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基于三元悖论原则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 | 作者 | 李莉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09229655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页码 | 204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基于三元悖论原则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章对金融安全的概念和理论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理论研究部分主要涵盖金融安全的理论研究、金融危机安全预警理论模型两部分。这两部分研究评述均是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主要金融危机事件的历史演进,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第二章探讨了核心理论框架——三元悖论,并依此设定了《基于三元悖论原则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关于中国宏观金融安全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章比较分析了三元悖论原则在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情况。显然,各国在宏观政策组合决策中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第四章至第六章重点围绕三元悖论,按照汇率政策、货币政策执行和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依次分析了宏观金融稳定问题。从内容安排看,这几章有以下四点共同之处:一是围绕宏观政策安排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这一主线进行了文献综述;二是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的视角和特性;三是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宏观政策实践;四是探讨了新形势下宏观政策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 |
| 作者简介 | |
| 李莉,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讲授国际金融学、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巴塞尔资本协议、宏观金融安全、人民币国际化。曾在《国际金融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和《金融与经济》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有《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2008)、《国际银行监管合作中集体行动困境的博弈分析》(2009)、《三元悖论理论的应用与发展:文献评述》(2014)等。 |
| 目录 | |
| 前言 导言 章 金融安全研究文献综述 节 金融安全的概念 第二节 金融安全理论发展评述 第三节 金融危机安全预警理论和模型 第四节 现有文献的不足 第二章 三元悖论与中国宏观金融安全研究 节 三元悖论的理论研究内涵 第二节 三元悖论的理论运用及发展 第三节 三元悖论在中国宏观金融稳定问题研究中的运用 第四节 基于三元悖论原则的金融安全分析框架 第三章 三元悖论原则在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实践 节 悖论指数的测算方法 第二节 中国悖论指数的测算结果分析 第三节 悖论指数的演变特征分析 第四节 三元悖论原则的国别实践经验 第五节 影响悖论指数定位的因素分析 第六节 各国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章 开放条件下汇率政策与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 节 金融危机理论关于汇率和金融安全问题的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同汇率政策选择下影响宏观金融稳定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关于中国问题的分析 第五章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金融稳定的分析框架 节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货币政策独立性与金融稳定的逻辑关系 第三节 货币政策对金融危机的作用机制分析 第四节 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第五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 第六节 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和金融风险特征 第六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项目开放和宏观金融安全分析 节 金融自由化与资本项目开放 第二节 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稳定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第四节 对于中国金融开放问题的分析 第五节 中国资本流动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第七章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宏观金融安全分析 ——基于三元悖论 节 货币国际化对宏观金融稳定的影响:理论评述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我国宏观政策组合的变化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宏观经济金融风险的可能影响 第四节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宏观管理理念的转变 第八章 中国加强宏观金融安全的对策 节 优化我国的宏观政策调控 第二节 提高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 前言 导言 章 金融安全研究文献综述 节 金融安全的概念 第二节 金融安全理论发展评述 第三节 金融危机安全预警理论和模型 第四节 现有文献的不足 第二章 三元悖论与中国宏观金融安全研究 节 三元悖论的理论研究内涵 第二节 三元悖论的理论运用及发展 第三节 三元悖论在中国宏观金融稳定问题研究中的运用 第四节 基于三元悖论原则的金融安全分析框架 第三章 三元悖论原则在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实践 节 悖论指数的测算方法 第二节 中国悖论指数的测算结果分析 第三节 悖论指数的演变特征分析 第四节 三元悖论原则的国别实践经验 第五节 影响悖论指数定位的因素分析 第六节 各国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章 开放条件下汇率政策与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 节 金融危机理论关于汇率和金融安全问题的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同汇率政策选择下影响宏观金融稳定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关于中国问题的分析 第五章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金融稳定的分析框架 节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货币政策独立性与金融稳定的逻辑关系 第三节 货币政策对金融危机的作用机制分析 第四节 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第五节 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 第六节 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和金融风险特征 第六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项目开放和宏观金融安全分析 节 金融自由化与资本项目开放 第二节 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稳定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第四节 对于中国金融开放问题的分析 第五节 中国资本流动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第七章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宏观金融安全分析 ——基于三元悖论 节 货币国际化对宏观金融稳定的影响:理论评述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我国宏观政策组合的变化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宏观经济金融风险的可能影响 第四节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宏观管理理念的转变 第八章 中国加强宏观金融安全的对策 节 优化我国的宏观政策调控 第二节 提高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
拿到这本《基于三元悖论原则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绝对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研读的著作。书名中的“三元悖论”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作为一名对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有所关注的读者的高度兴趣。“悖论”本身就意味着矛盾和冲突,而将其应用到“中国金融安全”这个如此关键且复杂的话题上,其深度和挑战性可想而知。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具体界定这“三元”的,它们分别是哪些因素,以及它们在中国金融安全体系中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难以摆脱的困境的。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模型或者框架,来量化和分析这些悖论的影响?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供有见地的分析和深刻的洞察,或许还能为我们理解中国金融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些重要的启示。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其厚实的装帧所吸引,沉甸甸的分量预示着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书名《基于三元悖论原则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让我感觉非常前沿,因为它直接点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性但又极其复杂的理论框架,并将其聚焦于中国这一特殊的研究对象。 “三元悖论”在经济学领域虽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将其应用于中国金融安全的视角,无疑会带来全新的解读。我个人对书中如何界定这“三元”感到非常好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会比在其他国家金融体系中表现得更为复杂和微妙。书中会不会详细阐述这些悖论在中国金融市场中的具体体现,例如在应对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保障国内经济平稳增长等方面,是否存在某种难以突破的困境。我对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政策建议,或者对现有金融安全策略进行反思,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直击中国金融安全的核心,而且“三元悖论”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挑战性,暗示着作者将要探讨的议题绝不简单。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罗列一些金融安全领域的现象,而是会深入到理论层面,尝试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中国金融体系所面临的挑战。 “三元悖论”听起来就像是某种“不可能的三角”,国家可能需要在三个相互冲突的目标之间进行权衡。我特别想知道,在中国的语境下,这“三元”究竟指的是什么?是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汇率稳定?还是别的什么更复杂的组合?这本书能否清晰地描绘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中国政府在处理这些矛盾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权衡。我希望书中能有详实的案例分析,展示这些理论如何在中国真实的金融实践中得到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效与代价。
评分这本《基于三元悖论原则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的封面设计相当引人注目,深邃的蓝色背景上,金色线条勾勒出抽象的金融符号,给人一种既稳重又富有远见的专业感。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单凭书名和包装,就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 “三元悖论”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思辨的色彩,如何将其巧妙地应用于分析中国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结构复杂的经济体中的金融安全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本书最大的看点所在。我尤其期待作者是如何界定这“三元”的,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博弈关系是如何体现在中国金融市场的现实运作中的。金融安全涉及的方面实在太多,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账户的管理,到汇率的稳定、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每一个环节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本书能否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读者理解这些错综复杂的联系,避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误区,将是衡量其学术价值的重要标准。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宏大图景。毕竟,“三元悖论”这个词语本身就暗示着某种难以调和的矛盾,而在金融安全这样高度敏感的领域,这种悖论的出现无疑会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可能需要在经济增长、金融稳定以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而这三者往往是相互排斥的。这本书的出现,似乎就是为了剖析中国如何在现实中应对这种“不可能三角”的挑战。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理论框架与中国具体的金融发展历程相结合的,是否会涉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体制的演变,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些“悖论”是如何显现并被解决的。更重要的是,本书是否能为我们揭示中国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长期以来所采取的策略、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新挑战,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能从书中找到答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