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策划了汉城奥运会
定价:59.00元
作者:朴世直,姜镕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01
ISBN:97875086049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朴先生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组委会主席,他成功地领导组委会举办了一届出色的奥运会。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汉城奥运会是奥运***为成功的奥运会之一,它对韩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产生了积极而巨大的影响,使这个国家进入了历史的新时代。
北京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就在举行奥运会了,在当前筹备奥运会的关键时期,朴世直先生在《我策划了汉城奥运会》一书中介绍的经验,将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启发。
——何振梁,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
汉城奥运会的成就将永远载入史册,无论是对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还是希望承办奥林匹克的所有的国家来说,这都是可以借鉴的一次盛会。
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汉城奥委会委员长朴世直将汉城奥运会故事始末编篡出版,是很有意义的,谨向他表示祝贺,朴委员长在这本书中,详细地叙述了在创始汉城奥运会神话的过程中人们所付出的汗水、智慧和所作的祈祷,我预期本书将会引起读者极大的反响。
——萨马兰奇,前国际奥委会主席
就像东方典故中的“温故而知新”,过去在中国的邻邦韩国汉城成功举办的奥运会,从筹备到成功结束,背后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组织和周密策划汉城奥运会的朴世直委员长个人的指导理念或哲学,所有这些对北京奥运会有关组织人员和中国人民将会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此更能激发起大家对此书的兴趣。
——姜英勋,大韩民国前国务总理
内容提要
1988年汉城奥运会是奥运历*为成功的奥运会之一,创造了多项关于奥运会的记录。这其中,汉城奥运会组委会主席朴世直功不可没,他对整个奥运会进行了全面的策划、组织和管理,本书是他组织奥运会的经验总结,相信对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带来一些借鉴。奥运会是一次超级策划,和管理方面的一次超级挑战,不论是体育赛事组织者、策划行业,还是企业界及管理界,都可以从中得到教益。
目录
作者介绍
朴世直,1933年生,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81年任汉城警备司令官,1986年任韩国体育部长,同年担任汉城亚运会及奥运会组织委员会委员长,以其特有的鼓动力和组织力成举办了1986年汉城亚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汉城奥运会闭幕后,曾任韩国国家安全企划部长,汉
文摘
序言
《我策划了汉城奥运会》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背景。那个时期,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科技也在快速发展,而奥运会作为一个汇聚全球目光的舞台,其策划和执行无疑需要超前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我很好奇,书中的作者,作为一名关键的策划者,是如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构思和实现汉城奥运会的?是否会提到一些在当时看来极具前瞻性的理念或者技术应用?例如,在媒体传播、观众服务,甚至是场馆建设方面,是否有突破性的创新?我特别想了解,如何将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与奥运会的国际化需求完美融合,既能展现东道主的风采,又能满足全球观众的期待。这本书,或许不仅仅是一份策划报告,更可能是一部关于如何在历史洪流中抓住机遇,如何用智慧和勇气塑造国家形象的生动案例。我期待从中看到,一次奥运会的成功,是如何成为推动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强大引擎。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历史事件中的“人”的故事特别感兴趣的读者。举办奥运会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项目,背后一定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这本书的名字《我策划了汉城奥运会》让我联想到,也许能读到一个亲历者的视角,看到那些在光鲜亮丽的奥运场馆背后,为之奔波、斗争、甚至牺牲的个体。我想了解,作为一名策划者,他们是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做出决定的?当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时,他们是如何寻找解决方案的?是依靠严谨的计划,还是临场的应变?我很好奇,在策划过程中,会不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插曲,一些充满人情味的小故事?比如,工作人员之间是如何沟通协作的?有没有什么因为文化差异或者语言障碍而产生的有趣误会?或者,在某个关键时刻,是哪一个普通人的努力,最终促成了某个重要环节的成功?我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汉城奥运会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里程碑,更是一群鲜活个体共同奋斗的生动写照,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坚持,才是让这场盛会得以圆满的关键。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我策划了汉城奥运会》就像一个引人入胜的钩子,立刻勾起了我对“幕后英雄”的好奇心。奥运会,尤其是像汉城奥运会这样具有时代意义的盛会,其背后必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非常想知道,作为这本书的叙述者,他/她是如何调动和整合如此庞大的资源?在策划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颠覆性的挑战,比如资金短缺、技术难题,或者突发的政治事件?他是如何带领团队,在巨大的压力下保持冷静,并最终化解危机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具体的决策过程,哪怕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比如如何选择运动场馆的设计风格,如何安排开闭幕式的表演内容,或者如何处理运动员和观众的交通住宿问题。我相信,成功的奥运会策划,绝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推演,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非凡的应变能力。这本书,或许能让我窥见到一个伟大项目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和智慧闪光。
评分读到《我策划了汉城奥运会》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关于体育、关于国家、关于国际交流的画面。汉城奥运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关于韩国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那个时代亚洲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一个缩影。我迫切想知道,本书的作者,这位“策划者”,是如何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整个奥运会的脉络的?他/她是如何制定出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策略的?在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申办过程中,汉城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又是在筹备过程中,如何平衡国内资源和国际标准,如何处理与国际奥委会、各国代表团、赞助商以及媒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我尤其好奇,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奥运会举办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以及文化传播的深层思考?例如,如何利用奥运会来提升国家形象,促进旅游业发展,或者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一次体育赛事的组织,更是对国家战略、城市发展以及国际关系运作的一次深度剖析。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我策划了汉城奥运会》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我一直对那些重大事件的幕后故事充满好奇,尤其是像奥运会这样全球瞩目的盛事。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如何将数百万人的目光聚焦于一个城市,如何协调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媒体、观众,如何将一个宏大的愿景变成现实,这其中的复杂程度和所蕴含的智慧,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我特别想了解,在那个年代,汉城(现在的首尔)作为举办城市,在资源、技术、甚至是文化上,会面临哪些与今天截然不同的挑战?策划者们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书中是否会提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比如某个关键时刻的决策,或者某个看似微小的失误如何被巧妙化解?我对书中可能会描绘的团队协作、危机处理以及创新思维非常感兴趣。毕竟,一项成功的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国家形象的展示,也是一次集体智慧和执行力的升华。我期待能从中一窥奥运会申办和筹备的冰山一角,感受那种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成就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