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民族式摔跤教程 | 作者 | 王建强,张涛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6009180 | 出版日期 | 2015-04-01 |
| 字数 | 200000 | 页码 | 189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民族式摔跤教程》是由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组织编写,中央民族大学“统筹支持大学学科建设过渡性经费”资助。参加编写的同志长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训练与科研工作。 《中国民族式摔跤教程》是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对我国民族式摔跤运动的技术体系进行科学的分类与介绍,通过运用现代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原则,结合摔跤传统基本功及技术练习,从而较为全面地提高民族式摔跤的学习效果。 希望《中国民族式摔跤教程》能够充实中国民族式摔跤的技战术以及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式摔跤运动的全面发展。 |
| 作者简介 | |
| 王建强,1974年1月出生,讲师,200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1992-1998年在北京摔跤队学习与锻炼,国家一级运动员,1998年进入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工作,从事民族式摔跤课,女子防身术课、校龙舟队训练等教学活动, 2003年荣获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系统“青年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2006年《浅析中国传统武术大成拳的起源、价值趋向及发展对策》荣获首届北京市高校教师论文报告会论文奖,2009年《蒙古族传统体育——搏克的文化研究》荣获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战略高级论坛二等奖,2010年荣获中央民族大学第七届教师敉学比赛三等奖,2011-2014年带队连续荣获北京市高校龙舟赛冠军,2014年荣获全国高校龙舟赛第六名。曾多次参与省部级、市级和校级课题研究,发表《多媒体技术在民族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蒙古族传统体育——搏克的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武术大成拳的社会价值及发展策略研究》、《女子自卫防身术在民族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等多篇论文。 张涛,回族,教授,新疆阿图什人。体育教育学士、民族学在读硕士,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讲授体育人类学、排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篮球、网球等课程。主要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担任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院校民族体育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大学生排球分会副主席。 出版专著《中国少数民族体育》(英、汉对照版)、《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学研究》。主编北京市精品教材《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览》、主编《少数民族歌舞健身理论与方法》、合著出版《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主持校级精品课程《排球教学与训练》,主持中央民族大学“十五”科研规划项目《西北生态环境及其传统生活对该地区少数民族长寿人群形成机制的研究》,负责北京市教改立项项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教学研究》,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优化方案的论证设计与实施》。撰写发表三十余篇体育科研论文,其中发表在核心刊物上近二十篇。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章 中国民族式摔跤概述 节 民族式摔跤发展简史 一、搏克的起源发展和文化 二、且里西的起源发展和文化 三、格的起源发展和文化 四、北嘎的起源发展和文化 五、绊跤的起源发展和文化 六、希日木的起源发展和文化 第二节 民族式摔跤的礼节与服装 一、民族式摔跤的礼节 二、民族式摔跤的服装 第三节 民族式摔跤的技术特点 一、项目众多、技术丰富 二、竞赛规则细致、技术特点鲜明 第四节 学习和弘扬民族式摔跤的意义 一、民族式摔跤与民族自豪感 二、发展民族式摔跤,增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 第二章 中国民族式摔跤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节 民族式摔跤的教学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二、直观性原则 三、从实际出发原则 四、循序渐进原则 第二节 民族式摔跤的教学方法 一、讲解与示范教学法 二、练习法 第三节 民族式摔跤技术教学中错误动作纠正法 一、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 二、预防错误动作的方法 三、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第三章 中国民族式摔跤的生物力学 节 民族式摔跤的力学基础 一、支撑面大小与稳定性 二、人体重心与稳定性 第二节 民族式摔跤的力学特性 一、跤力 二、跤力的力偶 三、跤力中的三角力、杠杆力、螺旋力、离心力、摩擦力 第四章 中国民族式摔跤的基本功 节 民族式摔跤的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 第二节 民族式摔跤的倒地功 一、基本倒地功 第三节 民族式摔跤的腰功、腿功 一、手功 二、腰功 三、腿功 第四节 民族式摔跤的传统基本功 一、静桩 二、动桩 三、钻子脚 四、盘腿 五、抽腿 六、踢 七、跪腿 八、跳崩子 九、基本功的器械训练 第五章 中国民族式摔跤技术 一、不固定把位跤的跤架 二、固定把位跤的跤架 节 民族式摔跤基本手法与步法 一、民族式摔跤的基本手法 二、民族式摔跤的基本步法 第二节 民族式摔跤的跤绊与踢 一、不固定把位跤的跤绊和踢 二、固定把位跤的跤绊和踢 第六章 中国民族式摔跤的战术 节 民族式摔跤战术知识 第二节 民族式摔跤的战术训练 第三节 民族式摔跤的战术制定 一、战术制定的原则 二、常用实际战术 第七章 中国民族式摔跤的竞技运动训练 节 民族式摔跤的竞技运动选材 一、基础选拔阶段 二、初、中级选拔阶段 三、高级选拔阶段 第二节 民族式摔跤的竞技运动训练内容 一、身体素质训练 二、技术训练 三、教学比赛训练 四、重要比赛前的训练 五、重要比赛中的训练 六、赛后恢复训练 第三节 民族式摔跤竞技运动训练的方法及应用 一、重复训练法的应用 二、间歇训练法的应用 三、持续训练法的应用 四、循环训练法的应用 五、比赛训练法的应用 第八章 中国民族式摔跤的运动损伤与预防 节 民族式摔跤常见运动损伤概述 第二节 民族式摔跤运动损伤的起因与预防 一、运动损伤的主要起因 二、运动损伤的主要预防方法 三、民族式摔跤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方法归类 附录 中国民族式摔跤运动竞赛规则 参考文献 |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真是又期待又有点小小的忐忑。毕竟,对于“民族式摔跤”这个概念,我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些模糊的印象里,总觉得它带着一股神秘又古老的东方色彩。打开书的第一感觉,是它的装帧很有分量,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王建强和张涛老师的名字,我之前在一些体育类的文章里看到过,知道他们在这个领域是颇有建树的专家,所以对内容的专业性自然是抱有很高期望的。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到底会以一个什么样的视角来呈现中国民族式摔跤?是更侧重于历史溯源和文化解读,还是会深入到技术动作和训练方法?又或者是两者兼顾?我个人对前者会更加好奇一些,毕竟很多传统技艺的魅力,往往在于它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能了解到这项运动在中国不同民族中的发展演变,以及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那将是一次非常引人入胜的文化探索之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是一扇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大门,让我能窥见这项古老运动的智慧与传承。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意外的惊喜,它并非我想象中的那样一本“干巴巴”的技术手册。一开始,我抱着学习一些基础摔跤技巧的心态去翻阅,但很快就被书中那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和细致入微的讲解所吸引。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介绍技术动作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身体训练的整体性。例如,书中对于“意”与“力”的结合,对于“借力打力”的阐述,都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以为摔跤只是单纯的肢体对抗,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它更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艺术。当我看到书中对不同民族摔跤风格的对比分析时,我更是惊叹于中国这片土地上多样的文化土壤孕育出的丰富多彩的体育形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摔跤智慧和技艺,这其中蕴含着多少代人的经验积累和创新。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时空,去领略不同民族的摔跤风采,去感受那种根植于血脉中的力量与韧性。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觉得可能就是一本很普通的体育教学书。但翻开之后,我才发现它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一直对一些传统的身体训练方式很感兴趣,总觉得现代健身方法虽然科学,但总少了点“味道”。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让我看到了民族式摔跤所蕴含的古老智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桩功”和“步法”的讲解,虽然文字本身没有直接展示动作,但通过对这些基础的精妙描述,我仿佛能感觉到那种扎实而灵活的根基。这本书并没有一上来就讲高难度的技术,而是从最根本的身体协调性和发力方式入手,这让我觉得非常实在。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协调、更有力量,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它不是单纯地教你如何“赢”,而是教你如何“练”,如何去理解身体的可能性。这对于我这种对传统体育文化略知一二,但又想深入了解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之前对中国民族式摔跤的了解,仅限于电视上偶尔看到的片段,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摔跤的文化内涵”的探讨部分印象深刻。我从来没有想过,摔跤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例如,书中提到的“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等原则,以及在不同民族摔跤仪式中的体现,都让我看到了这项运动背后的人文关怀。我一直觉得,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体现在它最古老的传统技艺中。这本书就是这样一种体现,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看到了不同民族之间交流融合的痕迹。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去更积极地面对挑战,去更深刻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与古代军事、民俗文化紧密相关的项目。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就被它深厚的底蕴所吸引。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摔跤”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民族摔跤特点的细致描绘,这种差异化的呈现,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地域的辽阔和文化的多元。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在不同的地域,人们会发展出如此不同的摔跤方式?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影响?还是因为民族性格的不同?书中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我揭示了许多我之前从未了解过的知识。我喜欢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它不像有些书那样直接抛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一步步去思考,去发现。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民族式摔跤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单纯的技艺展示,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文化传承,一种代代相传的精神象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