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的心灵:儿童心理分析案例
定价:38.00元
作者: 山中康裕,穆旭明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192340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心灵的成长,是极重要的事它所产生的力量,也是极强大的力量
内容提要
《孩子的心灵:儿童心理分析案例》是一本儿童心理学方面的高端科普图书,详细记载了作者对9个孩子的心理分析及治疗过程,对教师、家长极具启发意义。
本书是京都大学教授山中康裕的早期作品,作为日本分析心理学与沙盘游戏治疗的开拓者之一,作者有非常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他在书中为读者展现了一种真正的对待儿童来访者的态度。通过与儿童面对面、心与心的亲切交流,治疗师*终让我们看到了儿童自然成长的力量。而治疗师本人,在为儿童提供一个自由并受到保护的空间的同时,默默地陪伴他们,通过凝视孩子的目光,密切留意他们的表情,随时确认他们传递出的信息,从孩子各自特殊的“窗口”中探视他们的心灵深处,及时把握住了心理干预的时机。
目录
前言
章 从攻击退化到制作道路的开始(咬犬道太 八岁)
相遇的瞬间 道太的生活史 制作道路的开始 违抗“禁止”
“零的世界” 全新展开 痛斥大喝
对“症状”含义的疑问
自由与限制 箱庭疗法
第二章 缄默的出入口(无嘴太郎 七岁)
三年半的沉默 死与再生的仪式 绘画在诉说
“关键体验”的记号 破壳而出的前兆 “我开口了!”
绘画作品出航 的教师们
关于“语言” 缄默的背后
献给不爱说话孩子的母亲
第三章 从一个相反国家回来(小红帽庭子 八岁)
“学校恐惧症” 家庭背景 沙盘作品戏剧性地展开
尊重个人决意 恢复治疗
小红帽与太母 知识型家庭的陷阱
少年时期的死亡与宗教性
母亲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第四章 献给死者们的安魂歌
第五章 红鬼蓝鬼的恶梦(鬼太郎 七岁)
可怕的绘画 即将倒蹋的房屋 母亲的指责
父亲的主张 上天赐予的能力
对于少男少女来说的梦与威吓
第六章 “你不是我妈妈”( 恋母雾子 十一岁)
突然间的精神错乱 某个契机 意识化过程
少男少女“被”的幻想
第七张 以照片为媒体的精神疗法(塞得过满诚 十四岁)
作为疑病症的便秘 凑不齐的家庭成员
照片治疗的经过 日后谈
青春期的危机
少年时期的自杀与脱轨行为
第八章 在通信中发现自己(通信茧子 十五岁)
去不了学校 托带信件 小小的乱波
恢复的过程 茧子的选择
“写作”与“说话”
与学历社会的激浪作斗争
第九章 少年时期的心灵
回想起少年时代 身为父母
少年时期的重要性 少年时期与时代的关联
后记
译后记 从特殊“窗口”探视心灵的深处作者介绍
山中康裕(Yasuhiro Yamanaka)
1941年 出生于爱知县名古屋
1966年 毕业于名古屋市立大学医学部
1971年 毕业于同大学院医学研究科,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69~1972年 接受京都大学河合隼雄教授的荣格派教育分析
1975年、1985~1986年、1997年三次赴瑞士留学,接受荣格研究所所长巴露兹(Barz)博士及多拉卡尔夫(Dora Maria Kalff)女士的分析
历 任 京都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京都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同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科长,2005年卸任
现 任 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日本京都赫尔墨斯研究所所长
日本游戏疗法学会会长,日本临床心理身体运动学会会长
日本艺术疗法学会理事,日本荣格心理学会理事
国际表现病理艺术疗法学会(SIPE)副会长
国际箱庭疗法学会(ISST)创办理事
获 奖
1995年 美国表现病理学会Ernest Klis奖
1997年 法国表现病理艺术疗法学会特别奖(Basque)
2000年 加拿大箱庭疗法学会奖(Father Raven)
2002年 WPA世界精神医学会金奖(Gold Medal)
2013年 中国表达性心理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杰出贡献奖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位对儿童教育非常感兴趣的家长,平时也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但《孩子的心灵:儿童心理分析案例》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到的最深刻、最有启发性的一本。它不是那种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图景。我尤其被那个讲述“童年创伤”对成年人影响的章节所打动。虽然书中主要聚焦于儿童心理,但它非常巧妙地将儿童时期的经历如何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进行了深刻的解读。这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童年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在潜移默化中如何影响了我现在的为人处世。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更是关于“如何理解孩子”,以及“如何成为一个能被孩子信任和依靠的成年人”。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吸引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也跟着他们一起经历内心的成长与蜕变。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更深入了解自己孩子,或者对儿童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们。它会让你的育儿之路,变得更加充满理解和智慧。
评分坦白说,在读《孩子的心灵:儿童心理分析案例》之前,我对儿童心理分析这个领域一直感到有些遥远和神秘。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用极其贴近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境,以及心理分析师们如何巧妙地介入,帮助孩子们走出阴影,重拾阳光。我记得书里有一个案例,描述了一个孩子因为在学校遭受欺凌而变得胆小怯懦,甚至不愿意上学。作者不仅详细分析了孩子内心的恐惧、自卑和无助,还展示了心理医生如何通过角色扮演、绘画等多种方式,一点点地帮助孩子重建自信,勇敢地面对挑战。读到孩子最终重新焕发活力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心也跟着一起飞扬起来。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会经历成长中的“小坎坷”,而我们的责任,就是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这本书对我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让我看到,即便是最微小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疏导,也可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每个家长都应该随身携带的“心灵地图”!我一直对孩子们的内在世界充满好奇,但又常常因为捕捉不到他们的真实想法而感到力不从心。当我翻开《孩子的心灵:儿童心理分析案例》,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作者用生动、引人入胜的笔触,描绘了几个截然不同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与挑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名叫小艾的女孩,她因为父母离异而变得沉默寡言,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书里详细分析了小艾内心的挣扎,以及心理医生如何通过一次次细致的沟通和引导,帮助她重新找回了笑容。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身边的一些孩子,也看到了自己曾经作为孩子时的影子。书中的案例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堂堂生动的心理学实践课,让我学会了如何更敏锐地捕捉孩子的情绪信号,如何更有效地与他们建立信任,以及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如何提供最恰当的支持。即使你不是心理学专业人士,这本书的语言也足够通俗易懂,让你在阅读中也能悄然提升自己的育儿智慧。它让我明白,孩子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情感需求,而我们作为家长,最大的责任就是去理解和回应这些需求,而不是简单地评判或压制。
评分我必须说,《孩子的心灵:儿童心理分析案例》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儿童心理的看法。我之前总觉得,孩子嘛,就是天真烂漫,哪里有什么复杂的心理问题。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比我想象的要丰富、要敏感得多。其中那个关于“分离焦虑”的案例,看得我心惊肉跳。一个小男孩,因为妈妈第一次出差,表现得歇斯底里,甚至出现尿床的情况。书里深入剖析了这个孩子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以及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抗拒。读到这里,我反思了自己平时对孩子的一些忽视,可能我以为他只是“闹脾气”,却没有真正去理解他内心深处的呼唤。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看似微小的行为,都可能是一个孩子在求救的信号。作者的分析非常专业,但又非常人性化,既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又有真挚的情感流露。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方法论,教我们如何识别孩子的心理信号,如何循循善诱地与他们沟通,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这本书就像一本宝藏,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如何做一个更好的父母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我是一个对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充满好奇的人,平时会阅读很多育儿类书籍,但《孩子的心灵:儿童心理分析案例》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它没有停留在浅层的行为分析,而是深入到孩子内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探索那些被隐藏的情感和需求。书中的案例,无论是关于“依恋关系”的形成,还是“规则意识”的培养,都写得非常细致入微,仿佛能听到孩子内心的低语。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案例时,那种既严谨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他不仅指出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让我们家长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并做出更恰当的回应。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也照出了我们作为家长可能存在的盲点。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与孩子建立一种健康、信任的亲子关系,是多么的重要。这本书让我不再将孩子的“不听话”或“出格”行为简单地视为叛逆,而是去探寻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