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充滿愛的家庭,培養高EQ的孩子
A Book of Feeling 作者: 亞曼達.麥卡迪 原文作者:Amanda McCardie 譯者:劉清彥 繪者:薩維多.魯賓諾 Salvatore Rubbino 出版社:道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00元 ISBN:9789864000647 叢書系列:小樹苗 規格:精裝 / 40頁 / 24.5 x 2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情緒, 人人都有,也隨時都有。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 高興、痛苦、害羞、難過、緊張…… 山姆和凱特也不例外, 他們會因為分離而難過, 因為跌倒而感到丟臉。 但是, 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 他們都深深知道, 爸爸媽媽很愛他們, 讓彼此有足夠的陪伴、傾聽, 還有滿滿的愛。 每個家庭都不一樣。 即使如此,希望藉由閱讀書中這家人的情緒故事,可以提供所有的小朋友一個安全的地方,好好思考自己和別人的情緒。 這裡有幾個問題或許值得想一想:我能辨認書裡所描寫的情緒嗎?對我來說有不一樣嗎?我可以感受自己的情緒嗎?那是什麼樣的感覺?我該如何處理難熬的情緒?我知道哪些有用的方法嗎?我還有什麼其他的情緒? 有些小孩可能在和你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會願意與你談談他們的情緒?有些可能喜歡討論書中角色的情緒,或是只思考而不願意說,不論如何,都好。我对“爱的表达”这个主题一直很感兴趣,总觉得自己的表达方式有些陈旧和僵硬。这本书在探讨“充满爱的家庭”时,视角非常独特和新颖。它不像传统读物那样,只强调物质上的满足或口头上的赞美,而是深入挖掘了“爱的五种语言”在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分析,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自认为付出了全部,孩子却感受不到爱意,这往往是因为“爱的语言”不对频。比如,我一直以为多做家务就是表达爱,但女儿更看重的是“高质量的陪伴时间”。这本书让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我的表达方式,把原本用来做家务的时间,抽出三十分钟,专门用来和孩子一起阅读或者仅仅是静静地待在一起。这种微小的改变,带来的情感共鸣却是巨大的。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到位,逻辑清晰,读起来完全没有晦涩感,反而像是在阅读一本精彩的家庭情景剧剧本。对于那些感觉与孩子之间存在“沟通鸿沟”的父母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连接心灵的桥梁,它教会你如何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去诉说你的爱。
评分我是一名二胎妈妈,两个孩子性格迥异,让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时,我总觉得自己处理得不够公正,或者说,没有顾及到两个孩子的“内在需求”。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它不仅关注个体的情绪管理,更着眼于整个家庭系统的“情感流动”。书中关于“兄弟姐妹关系”的处理策略,简直是我的救星。作者指出,父母的偏袒或不公感,是破坏家庭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并提供了一套维护家庭平衡的“非暴力沟通”技巧。我尝试用书里提到的“中立方介入法”来处理女儿和儿子争抢玩具的场景。不再急于评判谁对谁错,而是先肯定他们各自的情绪,然后引导他们共同寻找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这种处理方式,让两个孩子都学会了妥协和换位思考,最重要的是,他们不再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我这个“裁判”身上,而是开始主动沟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家庭塑造成了一个微型社会,教会我们如何在爱中建立规则,在规则中深化爱意。它不是一本速效药,而是一部详尽的家庭关系优化指南,值得所有家庭成员细细品读和实践。
评分我是在一个关于亲子沟通的线上论坛上偶然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因为青春期的女儿开始疏远我而感到沮丧。我买来这本书,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它却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理解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它并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心理学术语堆砌,而是将复杂的“情商培养”拆解成了若干个小模块,每个模块都配有生动的插图和简短的对话范例。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边界感”的探讨。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父母总是强调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但这本书却提出了一个更具现代意义的观点:高质量的爱,需要清晰的边界作为支撑。作者以非常温柔又不失坚定的笔触,告诉我们如何既维护自己的空间和感受,又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这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过去常常因为害怕伤害女儿的感情,而过度牺牲自己的需求。这本书提供了一套“既要又要”的解决方案,让我学会了如何在“爱”与“规矩”之间找到那个黄金分割点。阅读体验是轻松愉悦的,它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后压力倍增的“育儿圣经”,而更像是一张精美的藏宝图,指引你发现自己和孩子内心深处的力量。
评分说实话,我平时很少买这种类型的书,我更偏爱历史和科幻题材,但最近发现我的小侄子在幼儿园里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就哭闹不止,作为长辈,我希望能找到一些科学的方法去帮助他。我在书店里翻阅时,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的简介,被“培养高EQ的孩子”这个主题吸引住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最严肃的心理学原理,用最贴近生活的“故事会”的形式呈现出来。它不讲大道理,而是通过讲述一个个“小主人公”的成长片段,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情商高低带来的不同命运。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挫折教育”的部分,很多书籍都强调要让孩子经历失败,但这本书更进一步,教父母如何在孩子失败时,扮演好“修复师”的角色,帮助他们从泥泞中爬起来,而不是急于“清理现场”。书中还设计了一些互动小游戏,比如“情绪天气预报”,让孩子学习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情绪,这不仅有趣,而且极其有效。侄子试着玩了几次后,他竟然学会了说:“我现在感觉像被乌云笼罩了”,这比他以前只会大哭大闹,进步太大了。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在轻松氛围中学习科学育儿法的读者来说,绝对是物超所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温暖的色调和柔和的字体搭配在一起,立刻就传递出一种让人安心的感觉,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阳光和欢笑的客厅。我是一个对育儿书籍很有研究的妈妈,市面上类似的读物看得不少,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说教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大量引用了生活中的真实案例,那些场景,我几乎都能在自己的育儿过程中找到影子。比如,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处理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脾气的问题,它没有简单粗暴地给出“不许哭闹”的指令,而是深入分析了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并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引导方法。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倾听”的章节,作者强调了有效倾听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句式,教父母如何放下自己的评判,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尝试在晚饭后和儿子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效果出奇地好,他感觉被理解了,我们之间的亲密感也随之增加。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又极具同理心的老朋友在耳边细语,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放下了为人父母的焦虑,转而用更温柔、更坚定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