5 研究结论与应用
第5章 利益相关者的资产专用性与机会主义行为
5.1 资产专用性(单边和双边)与机会主义行为
5.2 资产专用性(资源性和能力性)与机会主义行为
第6章 利益相关者机会主义行为的防御策略
6.1 文献回顾
6.2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6.4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6.5 研究结论
第7章 人力资本产权视角下的CoPS创新风险生成机理
7.1 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研究回顾
7.2 模型构建
7.3 探索性案例研究:模型修正
7.4 实证检验
7.5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第8章 网络关系强度视角下的CoPS创新风险生成机理
8.1 文献回顾
8.2 模型构建
8.3 数据收集与处理
8.4 大样本实证分析
8.5 实证结果汇总分析与讨论
8.6 研究结论
第9章 网络嵌入性视角下的CoPS创新风险生成机理
9.1 嵌入性理论回顾
9.2 模型构建
9.3 探索性案例分析
9.4 研究设计
9.5 实证研究
9.6 研究结论
0章 CoPS创新利益相关者的网络权力影响机制
10.1 网络权力文献综述
10.2 初始模型构建
10.3 探索性案例研究
10.4 实证设计与分析
10.5 研究结论
1章 利益相关者网络视角的CoPS创新过程风险控制策略
11.1 风险控制文献回顾
11.2 CoPS创新利益相关者网络的构建
11.3 模型构建
11.4 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案例研究
11.5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案例研究
11.6 研究结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乍一看就充满学术的严谨和研究的深度。作为一名对创新管理和风险控制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常常在新闻中看到各种新产品发布,也时常听闻一些大型项目因为各种原因而遭遇挫折。我一直很好奇,这些“挫折”背后,是否有一些普遍的规律和机制?特别是“复杂产品系统”这个概念,让我联想到那些需要高度协同和整合才能完成的庞大工程,例如载人航天、高铁系统,甚至是庞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而“利益相关者网络”,则像是在描绘一幅由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交织而成的复杂图景。我渴望了解,在这个复杂的网络中,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决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又是如何一步步显现并被放大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解释这些看似深奥的理论,并能够通过引人入胜的案例,展示这些“风险生成机理”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运作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带着一丝科技的冷峻,又在细节处勾勒出复杂的网状结构,仿佛预示着书中将要探讨的精妙之处。我本身就是做产品研发的,尤其对那些融合了多种技术、涉及多个部门协作的大型项目,那种“复杂”二字带来的挑战,我深有体会。常常觉得,一个项目能否成功,不单单是技术实力的问题,背后牵扯到的利益关系、信息流通、决策流程,甚至隐藏的权力博弈,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这本书的书名“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风险生成机理:利益相关者网络视角”,恰恰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它似乎要揭示的,正是隐藏在成功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对“利益相关者网络”进行深入的剖析,究竟是怎样的网络结构,如何影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又是如何一步步“生成”的,这个过程的动态演变,是我想深入了解的。希望作者能用严谨的学术语言,但又不失生动的案例,来阐述这些抽象的概念,让我这个实践者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理论指导。
评分作为一名在大型科技企业负责产品战略的经理,我深知“创新”二字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也同样明白其伴随的潜在风险。我们常常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影响:内部的部门墙、外部的供应商压力、市场的瞬息万变,以及技术发展的不可预测性。这本书的书名“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风险生成机理:利益相关者网络视角”,就像一把钥匙,似乎能打开我长期以来对于这些复杂因素如何相互作用的困惑。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从“网络”的角度来分析“风险生成”的?是不是就像生物体内的神经元传递信号一样,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会放大或抑制某些风险?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工具或方法论,来帮助我们识别和评估不同利益相关者在网络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可能带来的风险。例如,是否可以通过分析网络的连接强度、节点的重要性,来预测潜在的风险爆发点?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的风险管理框架。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充满潜力的创新项目,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是技术瓶颈,还是市场判断失误?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我总觉得与项目参与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网脱不了干系。书名中的“利益相关者网络”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切入点。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利益相关者”的,是仅仅包括核心的开发团队和客户,还是会将供应商、监管机构、甚至潜在的竞争对手都纳入考量?更重要的是,书中所探讨的“风险生成机理”,究竟是指一种可量化的模型,还是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例如某个大型航空项目、某个复杂的软件系统,是如何因为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诉求和行为,而产生各种预想不到的风险,最终影响到项目的进程甚至结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的逻辑框架,帮助我理清这些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推动创新。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似乎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作为一名在创新管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学者,我始终认为,创新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发生在特定社会经济环境下的复杂互动过程。尤其是在当今这个高度互联的时代,一个新产品的诞生,往往需要整合来自不同企业、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国家的力量。而“风险”这个词,更是如影随形,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功亏一篑。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利益相关者网络”作为一个核心的分析框架,这与我以往阅读过的许多关于创新风险的书籍有着显著的区别。以往的文献多侧重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或是内部管理风险,却往往忽略了那些隐形但至关重要的“关系”因素。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构建和分析这个“利益相关者网络”的,它包含了哪些关键节点和连接方式?又如何通过这些连接,将潜在的风险显现出来,并最终演化成具体的威胁?我期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以更全面、更系统地理解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本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