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2008年中文十大小說:
「長期以來,對於日本侵華戰爭,人們耳熟能詳「軍國主義是壞的,日本人民是好的,中日人民友好」。但旅美作家嚴歌苓零八年推出的長篇《小姨多鶴》卻是另番解說。戰後留在中國的日本女性竹內多鶴,被當作發洩「民族恨」的出氣桶,忍受著最不堪的屈辱與痛苦。最驚人的是,中國男主人攜多鶴外出遊玩,就像對待玩膩的寵物那樣,趁機將她拋棄。多鶴像流浪狗似地在外漂泊一個多月才回到家中。多鶴不通中文,但深知遺棄動機中卑劣冷酷的含量。那就是,她多鶴生下的孩子是有價值的,而孩子母親卻可以像垃圾一樣擲掉。多鶴痛徹心屝,大發雷霆。多鶴的人格與人權意識令人起敬。中國知名作家林語堂曾調侃「齊人之福」:想一日不得安寧,請客;想一年不得安寧,修房;想一輩子不得安寧,娶小老婆。但嚴歌苓卻從林語堂的虛言中打撈出時代的痛苦沉澱,那就是,戰爭與動盪的慘烈,以及同樣慘烈的人性掙扎。」
2009.04.26 中時:嚴歌苓離台前演講:為講故事活著(點選可看相關閱讀)
2008年度十大圖書《小姨多鶴》(點選可看相關閱讀)
《小姨多鶴》導演安建:我沉醉於溫情〈點選可見相關閱讀〉
張儉的快樂在小環那兒,舒適卻在多鶴這裡
快樂單純的中國東北家庭張家,二兒子張儉的太太小環,因受到日本兵的驚嚇而流產,從此無法生育。十六歲日本滿洲國少女多鶴,因國敗家亡,被人口販子賣到張家當成生育工具。在時代和命運捉弄下,張儉、小環、多鶴無奈的組成了家庭。外人總覺得這個家「怪怪的」,他們三人就在這「怪怪的」雰圍下,彼此牽絆糾葛了一生,並且深深影響他們的下一代——張儉和多鶴的子女!
嚴歌苓說故事的能力,媲美日本大文豪谷崎潤一郎。沒有華麗的詞藻,感覺相當平易近人。情節的安排,有如精彩的連續劇,穿插一些虛構枝節,高潮迭起,讓人不忍釋手。——林水福
《小姨多鶴》是兩個女人的故事。多鶴與小環,是「國仇」、是「家恨」,卻在「女性」與「母性」的基礎上,泯滅了難堪與醜惡的界線,正是這部小說「好看」的地方。——黃雅歆
嚴歌苓
生於上海。12歲考入成都軍區,開始為期八年的舞蹈生涯,這段期間她逐漸發現自己對文學創作的喜愛。1986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之後赴美留學。1990 年開始在臺灣報刊發表小說。1992年以獲中央日報文學獎的〈少女小漁〉引起文壇和電影界重視。1993至1998年,連續獲得臺灣多項文學大獎。作品被翻譯成英、法、荷、日等多國文字。近年來,開始嘗試直接以英文創作,2006年出版第一本英文小說The Banquet Bug(中譯書名《赴宴者》)。她的作品充滿鮮活的生命力,具有強烈的故事性、畫面性,和鮮明的人物形象。著有《赴宴者》、《穗子物語》、《倒淌河》、《誰家有女初養成》、《草鞋權貴》、《少女小漁》、《第九個寡婦》等。
这本《小姨多鶴》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年代感,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和朴素的字体,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猜想,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一定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情冷暖有着极其深刻的洞察。从书名来看,“小姨”这个角色无疑是故事的核心,她身上承载的或许是家族的秘密,或者是时代洪流下女性的复杂命运。我非常好奇,这位“多鶴”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她的性格如何塑造?是柔弱隐忍,还是坚韧不拔?仅仅是书名和这个系列编号“文學021”,就透露出一种严肃文学的气息,让人不敢掉以轻心,预示着其中探讨的主题必然是深刻且沉重的。我期待它能像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时或许有些不易察觉的涩味,但回味之后,定能品出其中蕴含的岁月精华和人性的复杂层次。我希望作者能细腻地描绘出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微小却足以撼动人心的瞬间,让故事中的人物不仅仅是符号,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个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风格,散发出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气质,这让我对内容有了更高的期待。我注意到它属于“世紀文庫”,这通常意味着它是一部经过时间检验的、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品。文学性上的考量,往往意味着作者不会满足于简单的情节堆砌,而是会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的冲突。我个人对那种讲述家族变迁和个体在巨大历史背景下挣扎的作品情有独钟。我推测,这本书可能涉及了战后或者某个特定历史转折点上,人们如何重建生活、如何面对创伤,尤其是女性在父权社会结构中寻求自我认同的艰难过程。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往往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专注力去品味字里行间那些不动声色的情绪暗涌。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种被思想冲击的阅读体验,而不是轻松的消遣,那种读完后需要合上书本静坐许久,才能将思绪整理清晰的震撼感,才是我追求的佳作标准。
评分光是看着这本《小姨多鶴》摆在书架上,就觉得它自带一种宁静的压迫感。它不像那些畅销小说那样张扬夺目,而是低调地散发着经典的光芒。我总觉得,真正的文学,其价值往往在于它对人性幽暗角落的挖掘和对道德困境的探讨。从“小姨”这个称谓来看,故事很可能围绕着伦理关系展开,而“多鶴”这个名字又带着一种异域的或独特的色彩,或许暗示着她作为一个“局外人”或“边缘人”的身份。我特别期待作者如何处理这种微妙的亲缘关系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张力。是会有一段禁忌之恋,还是一种超越血缘的深厚情感?无论如何,我坚信,这部作品绝不会提供简单的答案,它会抛出问题,迫使我们去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我希望它能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自身在面对复杂人性时的犹豫与选择。
评分这个文库系列的统一风格,向来是注重文本的纯粹性和思想的深度,这让我对《小姨多鶴》的内容质量有了初步的信心。我常常被那些描绘细微情感波动的叙事所吸引,那种不需要宏大叙事,仅凭人物间眼神的交汇、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能传达出千言万语的力量。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成功了一半。我设想,小姨多鶴的生活一定充满了隐忍与奉献,她或许为了家族的稳定,牺牲了个人的幸福。我想探究,在那个压抑的环境下,她是如何保持内心的一隅净土,又或者,她是如何被环境逐渐同化、扭曲的。阅读这类作品,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考古发掘,需要小心翼翼地剥开历史的尘土,才能看到埋藏在深处的真实人性矿藏。我希望它的语言是凝练而富有诗意的,能够让每一个句子都值得反复咀嚼。
评分看到“文學021”这个标记,我就知道我手里拿的不是一本普通的消遣读物,而是一份值得被认真对待的文化遗产。我非常注重作品的时代背景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尤其关注那些被时代浪潮推到边缘的人群。我猜测“多鶴”这个角色,很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被时代错置的女性形象,她的名字或许就暗示了她的漂泊不定或不属于主流的身份。我更倾向于那些探讨“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作品,因为这触及了人类最根本的生存焦虑。我期待作者能以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描绘出她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如何在无望中寻找一丝生机。阅读的乐趣不仅仅在于情节的跌宕起伏,更在于作者提供的思维深度和情感共鸣的广度。我希望读完后,能对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女性群像有一个更立体、更富有人文关怀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