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震撼世界的N场战争 | 作者 | 邱卫东 |
| 定价 | 16.00元 | 出版社 |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3653607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页码 | 214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在人类的进程中,总是避免不了战争的硝烟,也躲避不开战争带来的萧瑟与悲壮。《震撼世界的N场战争/历史回眸·世界的精彩华章》将古今中外的惊心动魄的战争再次展现于我们的面前:从有史以来*早的战争到现代化的战争;从刀枪剑盾的格斗到飞机导弹的对抗,认识战争是为了和平,为了世界的和平,我们必须制止战争。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1.商周后的决战--公元前1027年的牧野之战 2.早的会战,早的和约--公元前13世纪的古埃及与赫梯战争 3.神圣的事业,黩武的精神--公元前8-前7世纪的亚述战争 4.欧、亚两洲的第-次大规模战争--公元前492-前449年的希波战争 5.争夺资源、奴隶和霸权的百年大战--公元前264-前146年的布匿战争 6.中国中央集权制拉开了帷幕--公元前230-前221年的秦统-六国之战 7.民族悲壮流浪史的开端--66-135年的犹太战争 8.的宗教革命--622-632年的阿拉伯半岛统-战争 9.跨世纪的远征与掠夺--1096-1254年的十字军东侵 10.金戈铁马,万里征战--1221-14.2年的蒙古帝国的扩张战争 11.长达P]6年的侵略与反侵略--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 12.封建贵族的集体葬礼--1455-1485年的英国“玫瑰战争” 13.中朝军民并肩抗日寇 1592-1598年的朝鲜卫国战争 14.世界近代史的第-页--1642-1648年的英战 15.丧钟为奥斯曼帝国而鸣--16-18世纪的奧土战争 16.反殖民统治的莱克星顿枪声--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17.从土伦到滑铁卢--1796-1815年拿破仑发动的战争 18.砸碎了300年殖民枷锁的战争--1790-1826年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19.“荒野雄狮”饮恨莫斯科--1812年的俄法战争 20.中华民族屈辱史的开端--184.-1842年的中英战争 21.加速沙俄农奴制崩溃的战争--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22.奴役与自由的决战--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 23.播下了德法两国世仇的种子--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 24.东方巨龙的--1900年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25.飞机参战的战争--1911-1912年的意土战争 26.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大屠杀--1914-1918年的第-次世界大战 27.-场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的拉锯战--1916年的德法凡尔登之战 28.国际反斗争的悲壮之作--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 29.雪洗外敌入侵的百年屈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30.侥幸取胜的“闪电战”--1940年的德国吞并荷、比、卢、法战争 31.震惊世界的偷袭战--1941年的日本奇袭珍珠港之战 32.鲜血染红的历史丰碑--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33.诺曼底半岛上的隆隆炮声--1944年的盟军诺曼底登陆战 34.东方革命的胜利曙光--1946-1950年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35.中朝人民的友谊凯歌--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 36.美国陷进战争的泥潭--1961-1975年的越南战争 37.现代武器下的低水平战争--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 38.以色列帝国的扩国梦--1982年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39.“沙漠军刀”刺开“防线”--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 40.投向新世纪的战争阴影--1999年的北约轰炸南联盟之战 41.美英联军发动的“斩首行动”--2003年的美军入侵伊拉克战争 42.举起打击的战旗--美国及英国、德国国际联军发动的阿富汗战争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震撼世界的N场战争/历史回眸·世界的精彩华章》: 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3世纪中叶,古埃及与赫梯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的控制权展开了延续数十年的战争。这场战争中的关键性战役一一卡迭石之战,是古代军事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早的会战之一。战后缔结的和约是历史上保留至今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国际军事条约文书.古代叙利亚地区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结合部,是古代海陆商队贸易枢纽,历来为列强必争之地。 很早以前,埃及就多次发动对叙利亚地区的征服战争,力图建立和巩固在叙利亚地区的霸权。但埃及建立霸权的努力遇到了其强邻赫梯的有力挑战。约公元前14世纪中叶,当埃及忙于宗教改革、无暇他顾时,赫梯迅速崛起,在其雄才大略的国王苏皮卢利乌马斯的率领下,积极向叙利亚推进。逐步控制了埃及在叙利亚的许多领地,沉重打击了埃及在这个地区的既得利益。 埃及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后,决心重整旗鼓,与赫梯一决高下,恢复埃及在叙利亚地区的统治地位。为此,拉美西斯二世厉兵秣马,扩军备战,组建了普塔赫军团,连同原有的阿蒙军团、赖军团和塞特军团,再加上由努比亚人、沙尔丹人等组成的雇佣军,共拥有2万余人的兵力。公元前1286年,埃及首先出兵占领了南叙利亚的贝鲁特和比布鲁斯。次年(前1285年)4月末,拉美西斯二世御驾亲征,率4个军团从三角洲东部的嘉鲁要塞出发,沿里达尼河谷和奥伦特河谷挥师北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行军,进至卡迭石地区,于卡迭石以南约24千米处的高地宿营。 位于奥伦特河上游西岸的卡迭石,河水湍急,峭壁耸立,地势险要,是联结叙利亚的咽喉要道,也是赫梯军队的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埃军试图首先攻克卡迭石。控制北进的咽喉,然后再向北推进,恢复对整个叙利亚的统治。 就在埃及举兵北上之际,一场紧锣密鼓的备战活动也在赫梯全面展开。拉美西斯二世还未启程,赫梯就已经从派往埃及的间谍那里获悉了埃及即将出兵远征的秘密情报。赫梯王穆瓦塔尔召开王室会议,制订了以卡迭石为中心,扼守要点,以逸待劳,诱敌深入,粉碎埃军北进企图的作战计划。为此,赫梯集结了包括2500—3500辆双马战车(每辆战车配备驭手1人、士兵2人)在内的2万余人的兵力,隐蔽于卡迭石城堡内外,拟诱敌进入伏击圈后,将其一举歼灭。 拉美西斯二世率军在卡迭石附近高地驻宿一夜后,于次日清晨指挥主力部队向卡迭石进击。意欲在黄昏之前攻下该堡。拉美西斯二世率阿蒙军团冲锋在前,赖军团、普塔赫军团居后跟进,塞特军团由于行动迟缓,尚滞留在阿穆路地区,一时难以到达战场。当阿蒙军团进至卡迭石以南约13千米的萨布吐纳渡口时,截获两名赫梯军队的“逃亡者”。这两名实为赫梯“死间”的贝都因游牧人谎报赫梯主力尚远在卡迭石以北的哈尔帕,并谎称卡迭石守军士气低落,力量薄弱,畏惧埃军,特别是叙利亚各城邦王侯有归顺埃及之意。拉美西斯二世信以为真,立即指挥阿蒙军团从萨布吐纳渡口跨过奥伦特河,孤军深入,直抵卡迭石城下。穆瓦塔尔闻讯立即将赫梯主力秘密转移至奥伦特河东岸,形成包围圈,将埃军团团围住。拉美西斯二世从刚刚捕获的赫梯俘虏口中知道中计,立即派人催促赖军团和普塔赫军团紧急支援。当赖军团到达卡迭石以南的丛林时,早已埋伏于此的赫梯战车出其不意地攻其侧翼,赖军团损失惨重。接着,赫梯军队以2500辆战车向埃军阿蒙军团发起猛烈攻击,埃军士兵一触即溃,四散逃命。陷入重围之中的拉美西斯二世在侍卫的掩护下,左突右挡,奋力抵抗,并祈求阿蒙神的庇佑,还将护身的战狮放出来“护驾”。在此危急时刻,埃军北上远征时曾留在阿穆路南部的一支部队赶到。这支援军呈三线配置:一线以战车为主,轻步兵掩护;二线为步兵;三线步兵和战车各半。他们突然出现于赫梯军队侧后方,对赫梯军猛攻,把拉美西斯二世从危局中解救了出来。埃军连续发动6次冲锋,将大量赫梯战车赶人河中。赫梯王也增派战车投入战场,猛冲埃及中军,并令8000名要塞守军短促出击,予以配合。战斗十分激烈。黄昏时分,埃及普塔赫军团先头部队赶到,加入战斗。人夜,赫梯军退守要塞,战斗结束,双方势均力敌,胜负未分。 此后的16年中,战争延绵不断,但规模都比较小。拉美西斯二世吸取卡迭石之战轻敌冒进的教训,改取稳进战略,一度回到奥伦特河。但赫梯采取固守城堡、力避会战的策略,双方均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长期的战争消耗,使双方无力再战。约公元前1269年,由继承自己兄长穆瓦塔尔王位的赫梯国王哈吐什尔提议,经拉美西斯二世同意,双方缔结和平条约。 哈吐什尔把写在银板上的和议草案寄到埃及,拉美西斯二世以此为基础拟定了自己的草案,寄给赫梯国王。条约全文以象形文字被铭刻在埃及卡纳克和拉美西乌姆寺庙的墙壁上。它是译自原稿的副本,原稿可能是用赫梯语和当时国际通用的巴比伦楔形文字书写的,在赫梯首都的档案库中发现有用巴比伦楔形文字书写的泥版复本。 条约规定:双方实现和平,永远不再发生敌对,永远保持“美好的和平和美好的兄弟关系”;双方实行军事互助,共同防御任何入侵之敌;双方承诺不得接纳对方的逃亡者,并有引渡逃亡者的义务。 …… |
| 序言 | |
我必须承认,我对历史类书籍的专业性要求一向苛刻,但这本书在史料的扎实程度上,远超我的预期。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数据、引用的官方文件和专家的学术观点,背后必然是研究者无数个日夜的辛勤耕耘。尤其是在对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史料进行交叉比对和审视时,作者展现出了惊人的批判性思维。他并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将不同的史学观点并置,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这种开放式的态度非常可贵。我甚至特意去查阅了其中几处关键战役的时间线和部署细节,发现书中引用的数字和地图注解都达到了极高的精准度。对于任何追求深度和准确性的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绝对能成为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它的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过往事件的一个坚实可靠的框架。
评分从整体结构来看,这本书的逻辑组织脉络清晰到令人称奇。它似乎遵循着一套非常清晰的内在时间轴,即便跨越了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叙述的主线也从未迷失。每一章的过渡都设计得极为流畅自然,作者总能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将前一个事件的余波自然地引向下一个冲突的酝酿。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收尾时的处理——往往不是戛然而止,而是留下一个悬念或者一个开放性的哲学思考,让人在合上书页后,仍能持续地沉浸在对历史意义的探讨中。这种结构上的精密设计,使得长达数十万字的篇幅读起来丝毫没有臃肿感,反而有种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阅读快感。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像是一位高明的领航员,引导读者在复杂的历史迷宫中,始终保持清晰的航向。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手法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作者显然对如何驾驭宏大叙事有着炉火纯青的技艺。他并没有采取那种平铺直叙、流水账式的记录方式,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大量来自当事人的书信、日记摘录以及战地记者的现场报道。这种多维度的信息输入,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现场感和真实性。读到关键转折点时,叙事的节奏感拿捏得恰到好处,时而如疾风骤雨般紧凑,令人窒息;时而又放缓笔触,深入描绘那些决定性时刻背后人物的内心挣扎和细微的情感波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多方势力博弈时的冷静和克制,没有过度渲染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将焦点放在了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无可奈何与偶然性上。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参与一场精心编排的史诗剧,情感的跌宕起伏,完全被作者的笔锋所牵引,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次视觉的盛宴。封面采用了哑光处理,触感温润细腻,中央的插图采用了古典的油画风格,色调沉郁而富有张力,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书脊的设计非常巧妙,字体采用了烫金工艺,在光线下闪烁着低调而奢华的光芒,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一探究竟。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纸浆味,而是带着淡淡的墨香和木质的清香,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内页的排版布局极为出色,留白得当,段落之间的间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复杂的历史事件梳理,也能让人一目了然,阅读体验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装帧的用心程度,无疑为后续的阅读体验奠定了坚实而高雅的基调。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成功地将宏大的战略决策与最微小的个体体验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种既磅礴又亲密的阅读体验。很多历史书读起来总觉得疏离,那些人物像抽象符号,但在这本书里,我能真切地感受到炮火下的恐惧、胜利后的狂喜以及漫长围困中的绝望。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普通士兵的生活细节——他们吃的是什么,在休息时会谈论些什么,面对死亡时的祈祷词。这种“去神化”的写作手法,让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历史人物变得有血有肉,他们的选择和痛苦也因此更具感染力。读到某个年轻士兵的遗书片段时,我甚至感到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仿佛自己也能闻到硝烟和泥土的味道,这种深刻的情感冲击力,是单纯罗列事实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