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公共政策评论 2016 1
定价:55.00元
作者:姚先国 金雪军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3081694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公共政策评论》是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不定期汇编出版的一种探讨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文集,致力于为所有有志于外公共政策研究的人士构建平等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本文集以当今外公共政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研究和讨论核心,追求科学性和学术性,研讨理论,注重实践。以“经世致用,天下为公”为宗旨,聚焦经济、社会等公共政策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公共政策分析、管理、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国外动态等。本文集竭诚欢迎诸位学人惠赐佳作,尤其欢迎“无学科的”公共政策综合性研究成果。
本书为姚先国、金雪军主编的《公共政策评论(2016.1)》,从管理和公共政策的视角,聚焦经济、社会等公共政策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应对。
目录
治理现代化
分享经济及其治理——以杭州网约车为例
社会资本视角下民间信仰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以浙江省台温两地为中心
社会冲突衍生机理及治理模式研究
浙江省“两化”融合政策绩效:结构维度的研究
政务生态环境的实际测评、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台州市的实证调查
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研究——以太湖流域治理为例
经济纵横
供给侧改革研究
浙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研究
温州市产业结构研究——从税源开始谈起
社会建设
宣传教育、心理认知与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转型期农村弱势群体的形成、教育困境及保障——以西北农村地区为例
国际视野
德国对外政策智库及其影响力构建
借鉴德国经验,建设美丽浙江
公共政策参考
关于浙江省环保垂直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积极发展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的对策建议
治理分享经济的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对策建议
互联网金融多元有序监管的对策建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公共政策评论 2016 1》我期待了很久,终于拿到手了。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严谨而又深刻的学术氛围深深吸引。首先,我被其中一篇关于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公平挑战的分析所震撼。作者不仅清晰地梳理了中国当前面临的城市化带来的收入差距、住房分配不均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她没有停留在问题的呈现,而是深入剖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结构性原因,比如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以及财政体制的联动效应。我特别欣赏的是,在探讨解决方案时,作者没有流于泛泛而谈,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比如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甚至还涉及到一些地方政府可以先行试取的创新性试点模式。这种既有理论高度又不失实践落地的分析,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场高水平的政策研讨会,既增长了见识,又激发了思考。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到位,通过对几个典型城市案例的深入剖析,将抽象的政策原理具象化,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政策的实际影响以及不同地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差异和挑战。
评分这本《公共政策评论 2016 1》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政策分析的汇编,不如说是一次对当下中国社会发展脉搏的深度诊断。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协同性的探讨印象深刻。在许多人的认知里,环境保护往往意味着经济增长的牺牲,但这本书中的几篇文章旗帜鲜明地挑战了这种二元对立的观念。作者们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论证了可持续发展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政策设计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我特别欣赏关于绿色产业政策的研究,它不仅分析了当前中国在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深刻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瓶颈,例如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市场准入壁垒以及政策执行的协调性问题。文章提出的“绿色税收”和“碳排放交易”等前沿理念,虽然在我国的实践尚属初期,但其理论上的可行性和潜在的巨大效益,无疑为我们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整本书都在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公共政策评论 2016 1》的选文角度非常独特,也足够前瞻。其中关于大数据时代下公共服务创新的讨论,让我眼前一亮。在过去,我们谈论公共服务,更多地关注的是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而这本书则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宏观和未来的方向——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来重塑公共服务的体系。作者们探讨了大数据在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改善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分析,以及其中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的审慎思考。很多时候,我们沉浸在技术的便利性中,却容易忽视其潜在的风险。这本书恰恰提醒我们,在拥抱科技的同时,更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确保技术的发展真正服务于人民,而不是成为新的隐患。文章还讨论了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交通拥堵规律来优化信号灯配时,或者通过分析医疗数据来预测疾病爆发趋势,这些都让我对未来公共服务的形态有了更清晰的想象。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地方在于其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注。很多时候,好的政策规划在纸面上看起来完美无瑕,但真正落地执行时却会遇到各种阻碍。这本《公共政策评论 2016 1》中的几篇文章,就聚焦于这一关键环节,深入剖析了政策在基层执行中面临的挑战,比如官僚主义、信息不对称、基层执行能力不足以及利益博弈等。我特别喜欢一篇关于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在县域层面实施的实证研究。作者通过深入田野调查,揭示了政策在实际执行中是如何被“变形”的,以及这些变形如何影响了政策的预期效果。文章提出的“激励相容”机制设计,以及如何构建更加有效的上下联动和信息反馈机制,都极具启发性。这不仅仅是对政策执行的批判,更是对如何提升政策有效性和韧性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读完这些内容,我更加理解了政策从制定到落地的复杂性,也更加认识到研究政策实施过程的重要性。
评分我之所以毫不犹豫地推荐这本《公共政策评论 2016 1》,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视角,让我们能够跳出日常的琐碎,去审视那些塑造我们生活和社会运行的宏观力量。书中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讨,让我深感共鸣。作者们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阐释,而是通过对一系列具体政策领域的分析,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与市场关系界定、以及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等,来展现中国在推进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努力和成效。我尤其欣赏关于“简政放权”的系列研究,它不仅分析了改革的初衷和取得的进展,更重要的是,也深入探讨了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明放暗不放”等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真正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整本书的基调是理性而客观的,既肯定了成就,也直面了挑战,这种审慎的态度,正是研究公共政策所必需的。它为理解当下中国公共政策的走向提供了一个多元而深刻的解读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