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多彩的生活多彩的音乐“多彩”的乐谱(代序) 十五首三部创意曲(彩色版) No.2 No.3 No.4 No.5 No.6 No.7 No.8 No.9 学习《三部创意曲》的方法提示 十五首《三部创意曲》的演奏提示
编辑推荐 《巴赫三部创意曲(彩色版)》中“巴赫”这个名字一般是指德国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被称之为:“西方音乐之父”。另外两位“巴赫”都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儿子,也都是音乐家。 作者简介 梁洪来(1970—),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任北京市音乐教研员、北京市音乐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音乐家协会钢琴基础教育分会副会长。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我学习钢琴多年,也接触过不少版本的巴赫作品教材,但很多时候,市面上的版本要么排版密密麻麻,让人看花了眼,要么就是对初学者不太友好,缺乏必要的解析。我这次选择这本,主要是冲着“彩色版”和“创意曲”的名头去的。当我翻开第一页,看到那些清晰的五线谱和精美的插图时,那种感觉就像是误入了一座设计精巧的音乐殿堂。尤其是那些和声线条的标注,不再是简单的黑白线条,而是用不同色彩来区分主旋律、对位声部以及低音声部,这对于理解巴赫那种严谨又精妙的复调思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我记得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只是对照着书本,听着录音,去分辨那些色彩代表的含义,这比单纯看黑白谱子有效得多,能让人更直观地把握到巴赫作品中“对话”的精髓。而且,教材的讲解部分也相当到位,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派腔调,而是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你去体会巴赫音乐背后的数学逻辑与人文关怀。对于我这种,想在技术上更进一步,同时又想深入理解作曲家思想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它真的让我对巴赫的《三部创意曲》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每一次弹奏,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大师的深度交流。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市面上很多所谓的“专业教材”,封面朴实到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内容排版也常常让人怀疑设计者是不是对“美观”这个词一无所知。然而,这本巴赫创意曲的彩色教材,给我的感觉是耳目一新。它显然是在设计上下了重本的。不仅仅是谱面的清晰度,而是那种整体的阅读体验。要知道,弹奏巴赫的作品,最怕的就是眼睛在谱子上快速跳跃,结果错过了声部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本书的留白处理得非常好,音符之间的间距、小节线的粗细都经过了精心考量。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一些技术难点所在的小节,配上了非常细致的指法建议,这些建议非常实用,不是那种一刀切的“标准指法”,而是考虑到手指跨度、力度分配等实际演奏问题,提供了好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这对于提升演奏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肌肉紧张起到了关键作用。我过去在处理某些快速的对位段落时总是显得笨拙,但对照着书中的提示,调整了自己的指尖触键角度和力度,效果立竿见影。这本教材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教会你如何聪明地练习,而不是单纯地堆砌时间。
评分坦白说,对于像巴赫这样结构复杂、对逻辑思维要求极高的作曲家,如果只是单纯地拿出乐谱来练习,那很可能就是机械地重复,难以真正领会其神韵。这本教材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的“教学闭环”做得非常完美。它不仅仅提供了“弹什么”(即乐谱本身),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怎么想”(即音乐分析和背景知识),以及“怎么练”(即技术指导)。彩色印刷在这方面起到了辅助大脑记忆和分析的作用,色彩的介入使得抽象的对位关系具象化了,有助于肌肉记忆的建立。我以前总觉得巴赫是需要靠“智慧”去弹奏的,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它也可以通过系统的、可视化的学习方法,让更多拥有基本演奏能力的人跨越鸿沟。它就像是一位耐心且知识渊博的导师,在你面对复杂的对位迷宫时,为你点亮了不同的路径指示牌。对于那些正在努力攻克巴赫复调写作难关的学生或者教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它让学习过程不再是煎熬,而是一种充满发现的探索之旅。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个资深的音乐发烧友,我对各种版本的经典乐谱都有所涉猎,但真正能让我产生“相见恨晚”感觉的并不多。这本巴赫三部创意曲的教材,绝对可以名列前茅。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套练习曲集,更像是一份详尽的“巴赫作品导览”。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巴赫创作背景的引入,虽然篇幅不长,但切中要害,让你在接触到那些复杂的对位结构时,心中有了一个历史和文化的坐标。而且,彩色版的优势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比如,在讲解赋格的呈示部时,不同的声部用不同的颜色标记,配合文字说明,一下子就能让初学者明白“进模仿”是怎么一回事,不再需要反复听录音或者自己分解慢速弹奏来分辨。这种视觉化的学习方法,极大地缩短了理解周期。我曾经给我的一个学生推荐过一个其他版本的巴赫教材,但他总是抱怨太枯燥,无法坚持。但当我把这本彩色版给他看时,他的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了。这说明,好的教材不仅要内容扎实,更要懂得如何用现代人的审美和学习习惯去包装和呈现这些经典。这本书在这方面,无疑是走在了前沿。
评分从实战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工具性是毋庸置疑的。我注意到,很多钢琴教材在引入技术细节时,往往是碎片化的,你需要不断地在正谱和附注之间来回切换,非常影响连贯的思考。而这本教材巧妙地将技术提示、音乐分析和实际演奏指导融为一体,并且保持了极高的集成度。例如,在处理一些需要快速跑动和清晰度并存的段落时,它不仅给出了正确的指法,还附带了一段关于“如何控制触键重量”的专门小节。这超越了简单的音符标记,触及到了钢琴演奏的核心——触键的物理学。更让我惊喜的是,教材中还收录了一些不同演奏家对同一乐段的不同处理方式的简要对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判断力和个人诠释能力非常有帮助。它鼓励你去思考,而不是盲目服从。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在强调标准化的古典音乐学习中显得尤为珍贵。我通过这本书,重新审视了我自己过去对某些乐句的处理方式,发现了一些自己潜意识里形成的固定思维定式,并成功地在演奏中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