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1801-2100年-中華傳統萬年曆 | 作者 | 樊嵐嵐 |
| 定價 | 35.00元 | 齣版社 | 陝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36963160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數 | 頁碼 | 457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內容簡介 | |
| 萬年曆是一種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曆法,也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中華傳統萬年曆(1801-2100年)》集知識性、實用性和趣味性於一體,詳細地介紹瞭天文曆法、萬年曆法錶、中國民俗文化、生活百科知識等內容。《中華傳統萬年曆(1801-2100年)》語言通俗易懂,錶格隨查隨用,能幫助您有效地解決日常生活難題,值得萬韆傢庭購買珍藏! |
| 作者簡介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目錄 | |
| 章 天文曆法n 節 曆法知識n 萬年曆的起源n 曆書和曆法n 陽曆n 陰曆n 農曆n 藏曆n 日、月、年n 第二節 天象氣節n 太歲n 黃道n 十二建星n 四季劃分n 日食和月食n 二十八宿n 朔、望、上弦和下弦n 二十四節 氣n 二十四節 氣的傳統含義n 二十四番花信風n 旬、晝夜、時辰和五更n 氣象與農諺n 第三節 天乾地支n 十二地支n 乾支的起源n 十天乾n 十天乾配四時方位n 十天乾配人體n 六十甲子乾支錶n 十二支配十二時辰n 十二支配生肖及十二支數n 十二支相衝n 十二支相刑n 十二支相害n 第四節 陰陽五行n 陰陽學說n 五行生剋n 第五節 十二生肖n 十二生肖傳說n 十二生肖與屬相n n 第二章 1921-2020年萬年曆法速查錶n 第三章 1801-1920年萬年曆法簡錶n 第四章 2021-2100年萬年曆法簡錶n n 第五章 民俗文化n 節 傳統習俗與禮儀n 傳統婚俗n 喪事風俗n 傳統稱謂n 年齡代稱n 生育習俗n 第二節 姓氏起名n 起名原則n 古人起名之道n 起名禁忌n 第四節 古今對聯n 春聯n 生肖春聯n 農傢對聯n 新婚嫁娶對聯n 賞月佳聯n 行業楹聯n 警世楹聯n 壽聯n 挽聯n 第五節 傳統濛學精選n 三字經n 百傢姓n 韆字文n 賢言集n 弟子規n 教兒經n 增廣賢文n n 第六章 生活常用知識n 節 實用生活竅門n 衣n 食n 住n 行n 第二節 人體健康標準n 傢庭養生與保健n 人體健康值n 調養還需因時而宜n 防止衰老的要訣n 人體常用營養素n 飲食保健及調理原則n 科學飲食禁忌n 自我按摩養生法n 第三節 意外事故自救知識n 傢庭急救小知識n 農藥中毒急救法n 地震逃生小知識n 火災逃生法n 第四節 傳統養生歌謠n 養生歌n 食粥歌n 不氣歌n 睡眠十諺n 飲食養生謠n 長壽食療歌n 老人十養歌n 四季養身歌n 健身養心歌 |
| 編輯推薦 | |
| 《中華傳統萬年曆(1801-2100年)》涵蓋麵廣,與突齣生活實用知識或民俗文化等單一主題的曆書所不同的是,這是一部集中華民俗、中華文化常識、萬年曆錶和生活實用知識於一體的曆書,多個主題有序統一,語言通俗易懂,數據科學,版式設計精美。《中華傳統萬年曆(1801-2100年)》根據當代百姓的生活實際需求而編寫,可以幫助大傢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類問題,是居傢生活的工具書。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我購買這本《BF-1801-2100年-中華傳統萬年曆》,最看重的是其“萬年曆”的功能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對於許多人來說,萬年曆可能隻是一個查詢日期和節日的工具,但我相信,一本真正優秀的萬年曆,應該承載著一個民族對時間、對宇宙、對生命的理解。 我希望在這本書中,我能夠看到詳細的關於中國傳統曆法體係的介紹,比如陰陽五行、天乾地支、二十四節氣是如何相互關聯、如何運作的。我也非常期待它能提供關於這些曆法體係在實際應用中的一些案例,例如古代的農耕生産、天文觀測、甚至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的養生之道,是如何與萬年曆緊密結閤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不僅僅是“知道”一個日期,更能“理解”它背後的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敬畏和運用。
評分拿到這本《BF-1801-2100年-中華傳統萬年曆》後,首先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其精美的設計和印刷質量。封麵上的紋樣和配色,都透著一股濃濃的中國古典韻味,讓人一看就心生喜愛。我一直覺得,一本好的書籍,不僅僅內容要精彩,其載體本身也應該是一件藝術品。這本萬年曆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紙張的質感,排版的疏密,都恰到好處,讓人閱讀起來非常舒適。 我特彆關注它在內容上的深度。一本萬年曆,如果隻是簡單地羅列日期,那未免太過單薄。我希望它能夠深入挖掘每個日期背後的文化內涵,比如某些特殊的日子,它是否會介紹相關的曆史典故、神話傳說,或者是名人的生平事跡?另外,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節日非常感興趣的人,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關於這些節日起源、演變以及各地不同習俗的詳細介紹。尤其是我對於一些已經漸漸被遺忘的傳統節日,希望能在這本書裏重新找到它們的蹤跡,並瞭解到它們在不同年代是如何被人們慶祝和紀念的。
評分我對這本《BF-1801-2100年-中華傳統萬年曆》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對時間概念的獨特理解。我總覺得,時間並非冷冰冰的數字流逝,而是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和生活智慧。 這本書穿越瞭兩個多世紀的曆史長河,讓我充滿好奇。我特彆希望它能深入挖掘不同曆史時期,人們是如何通過萬年曆來規劃生活、安排農事、以及舉行各種傳統節日的。我想知道,在過去的某個年份,某個節日,人們是如何慶祝的?這些習俗又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的?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在新時代,將這些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生活相結閤的思考。例如,在現代都市中,我們是否還能找到傳統節氣的養生秘訣?我們又該如何在新環境下,重新找迴那些被遺忘的文化記憶?
評分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民族的曆史和文化,從曆法開始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這本《BF-1801-2100年-中華傳統萬年曆》,以其跨越兩個多世紀的時間軸,以及“中華傳統”的定位,瞬間抓住瞭我的眼球。我對於這本萬年曆最深的期待,在於它能否成為連接古今、傳承文明的橋梁。 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的不隻是簡單的日期和節氣,而是關於中國人在不同時代如何理解時間、如何安排生活、如何感受季節變化的智慧。它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農事節氣的指導,幫助現代人重新認識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又或者,它是否會收錄一些在特定時期內發生的重要曆史事件,並與萬年曆的日期巧妙結閤,讓我們從中體會到曆史的脈絡?我對這本書在文化傳承方麵的深度挖掘尤其感興趣,希望它能啓發我們思考,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如何去守護和發揚這些寶貴的傳統文化基因,讓它們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
評分這本《BF-1801-2100年-中華傳統萬年曆》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穿越時空的智慧結晶。這本書的標題就足夠吸引我瞭,它涵蓋瞭從1801年到2100年,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時間跨度,這本身就顯得非常大氣和厚重。我尤其好奇,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一本主打“中華傳統”的萬年曆,是如何去承載和呈現如此悠久的曆史智慧的。 我猜想,它不會僅僅是簡單的日期標注,而是會融入大量的中國傳統曆法知識,比如節氣、乾支、農曆日期、以及與之相關的民俗活動和習俗。我腦海裏已經浮現齣翻閱這本書的場景:指尖劃過那些古樸的字體,感受著時間流轉的韻律,仿佛能聽到古人關於農耕、祭祀、節慶的低語。這本書是否會解答我心中一直以來的疑問,比如不同節氣對生活起居和養生的具體指導?又或者,它能否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在新時代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的思路?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又充滿文化底蘊的內容,讓我不僅僅是“知道”日期,更能“理解”日期背後的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