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既怕爱不来 又怕爱乱来
定价:28.00元
作者:徐昕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213048340
字数:196000
页码:28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徐昕是我的LAN友,我们却从不见面,都说他的回信比我温柔,其实,温柔是硬朗的机制。所以,他的书是男人的温柔一刀。”
——巫昂
☆“这是一本关于爱情和人生的诊疗书,68个一问一答,解决的不仅是旁观者清的情感纠结,还有当局者迷的人生困惑。遇到情感问题,求医不如求徐昕老师。”
——邵双平,《风景名胜》、《城市周刊》主编
☆“心里的事都是大事,解决起来,一靠细致,二靠长久。这是一套非常好的疗心的方子。”
——徐建军,《行报》总编辑
☆“以导游尽揽风景的眼光,凭老师一针见血的智慧,一语道破真相,解开层层心结。他就是大家的'虚心老师'。”
——姚丽萍,《每日商报》社长
内容提要
★这是一方比《我爱问连岳》热情,比《痴男怨女问沈爷》有底线,比《爱情就是一物降一物》靠谱,比《爱的地下教育》温暖的情感败火良药……
★“70后”学者型 闷骚型情感大师;北京高校教师,多家主流媒体专栏主笔,常年主持都市情感信箱,他(徐昕)的回信,有一种掩饰不住的霸气侧漏。
目录
作者介绍
徐昕,“70后” 男 文艺 愤青,情感信箱主持人。十年来,在《京华时报》、《新京报》、《北京晨报》、《每日商报》、《风景名胜》等国内多家主流媒体担任专栏主笔。职场阅历丰富,官方身份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人称“虚心老师”。2001年、2011年两次获得欧盟使团及瑞典使馆组织的国际文学翻译大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油画质感,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让人在书架上第一眼就被吸引住了。我拿到手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触感也挺舒服,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铜版纸,而是带着一点点细腻纹理的哑光纸,捧在手里有种沉甸甸的实在感,让人觉得这绝非是一本可以轻易翻阅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内页的字体排版也显得十分用心,字号大小适中,行距也拿捏得当,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这对于我这种习惯在睡前捧着书本享受宁静时光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看得出来,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的时候,真的是下了不少功夫,不仅仅是内容的打磨,连同载体本身,都力求做到一种美学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往往预示着书中所蕴含的思想或故事也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雕琢的。这本书的实体书,本身就具备了一种值得收藏的价值,光是摆在桌面上,也能为周遭的环境增添一份书卷气和沉静的力量。
评分我个人对叙事节奏的把控要求比较高,很多小说或散文集,开头总是拖沓冗长,铺垫过多,让人提不起精神。但这本书的开篇处理得非常高明,它没有采取那种宏大叙事的开场白,而是直接将读者投入到一个充满张力和微妙情感的场景之中,像是一部电影的精彩剪辑片段,瞬间抓住了我的全部注意力。情节的推进不是线性的、平铺直叙的,而是充满了巧妙的回旋和意想不到的转折,让你总忍不住想翻到下一页去探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且,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捕捉极其细腻和精准,即便是寥寥数语,也能勾勒出一个复杂、真实、有血有肉的灵魂。我常常在阅读某个段落时,会突然停下来,回味作者是如何用最精炼的语言,将那种纠结、挣扎、或是瞬间的释然描绘得如此入木三分。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看”故事,不如说是“参与”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历程,让人欲罢不能,经常一不留神就读到了深夜。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极具个人特色,绝非是当下流行的那种网络化、口语化的简单叙述。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遣词造句考究,但绝不故作深奥晦涩。相反,它像是一股清泉,时而温柔细腻,时而又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锐利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微观瞬间”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哲学意味。比如,对光影变化的捕捉,对一次偶然对视的深入剖析,对沉默的价值的探讨,都让人在平凡之中发现了不凡的诗意。这种文字的质感,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耐心去细细品味,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就忘的爽文,而是像一块值得反复咀嚼的陈年佳酿,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和更深层次的共鸣。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匆忙忽略的细节,提醒我要慢下来,去真正地“感觉”生活,而不是仅仅“度过”生活。
评分从主题探讨的深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超越了许多同类作品的。它并没有试图提供一个简单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一系列复杂的情境和两难的选择,迫使读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进行深入的思辨。它探讨的那些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那些隐秘的张力、那些未曾言明的期待与恐惧,都触及了人性的核心地带。我读完一些章节后,常常会陷入长时间的沉思,思考自己过往在类似情境中的处理方式,那些曾经被情感冲昏头脑而做出的决定,在作者的冷静剖析下,显得如此的清晰和……赤裸。这种“被直视”的感觉是令人不安的,但同时也是极其宝贵的,它提供了一种自我矫正和成长的契机,让你对“复杂的人性”有了更宽容也更清醒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氛围营造得非常成功,它不是那种纯粹的悲观主义,也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种微妙而坚韧的平衡点。它承认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痛苦的必然性,但同时又通过一些细微的、近乎于奇迹般的连接和理解,展现出人性中蕴含的巨大韧性和对美好事物的本能向往。这种“在废墟上开出花朵”的意境,让人在感到一丝沉重之后,立刻又被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所鼓舞。它像是一位睿智的老友,在陪你度过漫长而迷茫的夜晚后,轻轻拍着你的肩膀说:“是的,一切都很艰难,但你看,我们依然在这里,依然可以感受光。”这种复杂的情绪层次感,让阅读体验变得极其丰富和立体,我很少能找到一本能如此精准地平衡“残酷现实”与“微弱希望”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