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现代数字调制及其应用(上)——恒包络调制 | 作者 | 王士林,徐友云,蔡云飞著 |
| 定价 | 89.00元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1269417 | 出版日期 | 2015-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系统地阐述现代数字调制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性能评估、实现方法、典型应用等,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4章依次介绍数字调制概论、数字信号和系统分析、*信号处理、基带数字信号传输等基础理论;第5~10章从已调信号相位路径分析入手,深入阐述恒包络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原理、关键技术、实现方案、功率谱与误码率分析等。下册重点介绍MPSK和MQAM等高阶调制和OFDM调制的基本原理、解调关键技术及其接收机设计方法,并简要介绍数字调制技术在宽带无线接入、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卫星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
| 作者简介 | |
| 王士林,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TCL工业研究院和TCL移动通信公司技术顾问。1992年起终身享受特殊津贴。因科研成绩突出先后立二等功两次,并获一项和四项军内外科技进步奖。编著的《现代数字调制技术》一书获国家自然学科图书二等奖。 |
| 目录 | |
| 章 绪论 |
| 编辑推荐 | |
| 数字调制技术及应用领域经典教材 |
| 文摘 | |
| 序言 | |
对于我这样一个在通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来说,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强烈的敏感性。当前,无线通信技术正朝着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功耗以及更广阔的覆盖范围迈进,而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新型调制技术的创新。我一直关注着能够有效提升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的调制方案,尤其是那些能够克服传统调制方式在非线性器件上表现不佳的问题。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恒包络调制”这四个字,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明白,恒包络调制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信号包络的恒定性,这使得它可以与效率更高的非线性功率放大器配合使用,从而显著降低系统的功耗和成本。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恒包络调制的理论基础,包括其频谱特性、抗噪声性能以及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具体实现细节。我希望作者能够详细阐述不同类型的恒包络调制技术,例如CPM(Continuous Phase Modulation)及其变种,并分析它们在数据速率、带宽效率和硬件复杂度等方面的权衡。此外,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恒包络调制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优劣势分析感到兴趣,比如在低功耗广域网(LPWAN)或者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工业通信领域,恒包络调制是否能够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
评分我是一名在通信领域摸索的初学者,对于各种调制技术总是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从各种科普文章和技术论坛上,我断断续续地了解到,在实现高效通信的过程中,对信号的“包络”进行控制似乎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这本书的书名——《现代数字调制及其应用(上)——恒包络调制》——恰好触及了我一直以来感到困惑但又渴望理解的领域。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恒包络”,以及为什么需要“恒包络”。我期待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恒包络调制是如何工作的,它与我们常见的信号调制方式(比如AM、FM)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以及这种区别带来了哪些实际的优势。比如,我一直好奇,为什么恒包络信号能够让功率放大器更有效率,是不是因为它在任何时候所需的功率都是一样的,从而避免了峰值功率的浪费?如果书中能够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或者图表来展示恒包络信号的特点,并讲解它在实际通信设备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手机、卫星通信或者其他无线设备中,那将对我理解这个概念非常有帮助。
评分阅读了这本书的书名,我的思绪立刻飞到了那些对信号稳定性要求极高的通信场景。我是一名业余的无线电爱好者,对于信号的质量和传输的可靠性有着近乎执着的追求。我了解到,在某些特定的应用中,信号的包络变化是影响通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恒包络调制”这个概念,恰恰指向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揭示恒包络调制的奥秘。我期待书中能够解释,为什么信号的包络需要保持“恒定”,这种恒定性到底带来了哪些好处?我希望能够了解到恒包络调制是如何通过调整信号的频率或相位来携带信息的,以及它在信号生成和接收端是如何实现的。如果书中能够给出一些不同类型恒包络调制的实例,例如它们的波形特点、频谱特性,以及它们分别适用于哪些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在一些要求极高的测控系统、或者在需要远距离传输的无线电通信中,那将对我非常有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通信信号的内在规律,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我的业余无线电实践中,进一步提升我信号处理和系统设计的水平。
评分作为一个对通信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跨界从业者,我一直试图理解那些能够深刻影响通信系统性能的核心技术。在信息传输效率和能源效率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如何设计出更优化的调制方案,成为了我关注的焦点。这本书的题目——《现代数字调制及其应用(上)——恒包络调制》——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对“恒包络调制”这个概念有所耳闻,但对其原理和实际应用了解不多。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恒包络调制的理论体系,深入浅出地讲解其核心思想。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恒包络调制之所以能够实现高功率效率的原因,以及它在频谱利用方面是否有所取舍。我特别希望能看到对不同类型的恒包络调制技术的介绍,例如,它们是如何生成和解调的,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以及在哪些具体的通信场景下它们是最佳选择。如果书中能结合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分析恒包络调制在设备成本、功耗、可靠性等方面的实际效益,那将非常有启发意义,能够帮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并思考它在未来通信发展中的作用。
评分我是一名在无线通信领域工作的工程师,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提升系统性能、降低功耗的创新技术。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设备对电池续航能力的更高要求,以及对无线通信覆盖和效率的不断提升,对功率效率的优化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恒包络调制技术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这本书的书名——《现代数字调制及其应用(上)——恒包络调制》——正是我所期待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恒包络调制的理论基础,包括其数学模型、信号特性,以及与传统调制方式的比较。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恒包络调制为何能够实现高功率效率,以及它在解决非线性放大器问题上的优势。此外,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恒包络调制在不同通信标准中的具体应用感到好奇,比如在某些特定类型的无线系统中,它如何被集成和优化,以及它为这些系统带来了哪些实际的性能提升。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恒包络调制在抗衰落、抗干扰等方面的性能分析,那将更有助于我全面理解这项技术在实际通信环境中的应用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直以来对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有着不懈追求的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觉得,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更有效地传输信息,尤其是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下,是值得深入钻研的课题。我接触过一些基础的数字通信原理,也了解过一些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但对于那些能够实现突破性性能提升的技术,总觉得隔着一层纱。书名中的“恒包络调制”几个字,立刻让我联想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对功率的需求,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来降低这种需求。我一直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调制方式,能够让信号的“能量”分配得如此均匀,以至于它的“幅度”始终保持不变。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清晰地阐述恒包络调制的数学模型,解释它如何通过改变信号的相位或频率来携带信息,而不是像传统幅度调制那样依赖于信号的幅度变化。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直观的图示和波形分析,帮助我理解恒包络信号的特点,那将是非常棒的。我也希望能够了解恒包络调制在实际通信设备中的应用,比如在哪些场景下会选择使用它,它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以及在信号接收端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解调。
评分读到这本书,我首先联想到的是我过去接触过的一些通信系统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关于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的权衡。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不得不采用更复杂的调制方式,但这些方式往往伴随着非线性的功率放大器,导致效率低下,功耗剧增,尤其是在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领域,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本书的标题“现代数字调制及其应用(上)——恒包络调制”恰好点出了我对这类技术的需求。我之前模糊地了解到,恒包络调制在解决这类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它能够使信号的包络保持恒定,从而可以使用更廉价、更高效的非线性功率放大器,这对于降低设备成本、延长电池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深入讲解恒包络调制的具体实现,包括它的数学表达式、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以及在实际系统中如何进行解调和编码。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恒包络调制在各种通信标准中的应用,例如某些特定无线通信协议,或者是在物联网、射频识别等新兴技术中的潜在应用。如果能看到一些关于恒包络调制与现有技术的性能对比,例如与QAM、PSK等调制的比较,那将非常有价值,能够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恒包络调制的独特价值和局限性。
评分这本书我刚拿到手,翻了翻目录,就被深深吸引了,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每一个章节,但从整体的脉络和标题来看,它似乎触及了我一直以来非常感兴趣的某个领域。我平常对信号处理和通信技术就格外关注,尤其是那些能够提升信号传输效率、降低功耗的技术,总觉得它们蕴含着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潜力。这本书的名字,特别是“恒包络调制”这几个字,就让我联想到一些高性能的通信系统,比如那些对功率效率有极高要求的无线电台,或者是一些需要稳定信号传播的特定应用场景。我一直很好奇,在现代通信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设计出既能保持信号的稳定性,又能实现高效传输的调制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地解释恒包络调制的原理,包括它的数学模型、实现方法,以及与传统调幅、调频等方式在性能上的差异。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恒包络调制技术,例如OQPSK、MSK、GMSK等,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适用的场景,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如何选择和优化。另外,我还在思考,恒包络调制在应对非线性效应方面是否有什么独特的优势,这对于在功率放大器等环节优化系统性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重要技术的绝佳机会,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它来拓展我的知识视野,甚至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我自己的研究或项目设计中去。
评分作为一名在通信设备研发领域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始终关注着那些能够带来技术革新和成本效益提升的关键技术。当前,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包括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对更高功率效率的需求以及对信号质量的严苛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恒包络调制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我一直以来密切关注的研究方向。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恒包络调制”这几个字,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恒包络调制的理论精髓,包括其生成原理、频谱特性、以及在非线性放大器下的性能表现。我希望作者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恒包络调制技术,例如线性调频(FM)、连续相位调制(CPM)等,并分析它们在数据速率、带宽占用、抗衰落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此外,我也对恒包络调制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感兴趣,比如在硬件实现上的复杂度、对同步精度的要求,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解调。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那将极大地拓宽我的视野,并为我未来的技术选型和产品研发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电子工程专业研究生,正面临着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向的确定。在众多的通信技术中,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显著提升系统性能、降低能耗的创新性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最近,我偶然看到了这本书的标题——《现代数字调制及其应用(上)——恒包络调制》。这个标题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因为我之前在文献中零星地接触过“恒包络调制”这个概念,但对其理解并不深入。我了解,在通信系统中,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尤其是在移动设备和大规模无线网络中,低功耗意味着更长的续航和更低的运营成本。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恒包络调制的理论基础,包括它的数学建模、生成机制以及在时域和频域的表现。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释为什么恒包络调制能够实现低功耗,以及它在频谱特性方面与传统的线性调制方式有何不同。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不同类型的恒包络调制(如MSK、GMSK、π/4-DQPSK等)的详细比较,并分析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那将对我论文选题和后续研究提供极大的帮助。我也对书中可能讨论到的恒包络调制在现代通信标准(如4G、5G甚至未来的6G)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在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领域的潜在作用,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