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地理百科丛书:三江并流区
定价:49.9元
作者:《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10088872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首套规模达到数百分册的地理科普丛书,范围无缝覆盖中国全境。打破传统认识上的行政区划的界线,以三江并流核心区为依据,划分本书区域范围。
展示香格里拉高原上“三山夹两江”的地理特征:褶皱山脉与深切峡谷平行相间、雪峰连绵耸峙、河流水势浩荡。
囊括从带到极地,跨连近70个纬度的水平生态景观奇迹。
揭开“雪域伊甸园”的神秘面纱:神山密集、秘境自在,25个民族和平共处、10种宗教恬然并存。
形式新颖,文字精简而通俗,图片真实而精彩,这两者的交互使科普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内容提要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三江并流区》即围绕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而展开,其地跨云南迪庆、丽江一带,地势北高南低,拥有典型的横断山区地理景象——山川骈列,峡谷纵横,地形大起大落,汇聚了除沙漠和海洋以外的各种北半球自然景观以及多种珍贵的地质遗迹——断陷盆地、草甸、湖泊、冰川、丹霞、岩溶台地……这里还是囊括4600种高等植物的“中国高山动植物王国”,不乏澜沧黄杉、高山杜鹃等珍稀树种与野生花卉;更有金丝猴、云豹等1400种野生动物。作为西方文学家笔下“雪域伊甸园”的所在,书中还呈现当地独特的人文风貌:竹篾溜索跨江;保留母氏社会形态;原始东巴教、、大乘佛教、道教等10种宗教恬然并存……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人—地关系的中国式表述。基于这一认知,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尝试以地理学为基础,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对中国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历史和现状以全方位视野实现一次全面系统、浅显易懂的表述。学术界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实现这种尝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丛书力图将这些成果梳理成篇,并以读者所乐见的形式呈现,借以充实地理科普读物品种,实现知识的“常识化”这一目标。
为强化本丛书作为科普读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区域的相对完整和内在联系,本丛书根据中国的山川形胜,划出数百个地理单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诸岛”“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单元拼合衔接,即覆盖中国全境。以这些独立地理单元为单位,将其内容集结成册,即是本丛书的构成主体。除此之外,为了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示中国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单元分册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另外两种类型的分册:其一以同类型地理事物为集结对象,如《绿洲》《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为叙述对象,如《长江》《长城》《北纬30度》等。以上三种类型的图书共同构成了本丛书的内容,读者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视野幅宽,自由选读其中部分分册或者丛书。
本丛书的每一分册,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单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多样性物种等,以及在此间展开的人类活动——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元内容为叙述的核心。为方便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系统而有效地获取信息,各分册的内容不做严格、细致的分类,而只依词条间的相关程度大致集结,简单分编,使整体内容得以保持有机联系,直观呈现。因此,通常情况下,每分册由4部分内容组成:部分为自然地理,涉及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物种、生态等相关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经济地理,容纳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物产等相关的内容;第三部分为历史地理,主要为与人类活动历史相关的内容;第四部分为文化地理,收录民俗、宗教、文娱活动等与区域文化相关的内容。
本丛书不是学术著作,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书,但为了容纳尽量多的知识,本丛书的编纂仍采用了类似工具书的体例,并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兼具通俗读物之生动有趣与知识词典之简洁准确的科普读本——各分册所涉及的广阔知识面被浓缩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纷繁的信息被梳理为明晰的词条,并配以大量的视觉元素(照片、示意图、图表等)。这样一来,各分册内容合则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分则为一个个简明、有趣的知识点(词条),这种局部独立、图文交互的体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或跳跃式阅读,给予读者大程度的阅读自由。
总而言之,本丛书希望通过对“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让读者对自身所栖居的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读者倘能因此而见微知著,提升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进而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则更是编者所乐见的。
受限于图书的篇幅与体量,也基于简明、方便阅读等考虑,以下诸项敬请读者留意:
1. 本着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则,本丛书以决定性、典型性、特殊性为词条收录标准,以概括分册涉及的知识精华为主旨。
2. 词条(包括民族、风俗等在内)释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观态度。
3. 本丛书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万矢量地形要素数据(DLG)为基础绘制相关示意图,并依据丛书内容的需要进行标示、标注等处理,或因应实际需要进行缩放使用。相关示意图均不作为权属争议依据。
4. 本丛书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等行政区划的标准名称,均统一标注于各分册的“区域地貌示意图”中。此外,非特殊情况,正文中不再以具体行政区划单位的全称表述(如“北京市朝阳区”,正文中简称为“北京朝阳”)。
5.历史文献资料中的专有名词及计量单位等,本丛书均直接引用。
这套陆续出版的科普丛书得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丛书的编、撰、审诸环节中,大量摄影师及绘图工作者承担了丛书图片的拍摄和绘制工作,众多学术单位为丛书提供了资料及数据支持,共同为丛书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囿于水平之限,丛书中挂一漏万的情况在所难免,亟待读者的批评与指正,并欢迎读者提供建议、线索或来稿。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我必须承认,起初选择这本《中国地理百科丛书:三江并流区》完全是出于一种“到此一游”式的猎奇心理。三江并流,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我想了解的是那些最直观的、最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观。然而,翻开书页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它的内容深度。它并没有止步于表面,而是用一种非常严谨的态度,从地质学、水文学、气候学等多个角度,为我构建了一个立体而精确的三江并流区域的地理模型。书中对地貌的分析,比如V型谷的形成、堰塞湖的演变、古冰川遗迹的解读,都让我叹为观止。我以前从未想过,仅仅是河流的流向和水文特征,就能承载如此丰富的地质信息。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该区域的气候特点,包括其复杂的多样性,从温带到亚热带,从干旱到湿润,这种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了区域内生物的多样性,这也是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章。书中对生物多样性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中国西南地区作为世界级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真正价值,那些特有的植物和动物,如同这片土地上的精灵,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它让我明白,地理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线条和颜色,更是无数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世界本源的知识感到着迷,而《中国地理百科丛书:三江并流区》恰恰满足了我这样的渴望。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对三江并流这一地理现象的深入剖析,让我得以窥见地球的演变史。书中对地质年代的划分、岩石类型的介绍、沉积物特征的分析,都如同一本厚重的地质教科书,将亿万年的地球故事娓娓道来。我仿佛看到了板块漂移的痕迹,感受到了造山运动的伟大力量,也理解了河流侵蚀和搬运的强大作用。这种对时间尺度的认知,让我对眼前所见的地理景观有了全新的敬畏感。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古气候的研究,通过分析古地质遗迹,推测出该区域过去的气候变迁,这为理解当今的气候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地理知识,更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以及人类探索未知、理解世界的永恒追求。
评分这本《中国地理百科丛书:三江并流区》简直是一本打开我视野的宝藏!我一直对中国的自然风光充满好奇,尤其被“三江并流”这个充满诗意又极具地理意义的名字所吸引。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从目录开始就感受到它的专业性和深度。书中详尽地介绍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这三条大江的源头、流经区域、地质特征以及它们如何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并行奔腾,最终汇入大海。不仅仅是河流本身,书中还深入阐述了形成三江并流的复杂地质构造,比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印度板块的挤压等,这些宏大的地理背景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形成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精美的图片,有巍峨的雪山、深邃的峡谷、壮丽的冰川,还有那些隐藏在山林深处的珍稀动植物,每一张都仿佛能带我身临其境。文字描述也极具画面感,仿佛能听到涛涛江水的声音,感受到高原的凛冽寒风。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部分,他们与这片土地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以及独特的习俗和信仰,都让我对这片土地的人文地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地理百科,更是一部关于生命、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史诗。
评分这本书《中国地理百科丛书:三江并流区》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揭示了这片土地上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无穷潜力。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三条大江的并行,本身就代表着一种集中的水力资源,书中对这些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这片区域独特的地质构造,也意味着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书中对这些资源的分布和勘探情况的介绍,让我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三江并流区作为地球上为数不多的、保持着原始壮丽景观的地区之一,其生态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书中对于这片区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以及如何进行保护的论述,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它让我意识到,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这片独特的自然遗产,是何等的重要。这种从宏观的自然地理到微观的生态保护,再到对未来发展的展望,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地理知识并不十分精通的普通读者,拿到《中国地理百科丛书:三江并流区》的时候,心里还有些打鼓,担心会太专业、太枯燥。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尽管内容翔实,但叙述却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一点也不显得晦涩难懂。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步步地引导我穿越这片壮丽的土地。他不仅讲解了三条大江的宏观地理特征,还深入到了一些具体的地理现象,比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地质构造运动如何塑造出险峻的山峦,以及这些地理要素如何影响着当地人类的活动和发展。书中对于区域经济、交通、文化习俗的介绍,也与地理环境紧密结合,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这片区域会形成独特的聚落和生活方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人地关系”的探讨,它让我思考,在如此严酷而又富饶的自然条件下,人类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以及如何与自然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对世界的一种理解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