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人类的命运:从旧石器时代到人工智能的未来

满28包邮 人类的命运:从旧石器时代到人工智能的未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乔治·扎卡达基斯 著
图书标签:
  • 人类历史
  • 文明演进
  • 人工智能
  • 未来科技
  • 社会发展
  • 科技与人文
  • 通俗历史
  • 科普读物
  • 大历史观
  • 命运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8269
商品编码:2993506286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人类的命运:从旧石器时代到人工智能的未来

定价:68.00元

作者:乔治·扎卡达基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086782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从旧石器时代祖先到现代科学专家,
现代的心智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从先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现代哲人戴维·查尔莫斯,
西方文明的哲学根基如何影响和决定了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
从图灵机、巴贝奇分析机再到超级计算机和可以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计算机,
计算机离获得自我意识还有多远,一旦它们获得了自我意识会发生什么?
以历史视角探究心智起源,集各学科成果预测人类未来方向!

内容提要


我们跟随着人工智能发展的脚步正走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之巅。
在这本书中,作者别出心裁地从文学、哲学和计算机科学三个方向探索了人工智能。他打开历史的时光隧道,带我们回到到旧石器时代,探索人类祖先心智的演化过程。接着又转向心灵哲学和神经科学,追随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贤的脚步研究他们对于心智的理解。随后通过回顾计算机技术史,展望未来计算机发展的无限可能。书中援引了大量文化艺术作品,从古代神话到文学经典再到今天的科幻大片,帮助我们理解从古至今文化艺术中的故事是如何起源的,它们和我们当下的认知系统还有人工智能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人工智能思想从何而来,又会把人类引导向何方?
西方文明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
计算机离获得自我意识还有多远,一旦他们获得自我意识会发生什么?
……

这本书用一种全新的、更为浪漫的方式审视人工智能,让我们得以在庞大的信息洪流中,静心凝神跟着作者的思路以历史视角探究心智起源,寻找文学叙事、哲学与科技之间的紧密连接,人工智能发展的商业价值,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层面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数字时代的公民不可缺少的一课。

目录


部分 回到从前
章 现代心智的诞生 // 003
我们过去的大戏 // 005
现代心智的大爆炸 // 010
艺术,以及物的心智 // 015
第二章 精灵树丛中的生活 // 019
讲故事的大脑 // 023
想象机器拥有心智 // 025
第三章 机器玩偶“土耳其人” // 027
克里特岛的守卫 // 029
神奇博士与铜脑袋 // 033
生命之灵 // 035
大脑是台计算机 // 040
用隐喻思考,用叙事感受 // 041
第四章 爱上异类 // 045
重启皮格马利翁 // 046
数字化 // 048
仿生人叛乱的颂歌 // 050
我们的机器后人 // 052
爱与恨 // 053
第五章 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 // 057
你亲手制造的亚当5 // 060
“恐怖谷”和“另一个人幻觉” // 064
第六章 诸神归来 // 071
没真的……6 // 073
人机联合,狮子人联合 // 076
第五元素 // 081
第二部分 心智问题
第七章 宇宙蓝图 // 091
洞穴之喻 // 093
自然的法则 // 098
大脑中的柏拉图蛋白 // 102
第八章 没有身体的心智 // 105
我思故我在 // 107
单子、精神粒子与松果体 // 110
大难题 // 114
信息与身体分离 // 117
在数字天堂的大门前 // 119
二元论的死胡同 // 123
第九章 抵抗运动 // 127
柏拉图好的学生 // 130
亚里士多德“病毒”传播(以及变异) // 133
解读意识 // 137
那么,信息究竟是什么 // 140
经验主义者的人工智能启蒙 // 145
第十章 深入心智 // 147
被解放的意识 // 149
心智测量器5 和消失的大猩猩 // 151
意识到它 // 154
关于意识的理论 // 158
心智与身体 // 160
第十一章 控制论大脑 // 163
梅西会议 // 166
自我复制的机器 // 169
自反性与秩序的涌现 // 173
心智的赋格 // 175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智呢 // 178
第三部分 阿达梦游仙境
第十二章 克里特岛人的谎言 // 183
思想的法则 // 185
只说真理的机器 // 190
理发师悖论 // 191
来了一个奥地利人 // 194
算法与人脑 // 198
悖论来帮忙 // 201
第十三章 程序 // 205
工业巨轮 // 209
分析机奇点 // 212
计算的再发明 // 215
第十四章 从布莱切利园到谷歌园 // 219
战争是一切的父亲和国王 // 221
搜索引擎的前身 // 225
服务器统治的世界 // 229
大数据经济 // 234
会思考、说话和做事的东西 // 237
第十五章 可以思考的机器 // 241
达特茅斯的智者 // 243
走过冬天 // 246
第二次机器革命 // 251
人工智能末日 // 255
莫拉维克悖论 // 260
第十六章 混沌边缘的达尔文 // 265
神经机器 // 267
坚不可摧 // 272
机器人的自我复制 // 273
生命的算法 // 276
想象真正的人工智能 // 280
结语 人类的未来 // 287
来自神经科学与控制论的知识 // 289
囿于隐喻 // 292
自由的终结 // 295
大事记 // 301
注 释 // 307
致 谢 // 345

作者介绍


乔治·扎卡达基斯(George Zarkadakis)
伦敦城市大学人工智能方向博士,计算机系统工程师、科学作家。曾在埃森哲和美国硅图公司等机构工作。目前,他是一位技术咨询师和互联网企业家。因其在国际科学交流方面做出的贡献,被法国授予爵士头衔。他一直在为《卫报》、《华盛顿邮报》等知名刊物撰写稿件。他同时还是小说家和剧作家,作品在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出版。目前居住在伦敦。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为您构思的、不包含“满28包邮 人类的命运:从旧石器时代到人工智能的未来”一书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细且自然流畅: 尘世回响:中世纪欧洲的信仰、权力与日常生活 一本深入中世纪(约公元500年—1500年)复杂图景的深度探索之作。 简介: 当历史的指针拨动至中世纪——一个常被简单概括为“黑暗时代”的漫长跨度——我们看到的绝非是一片沉寂的荒原。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剧烈变革、深刻信仰冲突、以及无数普通人生存智慧的时代。本书《尘世回响》旨在剥离刻板印象的桎梏,带领读者走进一个由修道院的钟声、骑士的誓言、农奴的汗水和新兴城市的喧嚣共同构筑的宏大叙事之中。 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宏伟的十字军东征或查理曼帝国的兴衰,而是将聚光灯投射到构成那个时代基石的无数细节之上。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在罗马帝国崩溃的废墟上,由日耳曼部落的活力、基督教的普世精神和古典遗产的残存共同熔铸而成的熔炉。 信仰的铁轨与世俗的张力 中世纪的欧洲,信仰是空气,是水,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绝对核心。本书首先深入探讨了天主教会如何从一个受迫害的宗教,逐步演变为横跨欧洲大陆的政治、文化和精神的最高权威。我们将细致考察教皇权力的巅峰与挑战,从教皇与皇帝之间旷日持久的“授职权之争”,到不同教派和异端思想的出现,揭示了信仰是如何被制度化,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塑造了人们的世界观和道德准则。 我们不会放过对日常信仰生活的描摹:从朝圣路线上的艰辛与奇迹,到圣徒崇拜的兴盛,再到普通农夫对末日审判的恐惧与期盼。理解中世纪,必须理解“神圣时间”的概念——时间并非线性流逝,而是被教会节日和圣徒纪念日所切割和标记。 领主、骑士与农奴的社会结构 封建制度是中世纪的骨架。本书详细解析了这一复杂互惠关系的运作机制:领主如何通过土地(封地)授予骑士(效忠者)军事服务,以及这一结构如何向下渗透到最基层的农奴身上。我们追溯了庄园制度(Manorialism)的演变,探究了农奴的生活条件,他们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他们如何通过集体行动,在看似坚不可摧的等级制度中寻求一丝喘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骑士阶层的文化转型。从早期的粗犷武士,到“骑士精神”(Chivalry)的浪漫化构建,骑士不仅仅是战士,更是文化传播者。我们将分析“宫廷爱情”(Courtly Love)的兴起,这种文学概念如何重塑了贵族家庭内部的性别角色与情感表达,即使在实际的军事生活中,这些理想往往显得遥不可及。 城市的复苏与商业的萌芽 当人们习惯于将中世纪视为乡村社会时,本书会带领读者前往那些在公元11世纪后开始蓬勃发展的城市——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汉堡。这些新兴的商业中心,是打破传统封建秩序的关键力量。 我们将考察行会(Guilds)的形成和功能,它们如何垄断手工业生产、保障产品质量,同时也成为城市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贸易路线的重开,特别是地中海贸易的繁荣,如何将东方(拜占庭和伊斯兰世界)的商品、技术和思想重新引入欧洲,并催生出早期的金融创新,如复式记账法和汇票的广泛使用。 知识的守护者与思想的觉醒 中世纪的学术活动常常被误解为停滞不前。事实上,这是知识从修道院的羊皮纸中解放出来的关键时期。本书详述了中世纪的教育体系:从早期的“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到十二世纪后欧洲第一批大学的建立——博洛尼亚、巴黎、牛津。 重点分析了“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的辉煌成就,特别是托马斯·阿奎那如何尝试调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思想奠定了基础。我们审视了手稿的制作过程、图书馆的功能,以及知识在不同语言(拉丁语、地方方言)之间传播的复杂性。 瘟疫、战争与社会的韧性 中世纪的后半叶充满了灾难性的考验。本书毫不回避“黑死病”(The Black Death)对欧洲社会结构的毁灭性冲击。这场瘟疫如何导致劳动力极度短缺,进而赋予了幸存的农民更大的谈判筹码,加速了农奴制的瓦解?我们同时分析了英法“百年战争”等旷日持久的冲突,如何促进了民族认同感的初步形成,以及军事技术(如长弓、火药的早期应用)的变革。 《尘世回响》试图描绘的,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活力的时代:一个既敬畏神权又孕育商业自由的社会;一个遵循严格等级制度却又在灾难面前展现出惊人适应能力的文明。通过对建筑、艺术、法律文件和私人信件的细致考察,本书旨在还原中世纪欧洲人真实的面貌——他们如何在信仰与生存的夹缝中,为现代世界的到来播下了种子。 目标读者: 历史爱好者、欧洲文明史研究者,以及所有对中世纪文化、社会结构和宗教史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核心洞察: 中世纪并非“黑暗”,而是构建现代欧洲政治、法律和精神框架的必要“中介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标题,首先吸引我的是“满28包邮”这个充满烟火气的价格标签。在这个信息爆炸、书籍价格参差不齐的时代,能以如此亲民的价格获得一本似乎内容宏大的著作,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我并非历史学或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总是充满好奇。从史前时代那些模糊而遥远的剪影,到如今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浪潮,这跨度之大,本身就足以勾起我探索的欲望。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还没有看到,但想象中,它应该会采用一种既能体现历史厚重感,又不失未来科技感的风格。也许是远古岩画与数据流的结合,或者是星辰大海与神经网络的碰撞。这样的视觉冲击,加上“人类的命运”这一宏大主题,无疑会让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去探寻那些塑造了我们,又将塑造我们未来的力量。我特别期待作者如何在如此广阔的时间尺度上,将那些零散的历史碎片和前沿的科技概念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而引人入胜的叙事线。

评分

这本《人类的命运:从旧石器时代到人工智能的未来》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作者巧妙地将历史的长河与科技的浪潮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发展画卷。我特别沉浸于作者对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细致描绘。从分散的狩猎采集部落,到高度组织化的农业文明,再到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浪潮,每一种形态的转变,都伴随着生产力、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我从中看到了人类如何不断适应环境,又如何不断改造环境,这种动态的演进过程,让我对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而当阅读到关于人工智能的章节时,我感受到的则是一种对未来的警示与期盼并存的情感。作者并没有简单地预言一个美好的科技未来,而是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就业结构重塑以及人类自主性的边界问题。这种审慎的态度,让我觉得作者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位引导者,他鼓励我们去思考,去辨析,去为即将到来的未来做好准备。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就像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既能回溯历史的源头,又能眺望未来的曙光。

评分

翻开这本《人类的命运:从旧石器时代到人工智能的未来》,我首先被它那宏大的视角所震撼。作者仿佛是一位俯瞰时间长河的智者,将我们从茹毛饮血的旧石器时代一路引领,穿越农耕文明的曙光,经历工业革命的巨变,直至今日人工智能触手可及的未来。每一个时代,都如同精雕细琢的篇章,展现了人类如何一步步拓展生存的疆域,如何不断挑战自身的极限。我尤其被作者在描述早期人类如何与自然搏斗,如何从集体狩猎的本能迈向早期聚落的智慧所打动。那种原始的生命力,那种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探索,在作者的笔下跃然纸上,让我仿佛能听到远古的呼唤,感受到先辈们在艰难岁月中孕育的坚韧。而当视线转向未来,关于人工智能的论述,则充满了思辨与警示。作者并非简单地描绘一个科技乌托邦,而是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伦理困境、社会变革,甚至是对人类自身定义的挑战。这种前后呼应、古今结合的叙事手法,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回顾,更是一次关于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的深刻反思。

评分

作为一个对人类文明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名字《人类的命运:从旧石器时代到人工智能的未来》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者以一种极其恢弘的视角,将人类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绘早期人类社会的场景时,那种身临其境的笔触。那些关于火的发现、语言的产生、工具的制造,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枯燥的史实,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故事。我仿佛能看到那些穴居时代的先民们,在寒冷的夜晚围着篝火,用粗糙的语言传递信息,用简陋的石器改造世界。这种对人类起源的探索,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类的韧性与创造力。而当故事过渡到现代,特别是关于人工智能的部分,我则被作者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所折服。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技术本身,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进行分析,探讨技术对人类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可能产生的颠覆性影响。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分析的结合,让这本书在提供知识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人类未来走向的深度思考。

评分

我是一个对科技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抱有极大热情和些许担忧的普通读者。这本《人类的命运:从旧石器时代到人工智能的未来》的标题,精准地戳中了我的兴趣点。当我深入阅读其中关于人工智能的部分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深刻的启发。作者并没有回避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反而以一种冷静且富有远见的笔触,剖析了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我被其中关于“奇点”的讨论所吸引,那是一种对未来不可预测性的直观感受,既令人兴奋,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焦虑。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据,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各个领域的潜力,同时也警醒我们,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失业潮、数据隐私泄露、算法偏见等问题。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人工智能视为一个独立的、对立于人类的存在,而是将其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探讨两者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演进。这让我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未来,终究是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我们的选择,将直接决定它将成为助推器还是颠覆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