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典藏中国:长江三峡
定价:10.00元
售价:7.3元,便宜2.7元,折扣73
作者:刁兆彦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1-01
ISBN:97875032206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118kg
本书分四部分介绍三峡,主要章节包括发现之旅、一次激动人心的旅行、长江三峡巡礼、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峡——险、夔州竹枝词、彪柄千秋的出塞人——王昭君、端午节的来历、主题特写、风景游历、行走于三峡间、慨自然之鬼斧、阳世阴间一线隔——丰都鬼城、一道永远的赞美诗——巫山十二峰、一条历史的大走廊——古栈道的遐想等。
长江,是我国的大河。它起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全长6300多公里,自西向东奔腾激荡,横贯于中国的腹地,汇百种纳千流,一路高歌,奔腾不息。在世界上,长江是仅次于南美河和非洲尼罗河的第三大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古老文明。长江三峡,两岸异峰突起,江流湍急猛进,是自然界鬼斧神工的精心杰作,是造物者的神奇创造。以其雄伟壮丽的奇特景色,尽展其绚丽多姿的风采。峡区拥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令人憧憬,神奇优美的传说令人神往,雄传壮丽的风光令人惊叹。古往今来,长江三峡吸引了无数骚人墨客的脚步和目光。
一、发现之旅
一次激动人心的旅行
长江三峡巡礼
瞿塘峡——雄
巫峡——秀
西陵峡——险
夔州竹枝词
彪柄千秋的出塞人——王昭君
端午节的来历
二、主题特写
三、风景游历
行走于三峡间、慨自然之鬼斧
阳世阴间一线隔——丰都鬼城
一道永远的赞美诗——巫山十二峰
一条历史的大走廊——古栈道的遐想
一支难忘的小插曲——小三峡和小小三峡
一路高歌——三峡行吟
探索神秘之源——香溪源和神农架
璀璨的明珠——宜昌
四、资读情报
重庆美食辣不怕
三峡沿途土特产
长江三峡游览推荐线路
神州号豪华旅游船
读完这本书,我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立刻背起行囊,亲自去探访那些书中所描绘的每一个古老地貌和遗址。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他似乎不仅仅是在记录事实,更是在重塑画面。当我读到关于特定山峰的描述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种云雾缭绕、气势磅礴的景象,仿佛能听到峡谷间水流拍击岩壁的回声。这种强烈的画面感,来源于作者对自然环境描写近乎诗意的把握。它激发了我对地理和人文相结合的深层思考,让我意识到,地域的变迁如何深刻地塑造了人类的精神气质。这本书成功地将地理的冷峻与历史的温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在敬畏自然的同时,也对人类的坚韧不拔感到由衷的钦佩。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厚重的纸张触感温润,封面烫金的纹饰在光线下流转着低调的奢华感,仿佛能从中嗅到历史沉淀下来的墨香。内页的排版布局疏密有致,字体选择典雅而不失现代感,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扉页上那幅精致的古代长江水文图,线条细腻入微,充满了古朴的韵味。翻阅时,那种被精心对待的感觉油然而生,让人忍不住放慢速度,去体会每一次指尖与书页的接触。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工艺品,即便是随手摆放在书架上,也能提升整个空间的文化格调。我猜想,光是这本实体书的制作成本就相当可观了,足见出版方对“典藏”二字的郑重承诺。那种实体书特有的重量感,是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替代的仪式感。
评分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才把这部厚重的著作通读一遍,坦白说,里面的历史脉络梳理得极其精妙,但叙事节奏稍显紧凑,对于我这种非专业历史爱好者来说,偶尔需要停下来做些背景知识的补充。作者的学术功底毋庸置疑,他对早期巴蜀文明与中原文化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展现了极为深刻的洞察力。然而,在描绘宏大历史场景时,总感觉少了一丝烟火气,比如,如果能增加更多关于当时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状态的侧写,哪怕只是通过一些引用的民间传说或生活遗存的描述,想必会更具代入感。整体而言,它更像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论著,适合对特定地理区域的早期文明有一定了解的读者进行深入研究,而非轻松的休闲读物。
评分从文献引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参考资料库构建得非常扎实且广博,涵盖了从甲骨文拓片到近现代考察报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一手和二手资料。这无疑为书中的论点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使其在学术界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不过,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种密集的引文脚注系统反而成了阅读的障碍。很多时候,我不得不中断阅读的主线,去翻阅页脚查找来源注释,这极大地打断了阅读的沉浸感。如果出版方能在典藏版中考虑提供一个电子版附录,将那些繁复的注释和延伸阅读材料独立出来,或者至少在排版时给予更清晰的视觉区分,相信能让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享受到这部杰出作品的精髓,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专业研究人员。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值得尊重,但阅读的易用性还有提升的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配图质量实在令人惊叹,尤其是那些首次公开的面考古遗址高清照片,细节清晰到令人屏息。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古代水利工程的专题部分,那些图表和模型复原图,清晰地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那些古老的驳岸遗迹到水车的结构图解,无不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然而,我发现一个美中不足之处:有些地图的图例标注略显密集和复杂,初次接触时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去解读。如果能在主要章节的开篇处,设置几张风格更简洁、主题更突出的导览地图,帮助读者快速定位不同章节所涉及的地理范围,阅读体验或许会更加流畅顺滑。即便如此,这些图片资料的翔实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预期,绝对是这部作品的亮点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