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网)辣问爱情-为什么你还是一个人?
定价:30.00元
作者:青音 汪冰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019864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女人说讨厌的时候是真得讨厌吗,还是在假装矜持?
男人说爱我的时候是真的爱我吗,还是在应付交差?
为什么男人总爱用成堆的谎言来敷衍我?
为什么女人总想知道我的手机里有什么?
男人和女人,到底谁更爱搞暧昧?
当火星撞上金星,理性对抗情感,花心遭遇暧昧,为什么我想的不是他/她要的?
男人,女人,本就不同。
男人不懂女人的敏感,正如女人不解男人的沉默。
当*有影响力的心理节目主持人 青音遇到*有说服力的心理专家 汪冰,你也许才会恍然大悟——爱情,原来如此。
内容提要
《辣问爱情:为什么你还是一个人?》是本男女两位心理专家分别从各自性别的角度同时对情爱世界里的两性差异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由心理节目主持人青音和心理专家汪冰合著,他们分别站在各自性别的立场通过微博小文的形式,从“恋爱”、“家庭”、“性”、“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等方面共同提出爱情中异性共同关心的23个问题。旨在抛砖引玉,引导现代人关注爱情问题的同时能一并释然并跳脱。本书的所有主题旨在探讨两性看待爱和幸福的不同角度。让读者在爱情中得到一些解决问题、改善双方关系的方法,同时也在了解、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更清楚地认识、发现自己。
目录
序言:从“白骨精”到“白素贞”, 从“许多错”到“许仙郎”
1.缘分是等来的吗?
2.女追男,要不要?
3.赚得多,听谁的?
4.冷战,如何赢?
5.男人吃醋,怎么办?
6.面子,到底多重要?
7.坦白,招还是不招?
8.撒谎,是因为爱吗?
9.XXOO,怎么做出爱?
10.坏习惯,怎么办?
11.吵架,赢了什么?
12.安慰话,怎么说?
13.我爱你,说几遍才够?
14.他的心事,跟谁说?
15.失望,爱的杀手?
16.越撒娇,越好命?
17.好女人,好学校?
18.男人,长不大?
19.他的钱,该花吗?
20.崇拜,男人的灵药?
21.心出轨,如何救?
22.示弱,你会吗?
23.“婚”还是“不婚”?
24.尾声,一切还没结束:爱着,爱着……
作者介绍
青音
“2011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CCTV《购时尚》、《夜线》、《心理访谈》、辽宁卫视《复合天使》特约心理专家,情感专栏作家,多家知名企业EAP高端心理顾问,家庭治疗师。2000年至今,青音在阑珊的夜色里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和全国无数喜爱她的听众守候着不见不散的心灵之约。新浪微博粉丝高达百万。
汪冰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目前致力于积极心理学的推广,特别是其在个人成长、组织及个人幸福感提升中的应用。曾作为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讲授者泰勒本-沙哈尔(TalBen-shahar)博士的助手,协助本-沙哈尔博士工作,是《幸福的方法》中文版译者之一。同时还是众多知名媒体心理栏目撰稿人,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特邀专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千里共良宵》嘉宾,北京电视台《生活面对面》特约专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今夜私语时》、《单聊那些事儿》嘉宾。
文摘
序言
这部作品的笔触细腻得让人心疼,它像一面镜子,精准地映照出那些我们在深夜里独自行走时,心中最隐秘的踌躇与彷徨。作者对于人际关系中那种微妙的“错位感”捕捉得极为精准,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耿耿于怀的每一次邀约落空、每一次期待的眼神没有得到回应,在这里都被一一剖析。它不是那种浮在表面的“如何找到真爱”的励志手册,而更像是一场深入骨髓的自我对话。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独立”与“孤单”之间的那条模糊界限时的那种洞察力,它不急于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引导你去审视:你所认为的“一个人”状态,究竟是主动的选择,还是一种无意识的防御机制?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没有说教的意味,反而让读者感到一种强烈的被理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马拉松式的内心清理,虽然过程有些耗费心神,但最终带来的那种平静与释然,是任何空洞的保证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你敢于直面自己在这场情感游戏中,扮演的那个最真实、也最脆弱的角色。
评分翻开这本书时,我本以为会看到一些陈词滥调的情感理论,但很快就被作者那种近乎残酷的诚实所吸引住了。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一种近乎新闻报道式的冷静,去解构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情感陷阱。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于“社交舒适区”的论述,作者巧妙地指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还是一个人”,不是因为缺少机会,而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更习惯于在既定的、可预测的模式中寻求安全感,而真正的亲密关系恰恰需要打破这种舒适。那种对现代都市人情感隔离现象的刻画,入木三分,仿佛作者就站在我们身边,观察着我们在咖啡馆里各自低头刷手机,却又渴望着被看见的矛盾状态。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松散,但这种“松散”却是故意的,它模仿了我们日常思绪的跳跃性,让你在阅读时不断地被新的视角击中。我尤其喜欢作者引用的一些生活化的案例,它们并非戏剧化的爱情故事,而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插曲,正是这些细节,让整本书的论述显得无比扎实和可信。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打着“治愈系”旗号的书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着实给了我一个惊喜。它最核心的魅力,在于它对“期待管理”的深刻探讨。我们往往因为对想象中那个“完美伴侣”的期待值过高,导致现实中所有符合标准的人都被我们下意识地屏蔽了。作者用非常清晰的逻辑梳理了这种期待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自我设限的牢笼。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老练,它不煽情,不贩卖焦虑,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深夜里跟你促膝长谈,既有犀利的批判,更有温暖的接纳。读到关于“自我价值感”的那一章时,我甚至停下来做了好几次笔记,因为书中提出的观点,比如“你的价值不因是否被选择而改变”,对于长期处于情感低谷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的力量。它没有许诺你明天就会遇到谁,而是帮助你把焦点从“别人”身上,坚定地拉回到“自己”身上,这种内在力量的重塑,远比任何外部的成功都来得持久和重要。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节奏拿捏得极其高明,它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心理分析师,引导读者自己去搭建认知的框架。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对于“亲密恐惧”的细致描摹。很多读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渴望爱情的,但书中却层层深入地揭示了,我们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着对“被看见”的恐惧,对“关系责任”的逃避。作者的文风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时而跳跃,时而沉稳,非常富有音乐性,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流畅感。它避免了使用过于专业的心理学术语,而是将复杂的理论融入到生活场景的对话之中,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议题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在处理“孤独感”时的态度——它不是一种需要被治愈的疾病,而是一个需要被正视的生命阶段。这种接纳的态度,让阅读体验变得非常舒缓,没有压迫感,反而让人愿意主动深入探索自己内心的迷宫。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更像是一场文学性的社会观察报告,而非纯粹的个人情感抒发。作者对于当代社会中“连接焦虑”的描摹,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它没有集中火力攻击单一的错误,而是从社会结构、媒介环境、个体心理等多个维度,编织了一张解释我们“为什么单着”的复杂网络。我尤其赞赏作者对于“无效社交”的解剖,那些大量的聚会、点赞背后的空虚感,被作者用一种近乎哲学的思辨方式进行了探讨。这种思辨性使得本书的厚度远超一般的“情感指南”。它的语句结构变化多端,有的段落如同短促有力的断言,直击痛点;有的则展开为绵长而富有画面感的描述,引人入胜。这种风格上的变化,使得整本书读起来绝不枯燥,始终保持着阅读的新鲜感。它不是教你如何“追逐”爱情,而是邀请你先成为一个有趣、完整的人,让爱情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才是本书最深刻的馈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