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普供给侧的革命
定价:88.00元
作者:杨文志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046763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杨文志长期负责中国科协科普部工作,具有较高的科普工作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科普管理与实践经验。该书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关于科普供给侧改革的专著,全书采用理论与案例结合的方式编写,从而使该书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各级科协组织、科普组织、科普机构与科普工作者进行科普供给侧改革与实践的得力参考与实用指南。书中对现代科普进行了界定、梳理了新时达科普发展的新命题、所要攻克的关键性命题,分析了时代科普新需求,描述了科协组织等科普机构的科普供给侧改革路径,分创新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工作的措施、详述了科普信息化实施与规划及前瞻,另外分章对科普产品创意创新、科技馆展教服务创新等进行了论述。书中还附录了71篇与科普高度相关的精彩文章,使全书的内容得到很大的拓展。 该书在科普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创建性、创新性、理论性、实践指导性。适合从事科普理论研究、科普教学、科普人员培训、科普管理、科普实践工作者以及热心科普事业的各方面人士参阅。
内容提要
当今世界,未来已来,唯变不变,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和产业革命、信息社会发展带来科普需求的巨大变化,给新时代的科普带来新的机遇,也给科普服务供给带来巨大挑战。本书基于作者20多年科普理论研究和实践一线的经验积累,站在科普变革的时代潮头,以“科普强国”为背景,以科普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对新时期科普供给及其核心要义、科普需求的深刻变革及其科普供给侧革命的形势进行了深入细致剖析,对科普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创新、科普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科普服务产品创意创新、科技馆展教服务创新等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提出新时代增加科普服务供给可操作性的方略和路径。本书在科普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创见性、创新性、理论性、前瞻性、实践指导性,适合从事科普理论研究、科普教学、科普员培训、科普管理、科普实践工作者,以及热心科普事业的各方面人士参阅。
目录
目录
章科普及其核心要义/
节科普是科学活动/
一、多义宽泛的现代科普/
二、科学性是科普的灵魂/
三、科普是公共服务产品/
四、科普服务本质是连接/
第二节迎接科普强国的新时代/
一、古代的谋生型科普/
二、近现代的救国型科普/
三、现代的兴国型科普/
四、新时代的强国型科普/
第三节新时代科普发展的新命题/
一、适应科技与产业革命新要求/
二、开启后科学素质纲要新时代/
三、迈向科普供给侧改革新征程/
四、攻克科普发展的关键性难题/
○第二章新时代的科普需求/
节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普的新要求/
一、创新驱动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命运/
二、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厚植创新文化/
三、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夯实科学素质基础/
第二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科普的新要求/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百年梦想/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科学素质的短板/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人人都享有科普服务/
第三节信息社会发展对科普的新挑战/
一、适应公众都在网上的新形势/
二、适应科普技术革命的新趋势/
三、适应科普需求巨变的新要求/
第四节经济全球化对科普的新要求/
一、大科学时代科普的国际化/
二、“一带一路”科普人文交流/
三、深度参与科普国际分工与合作/
○第三章科协组织的科普供给/
节科协组织的职责定位/
一、科协组织的三型特性/
二、科协组织的三大功能/
三、科协组织的四个服务/
四、科协组织的服务产品/
第二节科协组织的科普产品/
一、科协组织的科普教育产品/
二、科协组织的科普传播产品/
三、科协组织的科普活动产品/
第三节科协组织科普服务方略/
一、坚持用户思维的科普服务理念/
二、坚持平台的科普服务方向/
三、坚持名利权情的科普动员策略/
○第四章科学素质服务的创新提升/
节我国科普公共服务体系的确立/
一、我国科普法规体系的建设/
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兴起/
三、“2049计划”提出和推行/
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
五、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第二节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创新/
一、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使命责任/
二、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动向/
三、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创新提升/
第三节农民科学素质服务创新/
一、推动农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
二、强化农村重点人群科普服务/
三、增加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供给/
四、开启农村科普服务的新引擎/
第四节城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服务创新/
一、发挥科普在人的城镇化中的作用/
二、城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供给方略/
三、城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创新/
○第五章让科普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节推进“科普人”的信息化/
一、“科普人”须自我革命/
二、要树立互联网理念/
三、要树立获得感理念/
四、要树立朋友圈理念/
五、要树立连接器理念/
六、要树立长板策理念/
第二节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
一、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定位/
二、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三、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向/
四、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品牌战略/
第三节有效连接科普信息与科普受众/
一、建设完善科普云网端服务体系/
二、衔接和精准推送科普服务信息/
三、利用网络社群进行科普信息传播/
四、实施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
○第六章科普产品的创意生产/
节科学内容是科普产品的灵魂/
一、科普始终以科学内容为王/
二、围绕公众需求遴选科普内容/
三、围绕科技发展遴选科普内容/
第二节科教资源的科普创意开发/
一、优质科研资源的科普创意开发/
二、优质教育资源的科普创意开发/
三、优质社会资源的科普创意开发/
第三节科普表达方式的创新/
一、科普表达的时代性特征/
二、科普作品的表达创新/
三、科普融合作品的创作/
○第七章科技馆展教服务创新/
节科技馆的科普责任使命/
一、科技馆演变及其服务功能/
二、我国科技馆的快速发展/
三、科技馆展教服务的转型/
第二节科技馆展教服务供给侧改革/
一、科技馆建设的细分化与集群化/
二、科技馆教育的时代化与人文化/
三、科技馆服务的信息化和情景化/
第三节我国科技馆体系的创新发展/
一、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转型升级/
二、增加科技馆展教服务产品供给/
三、创新科技馆公共展教服务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视窗目录
视窗1-1做好科普科研才有大格局/ 4
视窗1-2中国科学社/ 17
视窗1-3全国科普协会/ 20
视窗1-4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24
视窗1-5近搅乱世界的3项科学成果/ 27
视窗2-1创新关键在于创造新的价值/ 41
视窗2-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6
视窗2-3“一带一路”建设/ 63
视窗3-1全国创新争先奖/ 73
视窗3-2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聘任/ 84
视窗3-3平台时代与共享经济/ 90
视窗3-4的连接效应/ 93
视窗3-5典赞·科普中国活动/ 95
视窗3-6利益聚合的农技协/ 96
视窗3-7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97
视窗3-8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撰/ 98
视窗3-9欧阳自远院士的科普心路/ 99
视窗3-10科普中国形象大使徐颖的科普情怀/ 100
视窗3-11科普志愿服务/ 101
视窗4-1科学素质的源起/ 107
视窗4-2科学素质的基本特点/ 107
视窗4-3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 110
视窗4-4美国“2061计划”/ 112
视窗4-52015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 116
视窗4-6美国2016年科学素养报告/ 122
视窗4-7青少年是科学素质养成黄金期/ 130
视窗4-8兴趣是科学探索的源泉/ 131
视窗4-9青少年想当科学家的有多少/ 133
视窗4-10“大手拉小手”点燃科学梦/ 135
视窗4-11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138
视窗4-12美国的《STEM 2026》/ 140
视窗4-13奴隶造不出金字塔/ 144
视窗4-14乐享科学的创客空间/ 146
视窗4-15钻研的工匠精神/ 147
视窗4-16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148
视窗4-17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149
视窗4-18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大会/ 150
视窗4-19小学新课标修订的“大突破”/ 156
视窗4-20跟孩子做科普得蹲下来/ 158
视窗4-21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 167
视窗4-22人的城镇化的国际经验/ 172
视窗4-23社区科普学校/ 178
视窗5-1网络时死规则/ 183
视窗5-2服务产品的极简原则/ 187
视窗5-3服务产品定位和个性化/ 189
视窗5-4“90后”的言行规则/ 191
视窗5-5时间是战场/ 193
视窗5-6连接者与内容者属两种“动物”/ 199
视窗5-7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 203
视窗5-8科普中国品牌/ 209
视窗5-9科普中国服务云/ 212
视窗5-10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 223
视窗6-1内容为王的运作模式/ 232
视窗6-2NASA独到的科普/ 241
视窗6-3转基因科普之痛/ 243
视窗6-4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 246
视窗6-5英才计划/ 248
视窗6-6海尔科技馆/ 250
视窗6-7上海通用汽车开放日活动/ 251
视窗6-8蒙牛乳业开放日活动/ 252
视窗6-9碎片化阅读与当代“煎饼人”/ 254
视窗6-10颠覆性创意的科幻/ 259
视窗6-11科普期刊的全媒体融合/ 264
视窗6-12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 274
视窗7-1科技馆的缘起及发展/ 278
视窗7-2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 280
视窗7-3我国科技馆的快速发展/ 282
视窗7-4科技馆发展的国际经验/ 285
视窗7-5现代科技馆体系“七化”建设/ 297
视窗7-6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 305
视窗7-7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 306
作者介绍
杨文志,曾任中国科协科学普及部副部长、部长,长期从事科普工作,主要关注和研究领域:中国非组织和科技社会团体改革、运营和管理;科学交流、科技期刊与科学技术普及理论和实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等,先后发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农业现代化对农民素质的要求》等论文60多篇。主要著有《科学技术普及概论》、《现代科普导论》、《现代科普教程》、《现代科技社团概论》,以及审定编辑出版《中国立体农业模式》、《加入WTO中国农业如何应对》等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论著共计等10余部。
文摘
序言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它的装帧设计挺朴实的,没有太多花哨的图案,整体风格偏向学术。封面上的书名,“满58包邮 科普供给侧的革命”,给我一种强烈的割裂感。一方面,“满58包邮”似乎与零售业或者电商平台的营销策略紧密相关,听起来就充满了生活气息,甚至有点接地气到“烟火气”的程度。而另一方面,“科普供给侧的革命”则明显指向宏观经济学领域,是一个相当专业和具有深度的话题。这两种元素的混搭,让我在购书时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同时也抱着一种“看看能玩出什么花样”的心态。我推测,这本书的作者杨文志,可能是在尝试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将经济学中最前沿、最核心的理论,以一种更加易于大众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也许他会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包邮”现象出发,层层剥茧,引申到宏观经济层面的供给侧改革,试图在看似不相关的概念之间建立起桥梁。这本身就是一种颇具匠心的尝试,能否成功,则取决于作者的功力和叙述方式。我个人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摆脱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案例,让“供给侧的革命”这个概念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政策术语,而是能让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和参与讨论的社会议题。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那个出人意料的书名。“满58包邮”这几个字,瞬间把我拉到了那个熟悉的、充满生活气息的购物场景,总以为会读到一篇关于商家营销策略的分析,或者消费者购物心理的研究。然而,紧随其后的“科普供给侧的革命”,却又将我的思绪拽回了高屋建瓴的宏观经济学领域。这种反差如此之大,以至于我在拿到书的那一刻,心中充满了疑问和好奇。它究竟是想通过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经济理论,还是仅仅用一个吸人眼球的词语来包装一个严肃的学术话题?我猜想,作者杨文志老师,作为一名在科学技术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学者,或许是想打破经济学理论的神秘感,让它以一种更加亲民、更容易被大众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他是否会从我们熟悉的“包邮”现象出发,比如商品价格的形成、生产成本的控制、物流效率的提升等等,来层层递进,最终引申到供给侧改革的深层含义?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巧妙地融合这两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案例,将“供给侧的革命”这个概念讲透彻,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明白,这场革命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评分这本《满58包邮 科普供给侧的革命》的书名,真的是有点令人费解。一开始看到“满58包邮”,我以为是本讲如何做生意、如何搞促销的书,想着说不定能学点提高销量的小技巧。结果翻开来,发现这书名后面的“科普供给侧的革命”几个字,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经济学。这让我瞬间有点懵,因为我平时不太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总觉得那些理论离我的生活很远。但我又觉得,既然出版社都给它起了这么个有意思的名字,肯定有它的道理。我猜,这本书可能不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而是作者杨文志老师为了让更多人理解“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而刻意采用的一种比较新颖的表达方式。也许他会从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感知到的现象入手,比如商品的价格波动、生产的过剩或者不足,然后慢慢地引申到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调整。我特别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将“包邮”这种和我们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概念,和“供给侧革命”这样宏观的经济命题联系起来的。这会不会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让那些对经济学不太感冒的人,也能通过这个“引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理论产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像它书名一样,带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而不是让我觉得它晦涩难懂,像是在读一本天书。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一个绝妙的“梗”。“满58包邮”四个字,立刻勾起了我作为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最熟悉不过的体验,仿佛能闻到促销活动的气息。而接下来的“科普供给侧的革命”,又瞬间将我从日常消费的琐碎拉回了宏观经济的殿堂。我当时就觉得,这绝对不是一本按部就班的经济学教材,而是作者杨文志老师在试图用一种非常规的、甚至可以说是“反差萌”的方式,来解读一个重要的经济议题。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巧妙地将“包邮”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商业行为,与“供给侧革命”这样关乎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宏大叙事联系起来。是不是会通过分析“包邮”背后的成本结构、生产效率、市场竞争等要素,来折射出整个经济体在供给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设想,这本书的叙述风格可能会非常独特,也许会充满故事性,也许会运用一些有趣的类比,甚至可能包含一些关于信息不对称、平台经济等新兴话题的讨论,以此来阐释“供给侧”的内涵。我真心希望,这不仅仅是一个噱头,而是作者能够真正用一种让普通读者感到亲切、有启发的方式,来为我们揭示“供给侧的革命”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对我们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一开始我以为是讲超市促销活动的,什么“满58包邮”之类的,结果拿回来一看,居然是关于经济学理论的。这反差也太大了,让我有点措手不及。书名里的“供给侧的革命”,我之前听过这个词,感觉挺高大上的,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它又为什么要革命,我是一窍不通。而且,这本书居然是杨文志老师写的,还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这几个信息组合在一起,我实在是无法想象它到底会讲些什么。我脑子里闪过的画面是,这本书可能会用一些非常复杂的经济模型和专业术语,让我这个门外汉看得云里雾里。或许它会深入探讨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调整生产要素的供给,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具体的操作层面,是否会有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或者给出一些可行的建议,这就不得而知了。我总觉得,一本叫做“满58包邮”的书,不应该这么严肃,它应该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一些。也许它会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经济概念,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但现在看来,我的期望可能要落空了。这本书到底会给我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我实在是充满好奇,也有些许的忐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