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产业金融发展蓝皮书 2017 中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报告
定价:56.00元
作者: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课题组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36495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产业发展的血脉,我国金融改革巨大成就支撑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产业的快速崛起。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四个全面”、“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布局大幕徐徐拉开,产业金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性地位更加突出。曾对产业金融内涵做出了高度的凝练和概括——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本书由经济学家樊纲倾情作序,由首批25家国家智库之一的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对我国产业金融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值得推荐!
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步入新的发展时代,“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全面实施,从分散风险、配置资源、扩大消费等视角看,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压舱石”和“顶梁柱”的重大效用和战略意义更加凸显。
在此背景下,本书提出了直接服务实体经济的产业金融概念,借助编制中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动态监测我国实体经济金融活动效率和效益,期寄能为中央和地方金融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一个全新视角,为探索更合理、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路径提供有益支撑。
中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从资金支持度、结构优化度、服务有效度、创新发展度、环境适应度等五个维度构建起指数评价体系,共选取了19组共计64项指标来综合反映中国产业金融发展的新状况。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 又称'中国脑库',英文缩写CDI,是经总理批准成立、在业务上接受研究室指导的独立研究咨询机构。综合开发研究院从1989年成立起,即以改革试验者面貌出现,是中国研究咨询机构中先尝试市场化运作的'先行者',目前它是中国研究咨询业中规模大、积累经验丰富、提供服务完善、运作成功的机构之一,首批被列为全球百家脑库之一的中国机构。
文摘
无
序言
无
对于《产业金融发展蓝皮书 2017 中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报告》这个书名,我首先联想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研究成果。我期待它能够提供对2017年中国产业金融发展状况的全面、深入的解读。作为一名对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保持高度关注的读者,我深知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而“指数报告”的出现,则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充满信心。我设想,它可能通过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为我们呈现出在那一年,中国产业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结构性特征以及区域差异。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定义和衡量“产业金融发展”这一复杂概念,它是否会涵盖从信贷支持、股权投资到金融创新等多个维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了解中国产业金融的现状,洞察其中的机遇与挑战,为我理解更宏观的经济趋势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珍贵的经济档案,记录着中国经济在那个特定时间点上的重要轨迹。
评分收到!作为一名对产业金融发展充满好奇的读者,我将为你奉上几篇精心撰写的、风格各异的图书评价,每篇都将围绕“产业金融发展蓝皮书 2017 中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报告”展开,但又不会直接涉及书本的具体内容,而是从一个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期待出发,力求真实、细腻且充满个性。 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透露着一种权威感和信息量。“产业金融发展蓝皮书 2017”——光是“蓝皮书”三个字,就让人联想到详尽的调研、深刻的分析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而“2017”这个年份,又让它带有了一定的时代印记,能够帮助我们回顾和审视那一年的经济大环境以及产业金融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轨迹的人,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理解在那个特定时期,中国的产业与金融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演进的。尤其是在“产业金融发展指数报告”这个副标题的引导下,我希望能看到一套清晰、量化的指标体系,它不仅能够衡量产业金融发展的现状,更能揭示出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和制约瓶颈。我设想,这份报告或许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和数据挖掘,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晰的中国产业金融图景,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推动经济增长的“看不见的手”,以及那些在背后默默支撑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这种对“指数”的期待,是基于我对数据驱动型分析的认可,相信它们能够比纯粹的定性描述更具说服力,也更能帮助我们抓住关键的要点。
评分拿到这本《产业金融发展蓝皮书 2017 中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报告》,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严谨的研究图景。我期待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行业总结,而是一次深入的、系统性的梳理。想象一下,它可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分析来自全国各地的产业数据和金融市场信息,然后通过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最终提炼出那个年度的“产业金融发展指数”。我尤其感兴趣的是,这本书会如何定义和衡量“产业金融发展”这个相对宏大的概念。它会关注哪些具体的产业领域?是传统的制造业,还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它又会从哪些金融维度来考察?是信贷支持,还是股权投资?抑或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普及程度?我对这种“指数”的解读方式非常着迷,因为我相信,一个好的指数报告,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问题,发现亮点,甚至是预测潜在的风险。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严谨而专业的,但同时也能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在理解专业术语的同时,能够体会到作者团队的智慧和心血。它就像是为中国产业金融发展按下了一个快照,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个年份的轮廓,为理解后续的发展变化打下基础。
评分每次看到“蓝皮书”和“指数报告”这样的组合,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这本《产业金融发展蓝皮书 2017 中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报告》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我设想,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年报,而是一个深度挖掘的成果。它应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在2017年那个特殊的年份,中国的产业发展是如何与金融体系紧密结合,又是如何相互促进的。我尤其关注“指数”这个词,它意味着这本书会用一种量化的方式来呈现产业金融的发展水平,这对于我这样试图把握经济脉搏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量化的指标,让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哪些产业获得了更好的金融支持,哪些地区的金融创新更加活跃,以及整体的产业金融生态系统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运行逻辑,以及金融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它就像是一份详细的地图,指引我穿梭在中国复杂的经济肌理之中,发现那些隐藏的机遇和挑战。
评分说实话,看到“产业金融发展蓝皮书 2017 中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报告”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可能是一本比较“硬核”的书。我并不是金融专业出身,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经济脉络的普通人,我深知产业和金融之间的那种共生共荣、又时而摩擦碰撞的关系。我特别好奇,这本书究竟是怎么通过“指数”来量化和评估这种复杂关系的。我想象中,它可能涉及大量的图表、数据对比、以及对不同产业领域和金融机构的深度剖析。我希望它能像一个精密的诊断仪,通过一系列指标,为中国产业金融的“健康状况”开出一份详细的体检报告。比如,它是否会揭示出某些产业在融资方面遇到了普遍性的困难?或者,某些金融创新是否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格局?我期待的不仅仅是那些宏观的数字,更是这些数字背后所折射出的,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动力与阻力。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让我能够透过专业的研究视角,去窥探中国产业金融发展的全貌,理解那些支撑着国家经济巨轮前行的关键要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