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
定价:78.00元
作者:刘全儒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37750240
字数:482000
页码: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是“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系列作品中的一部。本系列图书紧扣“中国”这一主题,从自然科学普及的角度出发,科学系统、面面俱到地为读者展现了中国本土观赏花卉植物,是一部极具知识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中国观赏花卉大典。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分为草本篇和木本篇2篇,介绍了530余种中国观赏花卉。每种均详尽地介绍了花卉名称、别称、主要分布地区、拉丁文,以及详尽的外表形态、繁殖及栽培管理要点。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所讲述的每一种花卉,都配有手绘彩色插图,包含整株图、各部位详细解析图。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在书后附有简明的内容索引,更方便读者查阅。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让读者朋友可以直观、详细地了解中国观赏花卉知识,极具实用性,精美的精装装帧,更是适合家庭阅读与收藏。
目录
作者介绍
刘全儒,1963年生,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IU中国植物专家组成员,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第二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文摘
序言
草本篇
章露地一二年生
矮牵牛
白晶菊
玻璃翠
百日草
报春花
波斯菊
除虫菊
雏菊
翠菊
大花藿香蓟
大花亚麻
蛾蝶花
粉萼鼠尾草
凤仙花
福禄考
高雪轮
桂圆菊
桂竹香
黑心金光菊
花
花菱草
皇帝菊
黄秋英
黄秋葵
金盏菊
金鱼草
锦葵
鸡冠花
孔雀草
龙面花
柳穿鱼
麦秆菊
毛地黄
玫瑰茄
美女樱
千日红
屈曲花
蛇目菊
三色堇
深波叶补血草
石竹
矢车菊
天人菊
万寿菊
五色草
夏堇
香雪球
勋童菊
雁来红
一串红
银边翠
虞美人
月见草
诸葛菜
醉蝶花
紫茉莉
紫罗兰
第二章露地多年生
百合
百子莲
垂花火乌蕉
长春花
春
瓷玫瑰
葱兰
大百合
大花葱
大花美人蕉
大金鸡菊
大丽花
钓钟柳
地涌金莲
番红花
风铃草
风信子
芙蓉葵
非洲菊
高飞燕草
荷兰菊
荷包牡丹
鹤望兰
红花酢浆草
红花钓钟柳
忽地笑
花贝母
花毛莨
火炬花
姜花
金光菊
韭兰
桔梗
菊花
铃兰
六出花
落新妇
满天星
马利筋
猫须草
迷迭香
美丽向日葵
欧洲银莲花
葡萄风信子
干叶蕾
秋水仙
三叶草
石蒜
时钟花
蛇鞭菊
芍药
射千
蜀葵
松果菊
随意草
四季海棠
唐菖蒲
天使花
晚香玉
网球花
文殊兰
香石竹
香雪兰
萱草
石蒜
郁金香
洋水仙
鸢尾
羽扇豆
……
木本篇
内容索引
这次偶然在书店翻到一本《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当即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了。整体设计大气磅礴,那一抹淡淡的远山与近处的几株写意花卉,瞬间就把我拉进了一个宁静致远的东方意境。迫不及待地翻开,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厚重而又灵动的气息。翻阅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用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图片和文字,而是试图通过不同的主题和章节,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中国自然画卷。 比如,它不仅仅是展示了某个地区的风景,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比如湿地如何孕育生命,山脉如何塑造气候,河流又如何滋养万物。文字部分也写得非常有感染力,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诗意和人文关怀,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时间在山林中的印记”那一章节,它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季更迭在古老森林中的痕迹,落叶的腐朽如何化为新生的养分,候鸟迁徙带来的生命律动,这一切都被捕捉得如此生动,让我仿佛置身其中,呼吸着森林里最纯净的空气。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中国观赏花卉图鉴》,实在是太惊艳了!作为一名资深的花卉爱好者,我收藏了不下十本相关的图鉴,但这本书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说是我的“新宠”。它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花卉的图片,而是将每一株花都赋予了生命和故事。 作者在介绍花卉时,不仅仅停留在植物学的基本信息,例如科属、形态特征,更难得的是,它还深入挖掘了这些花卉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历史渊源以及在诗词歌赋中的出现。比如,在介绍牡丹的时候,它不仅仅列举了花瓣的层叠和颜色,还详细地阐述了牡丹作为“花中之王”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它所代表的富贵、吉祥等寓意,还引用了许多经典的诗句来佐证,读起来让人倍感文化底蕴。 而且,这本书的图片质量也是极高的,每一张都像艺术品一样,色彩饱满,细节清晰,仿佛你能闻到花香,感受到花瓣的细腻。更让我赞赏的是,它还对一些不太常见但极具观赏价值的花卉进行了介绍,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探索稀有品种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看完这本书,我感觉我对中国传统花卉的认识又提升了一个新的维度,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绝对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偶然翻阅《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这本书的视角让我耳目一新。它没有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风光摄影,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那些最基础、最构成我们生存环境的自然元素。 书中关于“水”的部分,让我深刻体会到水在中国自然地理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描绘了奔腾的江河、宁静的湖泊,更深入地探讨了水文循环、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水对动植物生长的关键作用。那些关于洞庭湖湿地候鸟迁徙的记录,以及长江三峡独特的水生生物多样性,都让我惊叹于自然的鬼斧神工。 同样,《土壤与生命》章节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我之前很少会关注土壤,但这本书通过精美的图文,展示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形成、它们孕育的独特植被,以及土壤在整个生态链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仿佛看到了从微生物到参天大树,一切生命都离不开脚下这片孕育万物的土壤,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读完《中国观赏花卉图鉴》,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东方美学之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的交响曲。 它收录的花卉种类极其丰富,从国色天香的牡丹、雍容华贵的芍药,到清雅脱俗的兰花、傲骨寒梅,再到娇艳欲滴的月季、清新淡雅的荷花,几乎涵盖了所有在中国文人墨客笔下、百姓生活里占据重要地位的花卉。 然而,最让我动容的,是作者在介绍每一种花时,都不仅仅停留在外形描述,而是穿插了大量的诗词、典故、传说,甚至是一些关于花卉种植的小贴士。比如,在介绍菊花时,书中不仅仅展现了菊花不同品种的形态,更深入地解读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以及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的隐逸、高洁。这种将植物学知识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朵花都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有了自己的灵魂和故事。 这本书的图片更是无可挑剔,每一张都如同精心绘制的工笔画,色彩淡雅,细节逼真,让我忍不住想要亲手去触摸。它不仅满足了我对花卉的视觉欣赏,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赞美,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宝书。
评分《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美”。它没有刻意去雕琢或迎合,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最本真的自然状态。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空气与光”的章节。它没有直接呈现蓝天白云,而是通过描绘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光影变化,以及空气中微小的粒子如何影响视觉效果,来展现空气的质感和光线的力量。比如,描绘高原地区稀薄空气中,阳光穿透云层洒下的斑驳光影,以及海边湿润空气中,日出时渲染出的层层叠叠的色彩,都让我感受到一种抽象而又真实的美。 书中对于“声”的描绘也极具匠心,没有直接录制声音,而是通过文字和意象,引导读者去想象。例如,描述深山幽谷中,风吹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虫鸣鸟叫的交响曲,以及雨滴落在屋檐上的滴答声,这些文字的组合,让我仿佛能听到大自然最纯粹的旋律。这种“留白”式的描写,反而激发了我的想象力,让我对自然界的听觉体验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看”,而是真正地“感受”,让我重新审视了自然界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