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饭店概览 2003
定价:70.00元
售价:51.1元,便宜18.9元,折扣73
作者: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3-01
ISBN:9787503223211
字数:630000
页码:22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981kg
保利大厦于1992年正式成立,为中外合资企业,是一座集客房、写字楼、剧院、博物馆、餐饮、娱乐、会议设施为一体的综合型智能化四星级商务酒店,由北京保利物业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位于北京平安大街与东二环路交会处,毗邻各国驻华使馆区,朝阳商业区。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略显厚重的纸张质感,配上那种带着时代印记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那个世纪之交的氛围中。我记得当时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黑白相间的行业照片,记录着那个年代酒店业蓬勃发展却又带着一丝初创的青涩感。那些老式电话机、宽大的迎宾台、以及服务员一丝不苟的制服,都像是时间胶囊一样,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商业图景定格了下来。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早期外资酒店进入中国市场时所采用的那些策略分析,虽然没有直接的数据支撑,但那种基于当时市场环境的深入洞察,读起来非常过瘾。作者似乎对当时中国饭店业的“摸着石头过河”状态有着切身的体会,文字中充满了对行业前辈那种筚路蓝缕的敬意,读来让人感慨万分。那种对细节的关注,比如对不同地域酒店风格差异的微妙描述,远超出了普通行业报告的范畴,更像是一部浓缩的社会变迁史。整体来说,这本书的视觉呈现和开篇的叙事基调,为接下来的阅读定下了一种沉稳而怀旧的基调,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去探究那个年代的商业逻辑。
评分这本书在组织结构上展现了一种近乎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尤其体现在它对“服务”这一核心概念的拆解上。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泛泛而谈“优质服务”,而是深入到具体的客房管理、餐饮运营乃至危机处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的剖析。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人力资源管理那一章节,它探讨了在人才流动性还未像今天这样高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内部培训体系来构建一支稳定的服务团队,这种前瞻性的思考,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也颇具价值。文字的表达方式偏向于逻辑推导和案例佐证,少了一些煽情的描述,多了一些冰冷而有力的论证过程。比如,它对比了不同规模酒店在成本控制与服务标准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具体路径,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信息收集和归纳方面的功力。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针对特定商业模式的解构和重塑,它迫使你跳出当下的思维定势,去理解那些看似基础的管理决策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经济动因。对我而言,这本“指南”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套清晰的分析框架,而非仅仅是事件的罗列。
评分从阅读体验来说,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极其凝练且信息密度极高的,如果不是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去阅读,很容易就会被那些密集的专业术语和行业术语所淹没。它没有太多迎合大众读者的“故事性”,更像是一份交稿给高层管理者审阅的深度报告。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市场细分和目标客户群定位的论述,作者似乎非常强调“差异化竞争”的必要性,并用当时的经济数据来佐证,例如对商务差旅市场和休闲旅游市场的客源结构分析,其深度令人叹服。读到关于价格策略的部分时,我甚至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对照着当时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去体会那种定价背后的博弈。这种阅读过程是充满挑战的,它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行业背景知识作为基础,否则很多精妙的论断就会因为缺乏上下文语境而显得晦涩难懂。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为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准备的“内参”,其价值在于其高度专业化和不加修饰的直白。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对“地域特色”与“国际标准”之间张力的关注。作者在描述不同城市的酒店发展时,似乎总是试图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探讨如何既能保持本土文化的吸引力,又不至于在国际竞争中显得格格不入。那种对地方风土人情的细腻捕捉,比如对南方茶文化如何融入西式早餐服务流程的探讨,或者北方待客之道如何在前台接待中体现,都体现了一种超越纯粹商业计算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融入的探讨,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了操作层面,给出了许多可操作性的建议。阅读过程中,我仿佛随着作者的文字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一次巡回考察,从沿海的现代化高楼到内陆的精品民宿(尽管当时“民宿”的概念还未完全成型,但其雏形已在探讨之列),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一种既渴望融入全球体系又极力想保留自身独特性的时代脉搏。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它拒绝将中国饭店业视为一个同质化的整体,而是细致地描绘了其内部的多元光谱。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节奏,特别是后半部分关于“未来趋势预测”的章节,展现出一种自信而略带理想主义的色彩。作者在展望未来时,对技术在酒店运营中的应用,例如早期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的雏形和数据应用的设想,进行了相当大胆的预测。当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预测或许显得有些保守或不够精确,但重要的是,它捕捉到了那个时间点上,行业精英们对信息技术将如何改变服务业的集体想象。这种对“变革”的期许和对“效率”的追求,让整本书的基调在严肃的行业分析中,增添了一抹对进步的向往。文字的语气上,在谈论挑战时显得沉稳,而在谈论机遇时则充满了昂扬的斗志,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富有感染力。它不是一份简单的历史记录,更像是一份充满期许的“行业宣言”,激励着从业者去拥抱即将到来的变化。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是观察一个行业在特定历史节点如何自我期许和规划未来的一个绝佳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