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先学基本针法 9787538176186

编织先学基本针法 978753817618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建玲 著
图书标签:
  • 编织
  • 针法
  • 手工
  • DIY
  • 教程
  • 基础
  • 入门
  • 毛线编织
  • 手工艺
  • 技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76186
商品编码:2984857451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编织先学基本针法 作者 姚建玲
定价 23.80元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8176186 出版日期 2012-09-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00Kg

   内容简介

本册书主要从基础着手,讲述了棒针和钩针在编织过程中的基本运用技巧。全书以棒针和钩针纯针法编织为主要内容,并加入了起收针方法、缝合方法等等,充分地介绍了棒针和钩针编织形式的入门知识和各种形式的操作技巧,适合于初级编织学习者以及业余编织爱好者,该书内容通俗,易学易懂。


   作者简介

从小喜爱手工制作,在12岁时因受到父亲的感染下(父亲是业余裁缝师),自己偷偷自学编织,研究各种基本针法,通过自己的灵感,终于编织出自己喜爱的作品,并且获得网友们一致喜爱。


   目录

棒针篇
棒针编织的基本针法
下针(正针)
上针(反针)
浮针
滑针
卷针(加针)
空针(加针)
扭针
左加针
右加针
延伸针
兜针
船针
拉针
1针放3针
右上交叉
左上交叉
中上3针交叉
左上3针交叉
右上3针交叉
上针右上2针并1针
下针右上2针并1针
上针左上2针并1针
下针左上2针并1针
下针右上3针并1针
下针中上3针并1针
下针左上3针并1针
左上2针和1针交叉
右上2针和1针交叉
左上2针交叉
右上2针交叉
左上3针交叉(6麻花)
右上3针交叉(6麻花)
左上3针并1针再加3针
3针2行节编织
3针3行玉编织
3针5行玉编织
3针5行反面玉编织
5针2行节编织
5针3行玉编织
5针5行玉编织
5针5行反面编织
5针5行上针编织
3行编下方的球状(正面)
4行编下方的球状(反面)
1针扭针和1针下针的左上交叉
穿右针交叉
穿左针交叉
右上滑针的1针交叉
左上滑针的1针交叉
左拉针(3针时)
右拉针(3针时)
右镂空针(2针时)
左镂空针(2针时)
穿右滑针(2针时)
穿左滑针(2针时)
穿左针(3针时)
穿右针(3针时)
3针的上拉针(3行时)
棒针编织的起收针法
单边起针法
狗牙针起针法
锁针起针法
别线起针法
双层起针法
平针起针法
平针收针法
罗纹收针法
棒针编织的缝合法
罗纹边的缝合法
平针边与边的缝合法
平针针与针的缝合法

钩针篇
钩针编织的基本针法
辫子针
短针
扭花短针
扭转短针
引拨针
短针的条纹针
短针的菱钩针
中长针
中长针的条纹针
长针
长针的交叉钩针
长针的条纹针
长长针
三卷长针
中长针3针的枣形针
将中长针3针的枣形针钩成束状
变化的中长针3针的枣形针
将变化的3针枣形针钩成束状
长针3针的枣形针
长针3针的枣形针2针并1针
将长针3针的枣形针钩成束状
变化的长针3针的枣形针
长针5针的枣形针
将长针5针的枣形针钩成束状
长长针5针的枣形针
拉出的立针处钩织中长针3针的枣形针
将长针2针的枣形针钩成束状
长针2针的枣形针2针并1针
中长针5针的圆锥针(爆米花针)
长针5针的圆锥针(爆米花针)
中长针1针交叉
长针1针交叉
长长针1针交叉
长针1针左上交叉
长针1针右上交叉
1针分2针短针
1针分3针短针
1针分2针中长针
1针分3针中长针
1针分2针长针
1针分3针长针
松针(1针分5针长针)
短针2针并1针
短针3针并1针
中长针2针并1针
中长针3针并1针
长针2针并1针
长针3针并1针
长针4针并1针
内钩短针
外钩短针
内钩中长针
外钩中长针
内钩长针
外钩长针
外钩2针长针
Y字长针(Y形针)
萝卜丝短针(短环针)
萝卜丝长针(长环针)
狗牙拉丝针 (3针辫子针)
狗牙针(3针辫子针)
钩针的端处加减针
长针1针的右侧减针法
长针1针的左侧减针法
长针2针的右侧减针法
长针2针的左侧减针法
长针1针的右侧加针法
长针1针的左侧加针法
长针2针的右侧加针法
长针2针的左侧加针法
钩针的扣洞和扣环
短针的扣洞
引拨编织的扣环
短针的扣环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世界历史的脉络与核心》 一部宏大叙事,勾勒人类文明的壮阔图景 一、 导论:历史的尺度与视野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世界历史框架。我们拒绝碎片化的历史叙事,力求将数万年的人类演进历程视为一个相互关联、持续演变的有机整体。开篇将探讨历史学的核心方法论,阐释“大历史观”(Big History)的视角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从宇宙的诞生到人类文明的兴起所遵循的底层规律。我们将审视时间尺度的重要性,区分地质时代、生物进化与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为接下来的深度剖析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本书着重强调了环境、技术、思想与权力结构之间的复杂互动,力求超越传统的政治史和军事史叙事。 二、 文明的曙光:从新石器革命到古代帝国的兴衰 本卷深入剖析了人类历史上最关键的转折点之一——农业革命。我们详细考察了从欧亚大陆核心地带到中美洲独立起源的农业实践,及其对社会结构、人口密度和剩余产品积累的根本性影响。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最早的城市和国家形态的诞生。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城邦、尼罗河畔的法老王朝、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以及黄河长江流域的早期王朝,各自独特的地理条件如何塑造了其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书写系统的发展,将被细致梳理。 古代帝国时代是本书的重点。我们不再仅仅罗列征服者的功绩,而是深入探讨这些庞大政治实体(如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孔雀王朝、秦汉帝国以及罗马共和国与帝国)如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利)、法律体系的统一、官僚机构的建立以及跨区域贸易网络的整合,实现了对广阔疆域的有效管理与文化扩散。特别地,我们将分析这些帝国在面对内部社会矛盾、外部蛮族压力以及资源枯竭时所展现出的权力衰变模型。 三、 跨域的连接与思想的碰撞:古典时代的中期与中世纪的转型 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500年间,世界不再是孤立的板块。本卷致力于展示轴心时代(Axial Age)思想的爆发及其深远影响。从古希腊的哲学思辨、犹太教的一神论,到释迦牟尼的佛教、孔子的儒学,这些思想体系如何为不同社会提供了道德指南和政治合法性,将被作为核心议题。 中世纪的叙事被重新审视。我们不仅关注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与教会权力的膨胀,更将重点投向了同期世界的其他高光时刻: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科学、数学、医学的辉煌成就及其对古典知识的保存与发展;拜占庭帝国的持续性与东西方交流的枢纽地位;以及中国隋唐宋元时期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成熟的文官制度与技术革新(如印刷术、火药)。本书强调了“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作为物质与观念传播大动脉的不可替代性。 四、 全球化的开端:变革、扩张与权力重塑(1500-1800) 本部分聚焦于开启现代世界格局的关键转折点。我们将详细分析“地理大发现”的驱动力——不再仅仅是黄金和香料,更是技术(如远洋航行能力)与经济结构(如重商主义)的结合。欧洲列强如何通过武力与契约,构建起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白银的流动,深刻改变了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经济社会形态。 启蒙运动不再被视为纯粹的欧洲思想运动,而是全球范围内对权威和知识来源进行反思的总体浪潮。我们将考察其如何催生了北美和法国的大革命,并讨论这些革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的复杂回响与变异。与此同时,东方的强大帝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和清朝,在面对西方技术和商业压力时所采取的内部调整与外部抵抗策略,也将得到充分的论述。 五、 工业革命的引擎与帝国的高峰(1800-1914)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能源使用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根本性飞跃。本书将探究蒸汽机、煤炭与工厂制度如何重塑了社会阶层、城市面貌和国际关系。我们将分析英国率先工业化的深层原因,以及技术扩散对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后发国家的结构性影响。 19世纪后期是帝国主义的顶峰。我们详细剖析了“瓜分世界”的逻辑,包括达尔文主义、种族主义如何被用作意识形态工具,为殖民扩张提供辩护。同时,本书也关注被殖民地人民的能动性,反思了1857年印度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早期民族主义思潮的萌芽。 六、 动荡与重构: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遗产(1914-1991) 两次世界大战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体系失衡的爆发。我们将从更深层次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包括军备竞赛、民族主义的激进化以及帝国体系的脆弱性。凡尔赛体系的失败,催生了极权主义的崛起——法西斯主义与斯大林模式的异同及其对人类自由构成的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特征,以及核武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地缘政治的计算方式。冷战格局的形成,不仅是意识形态(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立,更是全球权力结构在美苏两极间的再分配。本书将细致分析第三世界的兴起、非殖民化浪潮的复杂性、古巴导弹危机等关键时刻,以及太空竞赛对科技发展的驱动作用。 七、 迈向新纪元:全球化、信息革命与未来的挑战(1991至今) 冷战的结束并非历史的终结,而是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加速器。本卷探讨了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移动通信)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经济联系、文化传播与社会组织形式。我们将分析跨国公司的崛起、全球供应链的建立,以及随之而来的不平等加剧问题。 此外,本书以批判性的视角审视当代重大议题:恐怖主义的全球网络化、气候变化的跨国威胁、主权国家的角色演变以及民主制度面临的困境。结尾部分将引导读者思考,在一个高度互联但碎片化的世界中,历史学的洞察力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并塑造人类共同的未来。 本书特点: 跨学科整合: 融合了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和政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全球视角: 坚决避免“西方中心论”,同等关注欧亚大陆、非洲和美洲的历史进程。 深度分析: 侧重于结构性力量(如气候、技术、人口)对历史走向的影响,而非简单的事件罗列。 清晰的框架: 以清晰的时代划分和主题聚焦,帮助读者构建起坚固的历史知识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真诚。它没有过度美化学习的过程,而是坦诚地展示了编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但同时又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很多教材只会告诉你“怎么做”,而这本书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入到原理层面的讲解,让我不仅仅停留在机械模仿的层面,而是真正开始理解编织的结构和力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这门手艺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盲目地跟着图解操作,而是能带着思考去编织,甚至能开始尝试自己设计简单的作品了。这种由“匠气”到“艺术感”的转变,这本书功不可没,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编织世界的大门。

评分

作为一名对实用性要求比较高的读者,我非常看重教程的“可操作性”。这本书绝对是把“实践出真知”贯彻到底了。它提供的每一个基础练习项目,看似简单,实则都巧妙地包含了特定的技能点。通过完成这些小项目,我不仅巩固了新学的针法,还能立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这种即时的反馈机制,是激发学习动力的最佳良药。而且,书中对常见错误的处理方法分析得极其到位,比如“为什么我的织物会跑偏?”、“如何让边缘保持平整?”等等,这些都是我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都有详尽的图解和文字说明,非常实用,避免了我走很多弯路,可以说是我的“避坑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很舒服,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翻页的时候那种细腻的感觉,让人爱不释手。封面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谐,图案也很有特色,一看就知道是针对初学者的,不会让人望而却步。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清晰,每一页的内容都留有足够的空白,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拥挤。特别是那些图例的展示,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即便是新手也能看明白每一步应该怎么操作。作者在细节上的把控真的体现了专业水准,无论是字体大小还是行距间距,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对于我这种对手工制作有兴趣,但又怕复杂教程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福音,让人有信心一步步跟着学下去,期待能早日完成自己的第一个作品。

评分

我是一个对手工编织一直心存好奇,但苦于没有系统入门指导的“小白”。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般。它不像那些动辄厚如砖头的专业教材,一上来就堆砌密密麻麻的术语,让人看了就想打退堂鼓。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自然,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耐心指导一样,让人感觉非常放松。它从最基础的工具介绍开始讲起,每一步的讲解都力求通俗易懂,没有太多生涩难懂的专业词汇。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的一些“小贴士”,这些经验之谈往往能帮我避开很多初学者常犯的错误,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信心。这本书让我觉得,编织这门手艺并非高不可攀,只要肯下功夫,人人都能掌握其中的奥秘。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的手工教程汗牛充栋,很多都只注重展示成品的美观,却忽略了过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构建了一个非常严谨的学习路径。从最初的线材选择到最后的基础针法的掌握,每一步都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逻辑性极强。我发现即便是前后关联性很强的几个针法,作者也会用非常巧妙的方式进行过渡,让人很容易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对于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至关重要。我以前总是在各种零散的视频教程里打转,学了A忘了B,现在有了这本书作为主线索,感觉学习的脉络清晰多了,效率自然也大大提高了,不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状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