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认识未知的自己(通过荣格心理学了解真正的自己)
定价:25.00元
作者:(日)长尾刚 ,傅玉娟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5442496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关注自我的成长,认识未知的自己
探索人类心灵的秘密,解读你的心灵成长密码
解读20世纪*的心理学家之一——荣格的学说
为什么人有时会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梦中出现的事物有什么样的意义?
为什么有的人在职场中如鱼得水,有的人却屡屡受挫?
如何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学会与异性相处?
这个世界上,有幽灵和UFO吗?
内容提要
人的心灵是世界上复杂、难以理解的。可能你会问: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思考这些问题?因为这一切都与我们的幸福密切相关,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认识未知的自己。
荣格是20世纪心理学领域受关注的心理学家,他的学说在科学的基础上融合了神秘主义,从研究人类的潜意识入手,解读了梦境、人格类型、潜意识、情结、原型……探索人类的心灵和个人成长之路,从而帮助我们认识心灵的真实面目、了解心灵与环境之间的丰富联系,追求真正的幸福。每个人都可以在荣格心理学中找到心中困惑已久问题的答案。
目录
前言
Part 1 荣格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心灵中的“另一个自己”
心理疾病的产生
荣格心理学是治疗心理疾病的医学
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
探寻潜意识世界
词语联想法的运用
如何发现潜意识世界
人格与第二人格
潜意识世界的意象与象征
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临床验证
Part 2 心理类型与性质
荣格心理学中的心理要素
潜意识有助于人格的形成
集体潜意识
潜意识有预知能力
关于梦的认识
荣格的释梦理论
外倾型和内倾型
外倾型与内倾型的结合
思维、情感、感觉、直觉
理性机能和非理性机能
8种人格类型的特点(一)
8种人格类型的特点(二)
情结
亲子间的情结
Part 3 原型与阴影
原型
原型的表现形式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阿尼玛、阿尼姆斯的失控
阿尼玛的4个发展阶段
阿尼姆斯的4个发展阶段
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的危险性
阴影
投影
自性是完整心灵的核心
了解自己的情结
个体化是自我与自性的统一
Part 4 荣格与神秘世界
荣格与神秘现象
荣格无法完全相信基督教
开始接受神秘现象
神秘现象
幽灵
荣格与《易经》
共时性——有意义的偶然
炼金术——古代的心理学
UFO源自于现代人的不安
作者介绍
长尾刚
1962年生于东京,东洋大学研究所修业,非小说类散文文学作家、历史作家,善于以生动的手法将历史和文学内容呈现给读者。主要著作有《浅显易懂的“奥之细道”》《简明日本文学》《有智慧的武士们》《强化心灵的武士道入门》等,一直独立研究荣格心理学,本书是其部研究成果。
文摘
序言
初翻开这本书,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毕竟“荣格心理学”这几个字摆在那里,就带着一种深邃和专业的门槛。然而,令人惊喜的是,作者的笔触异常生动,仿佛是和一位博学又富有同情心的朋友在深夜畅谈。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晦涩的概念,而是从一些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困境入手,比如那种莫名的焦虑感,或者在人际关系中反复出现的模式。我记得其中一段,作者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解释“阴影”——就像我们试图藏起来的那些不那么光彩的部分,但它们并没有消失,只是在暗处悄悄影响着我们。读到这里,我忍不住停下来,回想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那些似乎被我刻意忽略的情绪和行为,原来都有迹可循。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将荣格的理论变成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将其融入了大量的生活案例和个人感悟之中,让读者能够切身感受到这些理论的普适性和指导意义。那种“啊,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不时地在阅读过程中涌现。我发现,它不仅仅是关于“认识自己”,更是一种邀请,邀请我去探索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去拥抱那个更完整的我。
评分老实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荣格心理学只停留在模糊的概念性了解,以为它只是关于“阴影”和“集体无意识”的一些哲学探讨。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极为细腻和富有同情心的笔触,将荣格那些复杂的理论,抽丝剥茧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困扰和成长紧密联系起来。我特别欣赏他对于“个性化进程”的描述,它不是一种终极的目标,而是一个持续不断、充满挑战和惊喜的旅程。他引导我们去理解,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内心冲突,都有可能是通往更深层自我认知的契机。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既有普遍性,又能引发个体反思。我记得有段关于“情结”的讨论,让我恍然大悟,很多我长期以来无法解释的情绪波动和人际关系问题,原来都与潜意识中的某些“情结”有关。这本书并没有提供快速的“治愈”方法,而是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接纳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内心的复杂性,并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最担心的就是它是否会过于理论化,让我感到枯燥乏味。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作者以一种非常个人化和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带领读者踏上了一场探索自我的奇妙旅程。他并没有回避荣格理论的复杂性,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种可以被实践和感受的力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梦境解析”的部分,他不是提供一套标准化的解读手册,而是引导读者去关注梦境中个体的象征意义,以及梦境如何反映我们潜意识的冲突和渴望。这种开放式的引导方式,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自我认识,从来都不是一个被告知的答案,而是一个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作者的语言充满智慧,却又不失亲切,他将那些深奥的心理学概念,用生活化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串联起来,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看到身边很多人的身影。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荣格心理学的读物,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那些曾经被我忽视的光芒和阴影,让我开始思考,我真正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巧的地图,为我导航进了那个我一直以为熟悉,但实际上却充满未知的大陆——我自己。作者巧妙地将荣格心理学中最核心的几个概念,如原型、集体无意识、个性化进程等,以一种极其易懂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原型”的阐释,他没有将其描绘成遥不可及的神话符号,而是将其看作是我们内心深处普遍存在的心理模式,影响着我们的选择、情感反应乃至梦想。比如,关于“阿尼玛/阿尼姆斯”的讨论,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何我们在面对异性时会产生某些特定的吸引或排斥,以及如何在关系中寻求更平衡的发展。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具有画面感,他会用生动的比喻和故事来解释抽象的心理机制,让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的不是简单的“诊断”,而是一种“赋能”。它教会我如何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如何理解那些反复出现的梦境和幻想,以及如何有意识地去整合那些被压抑的能量,从而实现真正的成长和转变。每一次阅读,都感觉像是在剥洋葱,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更深层次的自我。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感受,是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和深邃的自我。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在荣格心理学的迷宫中穿行,但他的方式却不是强行指引,而是鼓励我亲自去探索,去发现。他对“原型”的解读,尤其让我着迷。他没有将这些古老的意象描绘得遥不可及,而是将其看作是我们共同的心理遗产,塑造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我曾经对自己的某些冲动和行为感到困惑,这本书帮助我找到了它们背后可能的原型根源,从而能够以一种更客观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书中关于“自我”和“意识”关系的探讨,也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自我,并非仅仅是我们日常意识到的那个“我”,而是包含着更深层次的潜意识能量和可能性。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内心对话,作者提出的问题,总是能触及我内心最柔软也最隐秘的部分。它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书,而是一本引导你去寻找答案的书,一本让你学会如何去问自己“我是谁”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