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1982年7月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管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6年9月至1988年7月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深造。2005年9月进入同济大学音乐系任教。2002年9月至2005年9月先后担任华南理工大学音乐表演专业教学团队首席教授,长笛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学学科带头人,艺术系系主任、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长笛演奏艺术与理论作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安德森长笛练习曲系列教程是欧美地区针对长笛演奏使用很普遍的一套教材,在长笛技巧性的运用与音乐性的结合上均很出色。安德森长笛练习曲Op.41的这本教程适合人群为中级水平,内附张小平教授的悉心评注和CD示范演奏,是长笛学习者提高演奏水平,享受音乐的一个好伙伴!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典雅,那种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一看就知道是专业人士推荐的教材。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的质感吸引住了。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虽然是练习曲集,但翻阅起来完全没有廉价感,这对于长时间学习者来说太重要了,眼睛不容易疲劳。至于内容本身,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研究每一首曲子,但从目录上就能感受到安德森这位大师的用心良苦。每一个练习的编排都像是精心设计的阶梯,由浅入深,不会让你在一开始就被复杂的技巧吓倒。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基础音阶和琶音部分的侧重,很多其他的练习曲集可能会忽略这些基础的打磨,而这本书却非常扎实地为你铺平了道路。CD的配置也让人惊喜,清晰的示范演奏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听觉参考,对于纠正自己演奏时可能存在的节奏和音准问题,简直是如虎添翼。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真正体会到这些练习曲如何系统地提升我的长笛技艺,尤其是那些关于连贯性和气息控制的挑战部分,相信这本书能给我带来质的飞跃。
评分我所在的社区音乐小组最近组织了一次集体学习计划,目标就是攻克经典练习曲。我负责收集和对比教材,最终选择了这一版。我们小组的成员水平参差不齐,有刚入门的小朋友,也有我这种“卡在中间”的中级学习者。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适应性非常强。对于新手,前几首练习曲的清晰度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持弓和指位习惯;对于更高级的成员,书后半部分那些对颤音和快速音群的处理,简直是“技术宝库”。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这本书的编制非常经典,许多世界顶尖乐团的演奏家在他们的访谈录中都提到过对安德森练习曲的推崇,这进一步印证了选择的正确性。CD的质量也值得称赞,立体声录音,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左手和右手的不同声部在练习中的平衡关系,这对于理解对位和织体结构非常有帮助。我们小组的反馈一致认为,这是一套结构严谨、兼顾全面提升的教材。
评分我是一个已经学习长笛将近十年,但总觉得技术停滞不前的业余爱好者。市面上的炫技曲目太多,反而让人迷失了方向,忘了如何“练习”。这套《安德森18首长笛练习曲OP.41》给我的感觉就是“回归本源”。它的重点不在于让你在舞台上炫耀指法速度有多快,而在于雕琢你声音的均匀度、气息的稳定性和手指的精确性。我试着练了几首标记为“慢速精练”的乐章,发现那些平时被我忽略的细节,比如连音的圆润过渡、高音区的支撑力,都在这些看似简单的练习中被无限放大了。CD的示范演奏也异常克制和准确,没有过分的华丽,只有最扎实的基本功展示,这恰恰是我现在最需要的“冷水”。我发现,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完美地完成一个基础练习时,之前觉得难如登天的曲子反而变得容易处理了,这是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你如何去“听”自己的演奏,而不是盲目地“弹奏”。
评分说实话,我对比了好几家出版社的版本,最终选择了这一套,主要就是看中了它对于“安德森”原著精神的保留和现代演奏实践的结合。很多老教材在排版上简直是灾难,密密麻麻的五线谱,加上模糊不清的指法标注,学起来简直是受罪。但这个版本,排版疏朗有致,休止符和指法标记都非常清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找到重点。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高难度段落给出的附加说明文字,那种仿佛大师在耳边亲自指导的感觉,是纯粹的五线谱无法给予的。我目前的瓶颈在于快速换指时的流畅度,希望能从这本书的中后段找到突破口。而且,它附带的CD不仅仅是演奏,我感觉还能听出演奏者在不同乐句中的情感处理,这对于培养音乐表现力远比死记硬背音符要有效得多。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投资,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练习素材,更是一种科学的、人性化的学习路径图。
评分作为一个音乐教育专业出身的人,我对教材的选择向来挑剔,尤其是对于这种被奉为经典的练习曲集,总担心现代再版会为了迎合市场而做出不必要的“现代化”改动。然而,这本《安德森18首》在保持了原版精髓的同时,在细节处理上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它对“练习”的定义非常精准——不是炫耀,而是完善。我尤其关注了它在指法标记上的处理,很多细微的重音和连音记号都标注得恰到好处,不像有些版本会过度标记,反而干扰了学习者对音乐线条的整体把握。CD的播放质量是我最满意的地方之一,没有丝毫电流声或录音室残响,呈现出一种非常“干净”的音色,这使得学习者能够集中精力去模仿和内化演奏者的气息走向和音色控制。我认为,真正好的练习曲,是能让你在练习中“忘记”你在练习,而这本书的编排恰恰引导着学习者进入这样一种心流状态。它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堆砌,而是充满逻辑性的音乐训练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