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集第十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集·第十辑
原书定价:58元
售价:46.40元,
作者:白春礼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030433572
字数:
页码:3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序言(白春礼)
白春礼院士
坚持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
邱棣华教授
地球的能量:探索地震、海啸、
火山爆发的原因
吴瑞华研究员
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漫谈
仝开健
中国极地科学考察
王汉杰教授
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
陈建生院士
寻找第二个“地球”
史军博士
餐桌植物园
黎乐民院士
化学的使命:创造财富、保障健康——从自发走向自觉
焦维新教授
月球与月球探测
杨晔
菜市场的博物学——虾兵蟹将的故事
乔轶伦
探秘蛇世界
高登义研究员
走进地球三极
刘忠范院士
纳米科技——从科幻到现实
内容提要
《科学文化系列: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集(第10辑)》关于“大师”的书,着眼于20世纪美国科学界、商界、政界影响力的风云人物,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探究他们的成才经历,从而为解读美国强盛之源献上一把新钥匙。童年时光、大学生活、军旅征程与事业生涯中的一段段如烟往事,或平和清雅,或炽热狂放,或辛酸坎坷,生动再现了大师们心智历练的时代画卷。
《科学文化系列: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集(第10辑)》基于细致的描述与缜密的分析表明:美国之所以大师辈出,主要在于其塑造精英的社会机制与文化氛围,尤其是精神、思想、传统、价值观、信仰与习俗等“软实力”因素。这一主题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适时的启示:教育制度与社会环境应更加激励人力资本的提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文摘
《科学文化系列: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集(第10辑)》:
坚持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
白春礼
纳米科技研究专家,满族,1953年9月生于辽宁丹东。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1年、1985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和国家纳米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先后从事过高分子催化剂的结构与物性、有机化合物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分子力学和导电高聚物的EXAFS等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纳米科技的重要领域——扫描隧道显微学的研究,研制成功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系列。在纳米结构、分子纳米技术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工作。
Bai Chunli
白春礼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发展从原始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但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也使自然资源迅速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传统工业文明追求与自然资源供给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强烈呼唤科技的重大创新突破,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能源与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们思维方式转变与生态伦理观的形成。
一、生态文明迫切需要科技创新
“科学”源于拉丁文scientia,本义是知识和学问。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入,科学已发展为一种包含许多大的门类且相互交叉的学科,构成一个庞大的、多层的知识体系。“技术”由希腊文techne(工艺、技能)和logos(词,讲话)构成,意为工艺、技能,早出现在17世纪,当时仅指各种应用工艺。到20世纪初,技术的含义逐渐扩大,涉及工具、机器及其使用方法等内容。科学和技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提出发展的可能,技术变“可能”为“现实”。
至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五次科技革命: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末,以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在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带来了世界次科技革命;18世纪中后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及机器作业代替手工劳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中后期,以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初,以进化论、相对论、量子论等为代表的科学突破引发的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纪中后期,电子计算、信息网络的出现带来的第五次科技革命。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益呈现出多点、群发突破的态势(图1)。某些领域基本问题率先突破,可能引发群发性、系统性突破,产生一批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涌现一批新兴交叉前沿方向和领域,进而推动科技革命、产业变革。
图1科技革命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以下五个新的特征:①领域前沿不断拓展,学科间交叉、融合、会聚频繁,新兴学科及前沿领域不断涌现;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技术研发边界日益模糊并相互促进融合,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结合更加紧密,产学研合作更加深入;③转移转化研究、工程示范、企业孵化、风险投资、高技术园区等倍受重视,成果应用转化的周期越来越短;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创新要素在范围内加速流动配置,国际科技合作更加广泛,知识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受关注;⑤创新组织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网络和信息技术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平台,使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在,呈现出专业化、个性化、社会化、网络化、集群化、泛在化的新特征(图2)。
图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态势
现代化进程需求、科技发展内生需求,以及呈现的新特征,共同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着若干学科领域的重大突破。科技进步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和质量,深刻改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科技进步也加速了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进程,推动人类逐步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当今可能产生重大突破的若干学科领域中,包括基本科学问题、能源与资源、信息网络、先进材料和制造、农业、人口健康等领域,大部分领域的突破都与生态文明息息相关:在能源与资源领域,节能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先进可再生能源开发,以及深部资源探测等;在先进材料和制造领域,从分子层面设计、制造和创造新材料,与直接数字化制造结合,将产生爆炸性的经济影响。例如,3D打印技术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规模16��8亿美元的新兴产业,并以年均20%~30%的速度高速成长。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针及科技创新战略
新时期,我国提出了“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不唯GDP论英雄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针,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也呼唤科技创新战略部署和实施。
1�毙率逼谏�态文明建设方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该方针的确立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部署,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我国纠正唯GDP论英雄的表述愈益明确坚决,在执政理念上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2013年6月,总书记指出“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2013年11月,中央文件提出纠正“唯GDP论英雄”,提出“坚决纠正唯国内生产总值用干部问题”。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2�鄙�态文明建设形势和任务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具体体现在:①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出现新态势、新特征。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各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绿色发展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初步建立了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严峻挑战。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表现在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突出、国土开发格局不够合理、应对气候变化面临新的挑战。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是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打持久战。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基本形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具体包括:①加快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大力提高城镇化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水平,大力建设海洋强国。②有效减轻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下大决心化解产能过剩,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③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狠抓节能减排降低消耗,狠抓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④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坚决治理大气污染,大力治理水污染,加紧治理土壤污染,切实保护生态系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⑤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市场体制机制和经济政策。
……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集第十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