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黄埔军校(民国趣读)
定价:35.00元
作者:郑庭笈、宋希濂、方鼎英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034921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郑庭笈、宋希濂、方鼎英、胡兰畦、何香凝、李奇中、包惠僧等讲述民国年间黄埔军校的课程设置、军校生活、名将风采、革命运动、社团与刊物……片段小文、三言两语,韩淑芳编*的《黄埔军校(民国趣读)》生动鲜活地再现了当年黄埔军校里那些逝去的过往。
目录
辑 黄埔军校的成立 章 老黄埔不得不说的校史 郭一予:建校宗旨 李奇中:校址的确定 方鼎英:艰难筹款 李奇中:苏联的物质援助 张申府:筹办黄埔军校点滴 宋希濂:校长一职的角逐 :成为校长的缘由 郭一予:军校初的组织 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 李奇中:黄埔教导团 曾颖、卜一鸣:高等教育班的由来 何宏钧:高等教育班的学员构成 丘懋高:潮州分校的设立 陶子贞:长沙分校 冼大房:武汉分校的设立 文强:特别训练班 韩浚:“中山舰事件” 郑庭笈:对黄埔五期生的“清党” 赵一雪:“清党”内幕 第二章 校长杂说 郑洞国:严肃、刻板的蒋校长 郑洞国:的私下谈话 张申府:和的一面之缘 何崇校:对新生的点名 第三章 漫谈校风和制度 贺钺芳:军事民主与纪律约束并重 陈风:“中正剑”的黄埔精神 郭一予:禁闭室里关禁闭 尚宗钊:“开明,服从”……第二辑 学员生活拾零第三辑 名人堂与校内社团第四辑 黄埔学生军与中国革命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无
序言
无
这是一本读完后会让人产生强烈代入感的书。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时代精神捕捉的精准度。他似乎能捕捉到那个特定时期人们普遍的心态: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壮志,又饱含着对个体命运的深深忧虑。书中对几次重大事件前夕,学员们微妙的情绪变化和私下里的议论描摹得入木三分,让人感同身受。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一所军校的兴衰,更是通过这所学校的视角,折射出了整个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和青年热血的复杂心路历程。读完整本书,我仿佛能闻到旧式军装上混合着汗水、硝烟和理想主义的独特气味,是一次非常充实而难忘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着实令人佩服,行文流畅,辞藻考究又不失鲜活,很有老派文人的风骨。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史料和个人回忆录时,处理得非常巧妙,他不是简单地堆砌材料,而是将它们自然地编织进自己的叙述线索中,使得引文像是从作者口中自然流淌出来的观点,而不是生硬的插叙。读起来有一种“雅俗共赏”的感觉,既有扎实的史学底蕴,又不失大众传播的易读性。对于我这种非专业历史爱好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且引人入胜的切入点,去了解一个宏大主题的微观侧写。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历史研究,转化为了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故事讲述”。
评分一口气读完,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浓缩版的近代史“速成班”,但这个“速成”过程却充满了意料之外的惊喜。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好,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平铺直叙,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在你耳边低语着那些尘封的秘闻轶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人物性格时的笔法,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人的精气神。比如对几位早期教官的评价,既肯定了他们的革命热情,又毫不避讳地指出了他们性格中的局限性,让人物形象立体饱满,而不是脸谱化的英雄或反派。这种近乎“去神化”的写作手法,反而让我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共鸣。它让我思考,在那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即便是最坚定的信仰者,其内心也是多么的复杂和挣扎。这种洞察力,是很多严肃历史著作所欠缺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相当有年代感,那种泛黄的书页质感和老照片的排版,一下子就把我带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叙事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很多看似严肃的历史事件,被他用一种近乎“戏说”的方式娓娓道来,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历史书那种枯燥和沉重。比如,书中对一些军校生日常生活的描写,衣食住行、拉帮结派,甚至连他们在食堂里为了多打一个鸡蛋而进行的“明争暗斗”,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看到了那些光环背后活生生的人。这完全颠覆了我对黄埔军校那种铁板一块、严肃刻板的印象。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培养未来领袖的地方,也少不了人性的光辉与弱点交织的精彩片段。作者显然是做了大量的功课,才能将这些细节描绘得如此真实可信,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又不失生活化的温度。
评分说实话,初拿到这本书时,我还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专业化,毕竟涉及的年代和人物跨度不小。然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超预期,它成功地找到了历史的“趣味点”。作者很擅长运用对比和反差来制造阅读的张力。比如,一边是训练场上严格的军事口令,另一边却是学员们私下里对未来分配和前途的迷茫与憧憬。这种张弛有度的叙述,让读者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参与感。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历史,而是在“看”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民国大戏。尤其是一些关键转折点的处理,作者没有给出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呈现了多方博弈和复杂动机,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去揣摩和评判,这种开放式的历史呈现方式,非常高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