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针编织零基础 9787538176179

钩针编织零基础 978753817617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乔兴菊 著
图书标签:
  • 钩针
  • 编织
  • 零基础
  • 手工
  • DIY
  • 教程
  • 兴趣
  • 生活
  • 技能
  • 新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76179
商品编码:2984857402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钩针编织零基础 作者 乔兴菊
定价 23.80元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8176179 出版日期 2012-09-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22Kg

   内容简介

本册书主要从基础着手,讲述了钩针在编织过程中的基本运用技巧。从编织工具的认识到各种编织线的辨别与选择,再从基本针法的起针方法到加减针的运用形式,同时详细的描述了各种接合与缝合的基本手法,进而从一些基本实例操作入手,充分地介绍了钩针编织形式的入门知识和各种形式的操作技巧,适合于初级编织学习者以及业余编织爱好者,该书内容通俗,易学易懂。


   作者简介

1979年11月4日出生于湖北襄樊,天蝎座,血型B型。从小就对编织有着极深的热诚。08年正式进入编织的行业,通过网络信息的帮助,加上自身的好学上进,不断的积累经验。创意的棒钩针作品手工细腻、精巧,款式新颖在各大编织论坛深受编织网友的青睐,更有很多作品被论坛管理编辑采用。给自己取的网名是“小乔有约”


   目录

章 关于钩针编织的基本常识
编织工具
常见的线材及特点
编织品的保养
线和针的拿法
在织片边侧的接线方法
在织片中间的接线方法
各种收线的方法
针法图的解析


第2章 钩针的起针方法及基本钩织方法
用手指把线绕成圈的起针方法
短针编织成圆形的方法
锁针编织成圆形的方法
锁针的起针
网格起针
连续短针编织成圆形的方法
连续长针编织成圆形的方法


第3章 钩针的基本符号及针法
锁针
短针
引拨针
中长针
长针
长长针
长长长针(三卷长针)
1针短针放2针短针(加针)
1针短针放3针短针(加针)
短针2针并1针(减针)
短针3针并1针(减针)
中长针2针并1针(减针)
中长针3针并1针(减针)
长针2针并1针(减针)
长针3针并1针(减针)
中长针1针放2针(加针)
中长针1针放3针(加针)
长针1针放2针(加针)
长针1针放3针(加针)
松叶针(长针1针放5针)
贝壳针(长针1针放4针)
锁3针小环
用3针中长针钩的珠针
用3针长针钩的珠针
变化珠针
拉出的竖针
用5针长针钩的胖针
用5针中长针钩的胖针
长针1针交叉
变化长针1针左上交叉
变化长针1针右上交叉
长针1针2针交叉
长针2针1针交叉
变化长针1针3针左上交叉
变化长针1针3针右上交叉
长针十字纹
特长针十字纹
Y形纹
倒Y形纹
短针正浮针(正浮针)
短针反浮针(反浮针)
中长针正浮针
中长针反浮针
长针正浮针(外钩长针)
长针反浮针(内钩长针)
特长针正浮针3针的珠针
短环针(萝卜丝针)
长环针
短绞针
短退针(短回针)
变化短退针
卷针
短针的菱针编织
短针的条针编织(菱针的环形编织)
七宝针


第4章 钩针加减针的方法
短针的边侧减针
长针的边侧减针
短针的边侧加针
长针的边侧加针
边侧加针形成的袖山
1次减多针形成的袖山


第5章 钩针挑针的方法
从行里挑针
从针目上挑针
从斜线上挑针
从别线辫子上边钩边挑
在网眼编织上挑针
在方格眼编织上挑针


第6章 基本织片
短针的基本钩法
长针的基本钩法
方眼的钩法
网眼的钩法
镂空花样片的钩法
扇形花样片的钩法
珍珠花样片的钩法
5个长针的珠针花样片的钩法
5个长针的胖针花样片的钩法
孔雀花样片的钩法
鱼鳞花样片的钩法
网状花样片的钩法
方形花样片的钩法
三角形花样片的钩法
六边形花样片的钩法


第7章 钩针织片的缝合与拼接的方法
隐形缝合
卷针缝合
半针卷针缝合
针对针的“匚”形缝合
针对针的引拨缝合
行对行的半针缝合
行对行的引拨缝合
行对行的短针缝合
行对行的锁针引拨缝合
圆形花边拼接
方形花边拼接
一线连钩花朵


第8章 图案的配色技巧
在边侧换线的配色条纹
横向渡线的方格配色
纵向渡线的曲线配色
配色立体花朵


第9章 织边缘
3针锁针的引拨式狗牙边
变化花样花边
短绞针、短退针(短回针)、变化短退针(变化短回针)边


0章 制作纽扣孔
横向纽扣孔
纵向纽扣孔
制作纽扣环
纽扣孔缝边


1章 织片密度的测量
长针样片的测量
单元花样片的测量


2章 各种花样的实例操作
太阳花的钩法
立体花的钩法
八叶草花的钩法
蝴蝶花的钩法
玫瑰花的钩法
枫叶的钩法
葡萄果的钩法
卷针花的钩法
逗号小树叶的钩法
圆柱空心包带的钩法
立体胸花的钩法
双辫子装饰带的钩法
虾编装饰带的钩法
腰间装饰带的钩法
领边花的钩法


3章 成品实例挑战
一点红正方形坐垫
公主包包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跨越千年的智慧:世界纺织艺术的恢弘画卷 这是一部旨在带领读者领略世界纺织艺术博大精深的历史与技术成就的著作。本书将带您穿越时空,从远古人类钻木取火、茹毛饮血的时代,到现代高科技纤维的诞生,全面解析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纺织技术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及其深远影响。 本书的叙事结构旨在构建一个宏大而细致的知识体系,分为上下两大部分,共十二章。 第一部分:纤维的起源与文明的织就(上古至中古)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纺织品的物质基础——纤维的发现与应用,及其如何塑造了早期人类的生存形态与社会结构。 第一章:自然的馈赠——早期纤维的辨识与获取 开篇追溯至史前时期,重点阐述人类如何从自然界中提取、加工可用于编织的原始材料。我们将详细剖析植物纤维(如麻、棉的早期形态)和动物纤维(羊毛、蚕丝的初步驯化)的特征、采集方法以及早期处理工艺。书中会辅以考古学发现的实物证据,还原古代人如何依靠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制成最初的“布匹”。 第二章:泥土上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与尼罗河的遗产 本章聚焦于已知最早的复杂文明——两河流域和古埃及。重点分析亚麻在古埃及宗教、丧葬文化和日常服饰中的绝对地位。书中将详尽描述亚麻的脱胶、精梳、纺纱的复杂流程,以及埃及纺织品在贸易中的高价值体现。同时,也将考察苏美尔文明在羊毛加工技术上的早期贡献。 第三章:丝绸之路的咏叹:东方帝国的织锦秘术 本章是全书的高潮之一,着重描绘中国古代丝绸技术的独步天下。我们将揭示养蚕缫丝的神秘流程,探讨汉代以来丝绸作为战略物资和外交货币的地位。书中将详述提花技术的演进,从简单的几何纹样到复杂的写实山水图案,分析织锦艺术的巅峰之作,如汉代的云锦和宋代的宋锦,并勾勒出丝绸之路对欧亚大陆文化交流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四章:地中海的转型:希腊与罗马的纺织品消费 本章分析古典时代地中海区域的纺织品贸易格局。罗马帝国对来自东方(丝绸)和埃及(亚麻)的进口品的巨大需求,如何反向刺激了周边地区的生产。我们将探讨罗马的染色技术(如著名的泰尔紫的稀有性与地位),以及纺织品在罗马社会阶层划分中的视觉语言作用。 第五章:北方的粗犷与精细的融合:中世纪欧洲的羊毛主导 中世纪的欧洲,羊毛成为保暖和经济的基石。本章细致描绘了英国、佛兰德斯等地区羊毛产业的兴起,以及行会制度对纺织品质量的严格管控。同时,也将引入拜占庭帝国继承的东方复杂织造技术,如锦缎的制作,展现了东西方技艺在特定时期内的交流与融合。 第六章:清真寺里的图样:伊斯兰世界的几何与装饰美学 本章探讨伊斯兰文明在纺织艺术上的独特贡献。从安达卢西亚的精美刺绣到波斯的图案设计,重点分析伊斯兰艺术中对几何对称性、书法图案和植物藤蔓的偏爱如何体现在地毯、挂毯和服装面料上。这些设计理念对后世欧洲文艺复兴产生了深远影响。 --- 第二部分:工业的脉动与纤维的革命(近现代至今) 本部分将探讨科技进步如何彻底改变了纺织品的生产方式、材料构成和社会功能,引导读者进入现代纺织工业的宏大叙事。 第七章:文艺复兴的色彩与文艺复兴的织机 本章衔接中古晚期与近世早期,聚焦于技术革新对生产效率的初步提升。重点介绍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重新发现和应用复杂提花技术的过程,以及对珍贵染料如胭脂虫红、靛蓝的需求如何推动全球贸易的扩展。 第八章:纺织工业革命的引擎:从手摇到蒸汽 这是全书关于技术颠覆性变革的核心章节。详细阐述18世纪英国一系列关键发明: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以及卡特莱特的飞梭如何将纺纱和织布的效率提升了数十倍。我们将分析这些机器如何导致了工厂制度的诞生,并引发了对原材料(尤其是美洲棉花)的爆炸性需求,从而与奴隶制等社会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第九章:化学的介入:人造纤维的诞生与挑战 进入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本章着眼于化学合成对纺织业的冲击。详细介绍人造丝(粘胶纤维)的早期研发历程,以及尼龙、涤纶(聚酯纤维)等合成纤维的突破性意义。分析合成纤维如何在二战期间扮演了关键的军事和民用角色,并彻底改变了普通民众的衣着选择。 第十章:全球化下的生产与贸易重构 本章探讨二战后,纺织生产中心如何从传统西方国家向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的复杂过程。分析了大规模跨国供应链的形成、快速时尚(Fast Fashion)模式的兴起及其对环境和劳工标准带来的深远影响。本章将以数据和案例研究的方式,审视当代纺织品贸易的结构性矛盾。 第十一章:面料的未来:智能纤维与可持续性 面向当代前沿,本章探讨“智能纺织品”和“功能性面料”的发展。从导电纤维、温控材料到生物医学应用(如可穿戴医疗监测系统),描绘了科技如何将布料从被动保护层转变为主动交互界面。同时,本书将严肃讨论纺织废弃物、水污染等环境挑战,并介绍循环经济、生物基纤维等可持续解决方案的最新进展。 第十二章:纺织的符号学:穿在身上的文化宣言 结语部分回归到纺织品的人文意义。本书将总结纺织品在不同文化中作为身份标识、政治宣言和艺术表达的持久力量。通过分析世界各地民族服饰(如日本和服、印度纱丽、苏格兰格纹)的结构、色彩和穿着仪式,展现纺织品作为非语言沟通工具的永恒魅力。 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相互关联的视角,连接起一块古老的亚麻布片与一台现代化的提花机,揭示纺织技术如何与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审美变迁紧密交织在一起。全书力求语言精确,论述扎实,旨在为普通读者和专业研究者提供一份详尽的纺织艺术与技术通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钩针编织零基础》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对那些用钩针编织出来的精美小物件心生向往,但每次看到那些复杂的图解和专业的术语就头大,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困境。它的排版设计非常直观,每一个步骤都配有清晰的实物图片,甚至是手部动作的细节图,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对于我这种纯粹的新手来说,光是理解如何正确地拿针、绕线就已经是个挑战了,而这本书把这些基础到不能再基础的动作都讲解得非常透彻,丝毫没有敷衍了事的感觉。它不像其他教程那样上来就抛一堆复杂的针法,而是从最简单的锁针、引拔针开始,循序渐进,让我感觉每学一步都有实在的进步。我用了大概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成功地钩出了第一个像样的、能拿在手里的圆形小片。这种即时的成就感,是任何其他爱好都难以比拟的。而且,书里还贴心地附带了不同线材和钩针尺寸的对照表,让我不用担心买错工具。如果你和我一样,是那种“想学但又怕学不会”的入门者,这本书绝对能给你建立起坚实的信心和最初的乐趣。

评分

从工具选择到线材搭配,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只会教我怎么钩,但它在开篇就花了不少篇幅讲解了不同材质的毛线(比如棉线、腈纶、混纺)在钩织过程中的手感差异,以及它们适合制作什么样的成品。这对于我这种“只看不买”阶段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提前避开了很多“踩坑”的经历。我根据书里的建议去买了推荐的入门级工具,发现手感果然舒服很多,不容易磨手。而且,书中挑选的第一个练习项目——一个简单的小方块——巧妙地使用了多种基础针法的组合,但难度层层递进,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从平面到稍微立体的过渡技巧。它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地为后续更复杂的作品打下基础。这种对“打基础”的重视程度,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负责任的态度深感钦佩。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怎么说呢,非常接地气,一点也不高冷。我讨厌那些写得像学术论文一样的编织书,全是生涩的专业术语。这本《钩针编织零基础》的作者似乎完全站在我们这些“小白”的角度来写作,用词简单明了,甚至带有一点鼓励和幽默感。比如,讲解环形起针时,它会用一种“打个小结,像绕着一个秘密基地开始探险”之类的描述,一下子就把枯燥的针法过程变得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它对图解和文字描述的结合拿捏得恰到好处。有些教程为了图省事,只给图解,但钩针的很多微妙之处(比如进针的位置,是挑股还是挑半针)只看图很难分辨,这本书的文字补充说明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感觉作者真的投入了大量心血去思考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让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人能够理解钩针世界的规则。这才是真正的“零基础”教程应该有的态度。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尝试过好几本书,但要么是内容太碎片化,要么是成品图太“高大上”,让人望而却步。直到我翻到这本《钩针编织零基础》,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位耐心且极其细致的私人导师。它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从基础知识到常见针法的分解解析,再到简单的立体造型构建,逻辑链条清晰到让人无法迷失方向。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常见错误排查”这一块的关注。比如,我的作品边缘总是歪斜,或者密度控制不好,这本书里竟然专门有一页讲解了可能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供了调整技巧。这比单纯地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它教会了我“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如何纠正”。很多教程只教你照着做,但这本书更注重培养读者的“动手思考”能力。我特别喜欢它推荐的几个入门小项目,比如小零钱包和杯垫,它们用到的都是基础针法组合,但成品却实用又可爱,极大地满足了我立刻就能“炫耀”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心理。

评分

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所带来的那种“可复制的成功体验”。很多教程教你做完一个项目,但如果你想换一种颜色或者尺寸,就完全抓瞎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教你一个“配方”,而是教你“烹饪的原理”。比如,它会详细解释如何计算起针数量以达到特定宽度,或者在收针时如何保持边缘的平整度。这些“底层逻辑”的讲解,让我有信心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修改和创新。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将一个简单的圆形垫子的边缘加上一圈花边,整个过程非常顺畅,因为我知道每一步背后的原理。这种从“模仿者”到“创造者”的转变,正是零基础学习者最需要的动力。这本书让我相信,只要有正确的引导,钩针编织并非遥不可及的技能,而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创造乐趣的轻松方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